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深交所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中国第一代股民暴发户。由于股民只要投入一块钱购买股票,就能立刻获得千元以上回报,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全国的民众加入到深圳买股票的行列。特别是1992年8月9日~10日,全国的股民汇集深圳抢购股票,出现了股票发行史上的奇观。在短短几个月内,2000多万张身份证成麻袋的邮寄到这个正在崛起的边陲小城,用以购买申购股票的抽签表。
面对从天而降的巨额利润,突然发财的深圳第一代股民是如何支配这些巨额金钱的?他们现在还依然活跃在股市当中吗?或者这些人早已失败退出历史舞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多方联系,采访了一些当年亲历过那场股市“风暴”的深交所第一代股民。
打工妹:买股暴富今成守房“地租婆”
一个从股市一夜暴富的打工妹现在一下变成靠出租房过日子的“地租婆”,邹胜英的确感到不自在,但她现在已经很少外出抛头露面了。有的时候,那些曾经做过她下手的人称呼她“邹总”的时候,她的脸会不由自主地红了。“我不想抛头露面,我觉得在家里看电视,接送孩子上学也挺好的。”邹胜英尴尬地笑着对记者说。
和多数来深圳的淘金者一样,1992年8月10日上午,邹胜英经过长时间排队终于买到发售新股的抽签表,这简直就像突然捡到了金元宝。这位刚从海南来到深圳打工的辽宁女子,看到全城都说买股票,头天晚上也和自己的男朋友在深南中路的某个银行网点,排了近10个小时的长队,用从家乡及朋友那里借来的身份证(买抽签表有限制,每人最多可拿10张身份证购买10张抽签表,其中签率达10%,每张签可购买股票1000股)和钱终于换回了某发行公司的10张抽签表,也即1万股股票。
1992年风头过后发现,自己并没有一夜暴富,只好继续艰难的深圳打工生涯。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6年年底。有一天她听说当初买的股票已经翻了近10番,在朋友的鼓励下她把股票抛出来,结果获利40多万元。邹胜英说,当时她懵了,因为此前她从没接触到这么多的钱。
“有钱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不要让男人动用你的钱!”现在赋闲在梅林一村的邹胜英回忆起10多年前的事情,恍然如梦。她卖掉股票赚了钱后,丈夫在几个朋友的撮弄下开餐馆、搞合资的房地产开发及花了一些钱继续炒股。
2000年4月,她突然接到丈夫从澳门打来电话,说需要她赶紧支援30万元才能安全回家。近10年苦心经营的一个家和积攒的一点钱全被丈夫荡光了。看在女儿的分上,她“搭救”了丈夫,后来餐馆也转让了,两人也离了婚。她说,当时觉得比在打工最困难的时候还伤心。好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她用赚的钱先买了一栋20多万元的房子,离婚后凭出租费还可勉强过日子。
她说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虽然身边缺少丈夫,也不再有钱,但可以安稳地生活了。现在把孩子养大就行了,没必要再死命地闯荡。
小职员:几年成百万富翁转行做企业
对深圳某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石晓玉来讲,1991年6月20日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日”。当他抛出一月前购买的深金田300股股票时,当时花了几百块钱买的股票,现在一下变成数千块。这“第一桶金”,是他用辞掉在潮州某政府机构的小职员换来的。
石晓玉应该属于那种看准了才下手的人。到1992年8月9日,他当时手上已经有5万多元资金,在家乡收集了一些身份证,雇佣了几个民工,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10多万股。就这样,他在几年之内变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机遇似乎就只给了他这两次。从1994年到1999年间,他每年都往股市里砸进数十万。因为把握不好时机,屡屡受创。在饱受失败痛苦后,他和一个外商合资搞外贸,又因为没有经商经验,加上脑子天天想的都是股票,被骗了不少资金。吃尽了苦头后,在朋友的力劝之下,石晓玉于1999年底,利用仅剩不到百万的资金和朋友合资成立了一家电子公司。
虽然他现在做电子,但他心里对股市依然很留恋。尽管如此,因为做企业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所以他在最近一年里几乎不再去交易所了。他的人缘好,看得又很准,公司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有很大提升。
政府干部:莫名赚300万买房子行善事
现在已经退休的王学初(化名),在深交所刚刚发行股票的时候,是深圳市某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王老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单位经常派卖股票。许多机关同志不愿意买股票,他就帮助这些人把股票接下了。他当时买了深发展和T CL公司发行的原始股,一共花了3万元左右。到1998年,当家人说,他买的股票发大财了,他抛出后赚了300多万。
王学初说,当时买股票没想到要发财,现在竟然稀里糊涂的发财了,也不想做投资什么的,因为自己不懂。他用赚的钱买了房子,现在主要是做做慈善事情。
评价:他们是股市的“第一推动力”
研究深圳证券市场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龙骐认为,深交所的第一代股民,在1992年的那场“股市风暴”中给中国股市好好的上了一课,对中国股市以后的走向有深远意义。
他指出,第一代股民为深交所提供了启动证券市场的第一笔资金,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正式开始第一个交易日,只有5只股票挂牌。但截至2002年底,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达到508家,上市证券615只,深圳证券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累计筹集2680亿元资金。第一批股民对推动深圳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证券业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只是1992年深交所发生“8·10”风波和原野事件,深圳市场曾一度受到考验。1994年、1995年深圳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几乎滑到危险边缘。2000年后国家决定深交所筹建创业板,新股暂停发行。但这不能否认第一代股民所起的作用。
第一代股民为何“销声匿迹”?
深圳国信证券公司一研究股市有10多年经验的人士表示:深交所第一代股民发财的的确很多,但到目前很多已经销声匿迹。而转行做公司或者其他的可能还不少。但不少人都是先一夜暴富,然后渐渐的这样或那样的把钱用光了,现在和一般市民没啥两样。
该人士称,其实作为第一代股民,现在看来他们的金融知识基本都不是很高,许多都是看别人买股票也就跟着买,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多数还是打工仔。所以突然一下有那么多钱,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花?一个打工仔有钱,还害怕被人抢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多数是拿钱娶个媳妇或者在家乡修栋楼房。稍微有点眼光的就学习充电去国外,但这样的人很少。再一些就是买股票本来是早看好了会发财干点事业的,后来果真发了就开公司,搞房地产什么的,这在当年第一批发财的股民中所占数量是极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第一代股民突然一个个成了暴发户,有这样那样的因素,现在股市逐渐走向理性和规范化,这样的事情恐怕难再了。
再一个,就是这批股民许多发了大财,但能现在依然发财的却基本没有了,为什么?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他们自身素质总体不高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股市发展初期决定了这些人暴富,同时又不能长久的富裕。1990年代初,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机制很不完善,深交所作为全新推出的交易所,在制度、法律以及人们对股市了解的层面上都很少。许多人认为,只要买了股票就一定赚钱,如果现在再这样认为那一定是个傻瓜。所以出现第一代股民暴富但很快销声匿迹的原因有股民自身和政策、机遇的因素,也有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的因素,它是一个时代的综合产物,这些经历对中国的股市发展有很大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