毛泽东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教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例如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后来点名要调胡乔木去当秘书。胡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文献,由于胡的埋头苦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使胡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写的,写得不错。”由于胡乔木出色的文字能力,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枝笔”、“大手笔”、“新闻首脑”。
陈伯达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是因为陈在延安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较为有特色的发言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当时会上对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争论,陈的发言阐述了孙中山的思想。陈刚发言完毕,毛泽东就站了起来,很高兴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散会后,毛泽东就把陈留了下来。晚上,毛泽东请美国客人吃饭时,又邀请了陈伯达。席间,毛泽东与陈关于古代哲学的谈论,使他们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这一天,成了陈伯达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一枝笔”。
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也是因1942年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看后,颇为赞赏。虽然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但毛泽东从中看出了作者较好的文史功底和敏锐的思想。此后不久,毛泽东就把田家英调来当毛岸英的语文、历史老师,后又经过几次特殊的“面试”,毛泽东都很满意,才正式选调为自己的秘书。
毛泽东希望秘书博览群书,兴趣高雅
毛泽东本人喜欢吟诗书法,泼墨挥毫,博览群书,也希望身边人员能经常与他交流心得。毛泽东的秘书受他的薰陶,也都培养出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读书填词是毛泽东的一大嗜好,也是胡乔木的最大嗜好。在六十年代,胡乔木因病疗养而离开毛泽东身边多年,胡在休养期间,开始学写古诗词,并将每次习作呈送给毛泽东审阅,毛因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故而忙中偷闲,对胡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帮他逐句修改”,如此书信来往不断。正如胡乔木所说的那样:“《词十六首》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这件事,还引起江青的不悦,江青曾当面斥责胡乔木:“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陈伯达与毛泽东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于两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兴趣。陈曾讲授过先秦诸子课,擅长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而这正是毛泽东当时思索的热点。三十年代,陈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曾一口气写下《墨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等哲学文章,并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毛对陈伯达说“《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借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探讨,借助于呈送文章向毛泽东请教,陈伯达与毛泽东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田家英比毛泽东小29岁,如同子辈,但由于田家英喜欢文史,跟毛泽东一拍即合。毛泽东读了好书,感概一番,还要经常向田家英推荐。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之间填平了年纪的沟壑,如切如磋,亲密无间。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田还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陆续买上千幅清朝字画。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毛泽东爱诗,田家英也爱诗,田经常为毛泽东查对古诗,并相继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等,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教导秘书注重调查研究
毛泽东做任何事都非常严肃认真,喜欢对每事寻根究源,弄个彻底明白,因此,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他不但自己经常深入群众作调研,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例如1961年,毛泽东曾指示田家英、胡乔木、陈伯达分别带一个调查组下乡,进行调查。为此,他给田家英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对调查的人员组成、调查方法、对象、时间等都一一作了详细布置,还要求将他以前写的《调查工作》一文(后改题为《反对本本主义》),发给每个组员。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毛泽东像当年指挥作战一般,向身边人员部署着调查任务。
毛泽东看重人品,喜欢老实人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毛泽东喜欢老实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大都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毛泽东不喜欢的是自作主张,做事事先不报告,爱出风头,喜欢投机钻营的人。胡乔木第一次批复批是因胡起草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陈云当时建议胡乔木不要把“跃进指标”这些具体数字写入公报,并请转告毛泽东,胡没有听进陈云的建议,又不敢向毛泽东报告陈云的意见。事后,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第一次用颇为尖锐的言辞批评。陈伯达与毛泽东第一次发生不愉快,是在1949年随毛泽东出访苏联,一次在与斯大林会谈时,陈因斯大林对自己的问话而忘乎所以,表现十足,却把毛泽东撂在了一边,形成喧宾夺主的局面。之后,陈又不打招呼,私自搬到外面住宿,毛泽东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陈伯达:“你为什么不得到我的同意就搬走?你的工作岗位窨在哪里?”毛泽东批评了陈以后,虽仍然把他留在身边工作,不过这件事在毛泽东心中,从此留下不愉快的阴影。后来,在50年代,毛泽东曾批评陈伯达“过去你专门在我和少奇之间进行投机。我和你相处这么多年,不牵涉到你个人,你从来不找我。”可见,毛泽东对陈的油滑心态是多么深刻的洞察和鄙弃。胡乔木在1959年庐山会议和文革中以基本上“过关”,主要也还在于毛泽东平时对胡乔木印象不错,认为胡乔木是个老实人。说乔木跟他一二十年“总还是一介书生”。这句话颇为传神,也说明毛泽东对人的诚实是看得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