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背景
大凡四五十岁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时期,除了鲁迅作品、《金光大道》等极少数书籍外,其它的文学书籍都被当成大毒草给扫除了。文化成了一片沙漠,文化的荒芜,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这就给手抄本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些大多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连作者姓名都不清楚的手抄本,很快便占领了文化的阵地。一些先在城市流传,后又传入农村的手抄本,成了城乡青年争相阅读和传抄的对象。虽然,这些手抄本不能被公开,有的人还因为手抄本判了刑,坐了牢,但还是没有阻挡住人们冒着危险去传抄,这说明,在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里,面对荒芜的文化,人们尤其是青年们是多么渴求文化和精神生活。
抄本繁多
“文革”时期形形色色的手抄本有100多种,流传最广的有《第二次握手》、《绿色的尸体》、《梅花党》、《一只绣花鞋》、《余飞三下南京》(即《叶飞三下南京》)等,这些被广为流传的手抄本如今大都已公开面世了。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这部给作者带来灭顶之灾的小说,当时曾在社会上各阶层,特别是青年中广为传抄)在70年代末便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公开出版了,之后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同名电影公开放映。80年代初,峨眉电影制片厂根据反映重庆解放前夕,我党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潜伏特务作斗争的手抄本《一只绣花鞋》,改编拍摄了电影《雾都茫茫》。去年,署名张宝瑞着的《一只绣花鞋》又公开出版发行,还有《梅花党》也曾公开出版过。这次文化艺术出版社又辑录了《绿色的尸体》、《叶飞三下南京》等手抄本予以公开出版。
偏爱侦破
据我所知,“文革”手抄本流传最甚的时候是1974年、1975年,那时我还在家乡读小学。我的家乡虽然在不甚发达的农村,但也传来了部分“文革”手抄本,我也曾抄过《余飞三下南京》等,很为故事里神勇的我公安人员和党的地下工作者所感动。7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我入伍来到武汉,分配到武汉警备区某独立团六连。一次,我到连司务长那里玩,发现他那里有《一只绣花鞋》、《绿色的尸体》等手抄本,就想找他借来看,但找他借过好几次,他也不肯。因为他怕我传扬出去后受查处,当时虽然是80年代初了,但这些手抄本还属于禁书,若被上级发现,受批评挨处分恐怕是免不了的。当兵的第二年,我考取了军校,这一别再也没有见到我的这位战友,他的手抄本我自然再也无缘看到了。
亦有黄本
在“文革”手抄本中,大部分还是健康或比较健康的,但也有一些是不健康的。这种不健康的手抄本,流传最广的是《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等。这些描写性生理、性行为、性体验的手抄本,在谈性色变,没有正确的性教育的年代,是很能俘获青年人的心的(现在看起来,这些手抄本的内容也是黄色的东西)。因此,起到了很坏的作用,很有些人因为看了这些手抄本而走向了堕落,因而这些手抄本受到查禁是完全应该的。前两年,书摊上有这些手抄本的非法出版物出售,自然在打击之列。
历史浮影
“文革”手抄本作为那个年代的特有产物,是人们在动乱年代对精神生活的一种渴求,也是最易受人们接受的一种传播方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和娱乐的谈资。众所周知,在那动乱的年代,除了8个样板戏之外,并没有多少书籍、电影供人们娱乐,手抄本自然也就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传抄了。如今,这些手抄本经过20多年的沉淀,能够保存下来并被正式出版,实属不易。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曾读过或抄过这些东西的过来人来说,无疑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再去重温一番当时的惊喜和激动。同时,透过这些“手抄本”的历史命运,人们也能看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