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轰三门峡水库酿洪灾

发表:2003-11-02 22: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三门峡水库横在黄河上已经有43个年头了,是黄河上最老的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可是,由于今年发生的陕西渭河洪灾,它却遭到内地资历最老的一位水利专家--92岁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的质疑。和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水利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他们共同呼吁,三门峡水利枢纽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

  张光斗对记者指出,三门峡水利枢纽为了发电,水库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令上游地区特别是陕西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上游的渭河的泥沙下不来,进不到(黄河)河道,渭河的河床都抬高了,渭河的河床抬高了以后,堤防修起了以后,就麻烦了,泄冲就出(堤坝)来了。今年洪水大了,(水)就出(堤坝)来了。

渭河遇50年最大洪灾

  今年渭河洪水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据陕西省委、省政府统计,陕西全省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成灾人口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9亿元,是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第一期重点项目。当时倾全国之力,投资9.42亿元人民币修建这个工程,主要就是为了减轻水患。现在无论是水利专家,还是上游的水利部门,都要求三门峡降低水位。它能不能降,则成为关系渭河安危的一个重大问题。

堤上桥面 两度加高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渭河水灾最严重的陕西省华县调查,遇仙河口桥是渭河防护大堤上一座非常普通的桥,这座桥修建于1961年,当时的桥面,只有现在的河床那幺高。由于泥沙的淤积,这座桥在1969年和1974年的时候,两次加高。加高的高度一共达到了6.4米,可以说,遇仙河口桥见证了渭河从一条地表河演变成一条地上悬河的历史过程。

河床升高 长年为患

  而生活在渭河附近的居民,对于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