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3-11-26 05:18:00作者:
在中国,自然天气有明显的四季交替,而政治气候的肃杀却始终如一,偶有“思想小阳春”和“新政暖风”,也大都是公共参与饥渴所导致的善意期待和媒体吹出的泡沫,每一次破灭都是对一厢情愿的嘲弄。
官方或许有表面变化,但即便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变化,也绝非来自官方的单方面开明,而主要来自于官民之间的博弈,来自政权所必须应对的国际压力。改革以来的事实证明:随着官方政策的收收放放、专政压制的手硬手软,民间自发的维权和议政的思潮也时涨时落。但是,一个可喜的巨大变化是:近年来的官民博弈,渐次呈现出的民权进而官权退的大趋势,觉醒了的民间意识、权益诉求和维权运动,再也不会因官方的打压而中止,民间的公共参与要求的日益高涨,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饥渴程度,哪怕是艰难挣扎的行动、拐弯抹角的表达和高风险的付出,自由民主之火都不会熄灭,镇压力度稍一松弛,就会燃出一次次民间议政的小高潮。
首先,尽量寻求合法途径乃民间参与的首选,民间会抓住每一此合法表达的机会,只要有一点点合法性空间,就会有民间的表达和参与。
1, 农民、失业工人、拆迁户的维权,首选的渠道也是体制内的上访和向法院起诉,只有在体制内方式无法取得任何效果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采取群体性的示威请愿和个体性的极端行动(如自焚等)。换言之,那些选择极端方式的人,自焚的人或采取其它极端行为的人,大都是因为现行制度在人权保护上的根本缺陷造成的,他们在寻求了所有体制内的维权途径都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采取极端行为。
2,民间知识界善于利用体制本身的表面言词来扩张民间的话语空间,比如,私产权的宪法保护、伊拉克战争、十六大前后、抗SARS前后、官方修宪前后、中日关系的一系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