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秽浊兮存正灵。
和液畅兮神气宁,
情志泊兮心亭亭。
嗜欲息兮无由生,
踔宇宙而遗俗兮,
眇翩翩而独征。
─(汉)蔡邕 《歌》
琴是乐器里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吕氏春秋》的《古乐篇》记载,传说在上古时期,黄帝的乐官伶伦在大夏国西边的昆仑山下听到凤凰鸣叫(见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异常美妙动听,于是根据凤凰的鸣叫声创造了音律。
后来神农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制作了五弦琴。(《世本·下篇》) 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宫、商、角、征、羽”。琴体由桐木制成,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桐木也就被看成有灵性的木头。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也能供人们娱乐。
春秋时期,孔子以琴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孔子弟子三千,通“六艺”会弹琴的就有72人。
琴经常被称作“焦尾琴”,出于汉代的一个典故。《后汉书·蔡邕传》记载,有一次蔡邕见人烧木头,他听到木头在火中被烧的声音,知道那是块做琴的良木,就赶紧把木头从火中抢救出来,果然用那木头制成了一部好琴。因为这琴的尾部木头已经烧焦,人称“焦尾琴”。
历史上关于琴的故事和诗词极多。
明朝刘伯温《郁离子》中讲了这么个故事:有个人叫侨的乐工,他用优良桐木做了一部好琴献给官府的乐师。乐师们扫了一眼,居然说“弗古”,把他打发走了。侨请人在琴上刻了古色古香的花纹和篆字,在地下埋了一年。第二年装在匣子里再献上去,乐师们一看这“古”琴,都赞不绝口。侨又好气又好笑,觉得尸位素餐的家伙们太多了,世道不对,就逃进深山隐居起来了。
古人从琴声能听出抚琴人当时的情绪和心态。《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空城计”故事中,诸葛亮在大兵临城下,在城上心平气和地弹琴,当时司马懿仔细听琴声一丝不乱,心怀疑虑赶紧撤退了。
琴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琴的演奏技巧有滑音,揉弦和泛音奏法等,表现力十分丰富。古时候常作为文人吟唱的伴奏乐器。 抚琴也是古代文人们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方式。
如唐朝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宗元在《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赞叹桐琴清越高洁的音色: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