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化石---长安古乐待抢救

发表:2004-04-24 17: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记者近日对长安古乐的现状以及抢救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结果发现,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长安古乐这一由唐宫廷流传至今的盛唐遗音,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流传1300年的盛唐宫廷遗音

  “长安古乐是我们西安独有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一直关注研究长安古乐的小雁塔文物保管所所长孔正一说:“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音乐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作为唐朝都城,西安不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也保存了大量历代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和音乐文化遗产,长安古乐就是其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

  长安古乐,也称西安鼓乐,它是我国古代音乐家创造的文化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音乐乐种的演奏,唐时又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以后唐宫廷乐人流散长安民间,古乐随即在民间传承发展,长期以来盛行流传在西安近郊区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古乐曲演奏体系。据专家考证,“长安古乐”即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自唐朝迄今已流传逾1300多年,并被世界音乐界称为“音乐活化石”。

  千年以来,长安古乐在我国乃至世界广为流传,在北方,谓之“西安古乐”,在我国南方的“南音”和日本的“雅乐”中,都能听到长安古乐的遗韵。近年风靡一时的“中国丽江古乐”,正是长安古乐的一个分支,根据专家考证,它是明朝军队自陕西传入丽江纳西族地区,因此也叫“纳西古乐”。有关专家指出,长安古乐是国内惟一历史长远、传承清晰、生命力旺盛的古乐,极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

  长安古乐拥有近500首曲目

  据长安古乐研究专家武文斌、李石根、焦杰、李铠等考据,长安古乐流传至今有文字记载、有乐谱相传的曲目有近500首。综其内容所系类别不外乎四种:古代佛教音乐、古代道教音乐、唐代宫廷音乐、民间祭祀喜庆音乐。正是这批曲目,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精华。

  长安古乐研究专家焦杰教授介绍说,根据专家初步考证,长安古乐的曲目和演奏有四个调:六(C)调、尺(G)调、上(F)调、五(D)调。长安古乐用中国古代工尺调来记谱,它不像“纳西古乐”,只是600年的古谱,所记只有音的高低,没有明显的音值符号,也不记音的长短,所以仅从记谱中无法准确地演奏曲目,现代人只能望谱兴叹,演奏曲目只能靠口耳相传。而长安古乐“工尺谱”记谱方法的丰富、准确和音符的多样性,使它成为流传千年的清音。

  据介绍,长安古乐的演奏形式有座乐和行乐,座乐就是坐着演奏,演奏大套曲,行乐就是站着演奏或行进中演奏,演奏一些短小优美的乐曲。其演奏乐曲种类丰富,打击乐有鼓(堂鼓、战鼓、乐鼓、豆鼓、单面鼓、高把鼓),锣(钩锣、马锣、手锣、云锣、疙瘩锣),钗(铙、大钗、小钗、京钗),木鱼(大、中、小),还有梆子以及笛、笙、管子等管乐。

  1961年11月,西安城隍庙鼓乐社赴北京演出,长安古乐的风采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赞誉和好评,长安古乐是“世界音乐活化石”的声誉由此而起。长安古乐研究学者李铠先生在一首关于长安古乐的源流派别的小诗中写道:长安古乐放新声,音乐化石世界名。僧道俗传分三派,唐朝大曲一脉传。

  唐代经幢提供历史佐证

  2003年春季,西安小雁塔东侧新立一座唐代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造立的石经幢,经幢上为方形四面,底座每面均刻有两个宽衣长袖、彩带飘拂的乐女,其中七位为演奏乐女,她们演奏的乐器分别是铙钹、管、笙、笛、古筝、箜篌、琵琶,另外还有一位舞蹈乐女。乐女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所执乐器类别鲜明,给人以呼之欲出、舞之欲动的美感。

  这座千年经幢,为流传至今的长安古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佐证:七人乐队和一个伴舞乐女,其乐器编制、演奏位置和排列顺序一目了然,颇与今日的长安古乐演奏形式相近。如今的长安古乐演奏时还如同千年经幢所记载的那样:以铙钹领乐队之首,管、笙、笛居前,古筝、琵琶、箜篌列于后。这座经幢成为研究考证唐代长安古乐具体形制和渊源的重要实物史料。

  值得称道的是,经有关人士奔走努力,陕西长安龙族妙音女子古乐艺术团在小雁塔景点内成立,由20多位女青年艺员担纲演奏,这是国内惟一的专业研究、继承、演奏长安古乐的民办艺术特色团体,它自2000年创办以来,在小雁塔景点内演出110多场次,观众超过10000人次,日本、韩国以及中央、省市等国内外新闻媒体都予以关注报道。

  长安古乐将重放盛唐光彩

  如今长安古乐现状如何?孔正一先生介绍说,由于长安古乐历史久远,所演绎的生活气氛浓郁,长期以来和人民思想感情连结在一起,曾广泛流行在西安及郊县农村,鼓乐激昂、笙笛悠扬的长安古乐,受到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多元化和选择的多样化,长安古乐这一古老的曲目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今,能够演奏长安古乐的民间乐社只有长安区何家营古乐社、周至县集贤镇古乐社以及西安城隍庙、保吉巷、东仓古乐社等,长安古乐演奏的专业团体,也仅有陕西长安龙族妙音女子古乐艺术团一家。特别是近现代长安古乐最早的传承人,如今仅剩下80多岁的赵庚辰、曲志明、余铸等老先生了。孔正一先生说:“挖掘、抢救、保护长安古乐真正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将会永久失去这个西安惟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将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近年来,挖掘、抢救、保护开发长安古乐的呼声日渐高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都对抢救长安古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李石根、武文斌、焦杰、范炳南、刘宽忍、李铠、孔正一、程天健等先生也都对长安古乐进行了认真研究、挖掘和整理,“长安古乐”学科正在逐渐形成。

  对于长安古乐的价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升先生在西安小雁塔观看长安古乐龙族妙音专场演出后指出:“长安古乐是西安独有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活文物,要花大力气为国家保存音乐遗产,把长安古乐做成比纳西古乐还要响亮的名牌。长安古乐从她的音乐价值上说,完全可以是西安通行世界的一张‘名片 ’!”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一系列挖掘、抢救和保护开发,使长安古乐早日成为西安通往世界的名片,使她重新焕发出盛唐时代的熠熠光彩。


西安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