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5国道河源段旁,矗立着一幢颇具特色的楼房。在周围矮房的映衬之下,该楼显得尤为奢华。昨日,群众指着楼顶竖立的两个鎏金大字“徐洞”对记者说:“这就是仙塘镇徐洞村委会耗资400万新建的办公大楼!”
七位村干部
六层豪华楼
远远望去,该大楼像一个固若金汤的现代城堡。一道20多米宽的不锈钢电动门与国道平行,后面就是2000平方米的长方形院子。院子右侧设有传达室,保卫森严。外院墙统一碎花贴瓷,封以黑色钢刺栏,有墙内花草探出,每隔数步即在墙头置一乳白球灯。村民们说,每当夜幕降临即华灯齐亮,隐隐透出浪漫的欧陆情调。
走近大楼,更令人感叹于其绿幕墙、白瓷砖色调的考究。院子里的其他硬件也成龙配套,停车场、假山、喷泉、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沿着赭石色台阶步入大楼内部,这简直是个富丽堂皇的小型宫殿。一楼大厅高达十几米,中心挂有一盏水晶吊灯,流光溢彩,地面饰有阴阳八卦图,大厅两侧是两根直通天花板、数人合抱粗的金澄澄钢制立柱,四个精致彩瓷瓶分立两厢。地面一律由大理石铺就,扶梯是不锈钢的。大楼有六层,尚不算高,但配备可容13人的电梯。室内真皮沙发之类的家具都是订制的,“村主任办公室光一张办公台就要7000块。”一位村干部自豪地对记者说。彩电、DVD、音响更是应有之物。
据徐洞村村委会副主任刘伟雄介绍,这幢大楼总投资约400万元,每层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
虽然建起了如此豪华的大楼,但徐洞村一点儿都不显得富裕。挂点的镇纪委书记龚理平说:“去年村报镇的人均纯收入是3293元,与兄弟村比算是 ‘中农’。”据了解,徐洞村有八成是移民,还有不少村民仍处在特困的边缘。“原来我们村的办公大楼是1983年建的,破烂不堪,我们村里有七个村干部,为方便办公,就开会通过了建这幢办公大楼。大楼由老板带资兴建,至今还欠老板200多万工程款。”刘伟雄说,“现在我们村干部正为还这笔借款而发愁呢。”
庆典何奢华
众官来吃喝
大楼正式动工于去年7月,半年后竣工。在大楼正式启用之时,村里搞了个隆重的庆典仪式。4月3日,刘伟雄给了记者一张刻录当时典礼的VCD光碟。
那个爆竹如潮、鲜花如海的庆典场面在光碟里得到重现。2003年12月31日,市、县和仙塘镇有关部门都派人参加。仪式请来了专业主持人、礼仪小姐和小学生仪仗队,可谓极尽奢华。大院里面,由18对齐人高的大花篮组成了一个甬道,道中红地毡从205国道边铺到大楼门。在喧天的喜乐声中,红、黄、黑、白四只大醒狮并排上前,不时向道贺的官员叩头回谢。庆典达到高潮时,不计其数的彩色气球自楼顶抛下。该村第二十村小组组长古亚同说,当天中午,村里摆了39桌酒席,赴宴者有村民代表、党员代表、退休干部,还有镇里、县里、市里100多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
在刘伟雄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村务公开情况表中显示:徐洞村去年的“公什费”和招待费就多达近25万元。
不仅如此,徐洞村还花费近万元,在庆典当日的河源某报上刊登专版,包括东源县纪委在内,祝贺单位有104个之多。河源市两位领导还专门发来贺辞。
举债建大楼
谓之引客商
徐洞村有2400多人口,村委会新楼的费用若摊在每位村民身上,近2000元;以全村500多户计,平均每户近8000元!
如此耗资巨大的项目,在徐洞村“两委”却出奇快地得以通过。4月3日,记者在该村见到了2002年11月17日的村“两委”会议记录,其中提到“计划建一幢三层826.61平方米的办公楼”。次日,这个“由河源市宇和建筑工程公司全带资承建,预计(投资)150多万元”的办公大楼建设项目便得到“33位与会村民代表一致表决同意”。
“计划150万,怎么要花去400万?”“这么重大的事,应该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呀,我们好多人都不知情!”走访中,不少村民对此事余怒未消,然而,当他们面对村干部时,大多数却选择了沉默。“谁得罪得起这些村干部呢?”村民古某道出了大家的无奈。
徐洞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大量土地被征用,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所剩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村里却有7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被欠着。 “我们个人需要钱,村里也需要钱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应该多想办法把征地款拿回来啊。”村民古志平就徐洞村借钱建豪华办公楼一事,仙塘镇副镇长潘国贵却向记者发了这样一番议论:“正是为了适应招商投资的需要,所以村里要求建一座20年后都不会落后的大楼。”
建豪华大楼只为招商引资?记者前往大楼探访。
在大楼内部,装修豪华精美房间多数空着。在挂有“电教室”和“共青团室”牌子的房间内,记者发现分别各有一张大床靠窗而放,那些随意叠就的被子表明此处的确是个不错的“安乐窝”。而站在宽大的六楼大会议厅内俯视徐洞村,记者倒是发现,周围尽是些黑不溜秋的民房,与大楼对比,它们显得矮小寒酸。
有钱外出考察
无心帮扶村民
既然建得如此豪华大楼,那村民福利如何?刘伟雄谈不出太多的内容,他只是向记者提供了数页纸的村有关资料。资料显示,村里能够享受抚恤救济的对象全是些孤寡老人,但不多的救济款也是由县、镇里拨出的。
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刘副主任反复强调的也只是几年前的老项目,而村里雄心勃勃规划的数个项目仍然停留在理论构想当中。尽管该村集体靠电站、自来水厂、果场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据村民反映,数年村里没有任何分红,帮扶之事更不用谈了,而奇怪的是,村干部去年花去的考察培训费却有 5.2万元之多。记者来访当日,刘副主任称“村支书杜润贵和主任古平海这几天都赴深圳考察去了。”
对于徐洞村这些没有什么耕地的村民而言,谋生成为了他们的难题。
近年来,徐洞村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在该村,记者所经之处,见到的只有老人和妇孺。
村民黄可荣家很干净,但也很简陋。他家没有电视机,三个小孩穿着很差。村民黄长娇全家5口人,两子一女,却只有两间瓦房。但是三个小孩渐渐长大了,都十几二十岁,女孩便要过家搭床,极为不便。记者来到这里的前几天一直下雨,黄长娇叹了口气,指着墙头说:“屋漏!……我也听说村委办公楼建得好,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都从来没有进去看一眼。”对于贫困的村民而言,豪华的村委办公大楼似乎很遥远。
4月2日,记者来到了该村几排建于1958年的瓦房前,房子并排几十米的十几间。在这里,记者仿佛感觉时光倒溯几十年。在一面旧墙上还隐约保留着当年的标语:“力求节省,用最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而抬头望处,对面正是巍然矗立的村委大楼。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