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无限惊诧的是,去年全球最大的IPO中国人寿,在美国遭遇集团诉讼,假帐丑闻更被中国审计署披露后在国际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最新一期的《华尔街日报》头条报道,“2002年中金公司决定帮助中国人寿上市。该公司负责人朱云来(Levin Zhu)在中国官僚体制和西方金融市场之间驾驭自如,他是前中国国家总理朱镕基之子,曾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供职。他还是一位气象专家,在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撰写过关于亚洲季风的博士论文。”
虽然,《中国保险报》三位总编,因为刊登了一篇措辞并不激烈的批评中国保险业的读者来信,而被免职。中国当局刻意掩盖金融保险领域的腐败用意明显。但
也许,中国保险业的腐败问题将伴随美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中国人寿的调查而逐步被揭露出来。
而中国首富马明哲的腐败问题早,也许只有等温家宝自己清理门户了。毕竟,聪明的首富还是放弃了在美国上市的想法,只在香港上市。香港则是自己的主子所可以绝对控制的“一国两制”。
以下转载在国际影响深远的《华尔街日报》头版特稿。:
“中国人寿令外国投资者得到教训 ” 当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简称:中国人寿)去年12月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之际,它宣称自己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和“高度增长潜力” 。
它却没有提及,国家审计署正在审查它的帐目。1月中旬,当审计署向中国人寿母公司发布一份细数其违规行为的初步报告时,中国人寿没有向公众作出任何表示。它首次就此表态是在2月3日,而且还是在审计署公布了一些审计结果之后。在那之前,该公司股价已告下挫。目前,美国和香港的监管当局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中国人寿对那些因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美好前景而受到诱惑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教训。许多人争相购买大量原中国国有企业的股票,认为它们将藉经济繁荣之机率先实现利润增长。但是,寻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常常达不到西方信息披露标准的要求,而且通常和非上市的国有母公司还保留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
为美国国会提供中国经济和安全事务咨询的某委员会主席罗宾逊(Roger Robinson)说,在安然丑闻之后,这些暗箱操作成为人们真正的担忧。随着企业治理问题越发引人关注,中国公司股票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围绕中国人寿和其他公司的争议已经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不过过去几年上市的许多大型中国公司股票仍稳居于其发行价之上。位于上海但由外资管理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SMI, 简称:SMIC或中芯国际)在3月份赴美国和香港上市前宣布,它将需要额外融资,以满足2005年前的营运资金需求,这与其以前的声明截然迥异。该公司的股价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而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承认,它伪造了2000年一份关于公司更名获准的股东大会决议。这家上海上市银行推迟了10亿美元的香港上市计划。
中国人寿发行股票时,投资者认购数量远远超过了股票发行数量。上市短短两周内,股价就攀升至几乎是发行价的两倍。如今,其涨幅已大多损失殆尽。
中国人寿称政府的审计是“例行审计”,并表示,它在4月份接到最终审查结果之后迅即进行了披露。它说,根据协议,其母公司需承担815万美元的应缴税金和罚款,因此中国人寿股东的利益不会受损。虽然已经报告正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非正式调查”,但中国人寿表示,SEC告知说,该调查并不说明公司已经发生任何违法事件。SEC发言人拒绝置评。
中国人寿在答复《华尔街日报》的提问时首次承认,它曾于2002年接受过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的另一项审计调查,内容涉及该公司在数个省市的业务。据曾参与此调查的某官员表示,财政部批评该公司缺乏“管理控制”和违反“标准会计程序”。该调查的消息没有对海外公布。
一些中国观察家们认为,信息披露纷争和审计报告实际上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中国正向西方经济准则接轨。在中国,公司获准上市发行股票还只有20年的时间,而西方股票市场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之久。信息充分披露的理念就更是一个新兴事物了。中国政府表示,希望外国投资者的关注能够使慵懒的国有企业转变成全球化公司。
负责承销中国人寿股票发行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简称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主管林寿康说,政府希望这些公司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督。
在认为值得为中国公司股票一搏的投资者中,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位亿万富翁的旗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持有石化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简称:中国石油)1.3%的股份。该股2000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虽然中国石油的股票最近有所下挫,但仍超过发行价的一倍多。截至5月14日,中国在纽约上市规模最大的6只股票平均涨幅达到36%。
现在的中国人寿始创于1949年,原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多年来,该公司在所有各项保险业务中均占有垄断地位。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才开始允许一些竞争者涉足这一市场。199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被分拆为四家独立的子公司,其中一家侧重于人寿保险业务,称为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占据着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这一市场每年都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财务状况一团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公司出售了许多更像是养老金的寿险保单,在客户退休后按保证回报率向其定期支付。然而,当中国央行在1996至1999年期间七次下调利率之后,中国人寿发现,它支付给保单持有人的金额大大超过了它通过银行存款获得的收益。虽然中国保险监管当局此后批准公司调低保证回报率,但许多亏本的保单仍成为中国人寿的帐目负担。
中国人寿的扩张依赖于另一风险很高的策略:聘用没有资格的代理来推销保险。该公司此后在其募股书中承认,截至2003年6月30日,其37%的保险代理没有政府颁发的资格证书。
这类问题中金公司早就心知肚明。该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纽约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合资企业,主营业务是协助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 Corp.)和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等国企巨头海外上市。
银行业人士称,2002年中金公司决定帮助中国人寿上市。该公司负责人朱云来(Levin Zhu)在中国官僚体制和西方金融市场之间驾驭自如,他是前中国国家总理朱镕基之子,曾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供职。他还是一位气象专家,在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撰写过关于亚洲季风的博士论文。
据中金公司员工和另一位参与中国人寿上市的投行人士透露,朱云来本人曾参与中国人寿上市前的重组工作。中金公司发言人拒绝置评,也拒绝安排记者采访朱云来,称“目前不便”讨论他在中国人寿上市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到去年3月,中国人寿的承销团进一步扩展,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C)、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CSR)旗下子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以及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DB)都加了进来。中金公司需要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来帮助推进中国人寿的海外上市工作。
投资银行家们深知海外投资者对那些保单不赚钱的寿险公司敬而远之。而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将中国人寿一分为二,即一个国有母公司和一个子公司,其中母公司将承担全部债务,以免吓跑投资者。母公司还与子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承诺支付在中国人寿分拆之前所有违规行为招致的罚款。
轻装上阵的子公司将接管盈利保单、销售团队及其他资产。虽然子公司仍有上万名无执照的保险代理人,但投资者相信监管机构根本不会强制执行执照规定。
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 JPM)中国业务的首席运营长沃尔特(Carl Walter)说,通过大规模重组改制,所有的历史问题和多余设置都被剔除在外。随后他们把精华部分呈现给公众。沃尔特本人没有参与中国人寿的上市,他还是《私有化中国》(Privatizing China)一书的合著者之一。
狂热的市场需求促使承销商们快马加鞭,迅速让中国人寿万事俱备。作为当时的缩影,一家名为中国绿色食品(控股)有限公司(China Green Holdings Ltd., 0904.HK, 简称:中国绿色食品)的小型蔬菜生产商在香港交易所募股时获得了1,600倍的超额认购。去年6月,中国人寿正式分拆为两家公司,母公司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Group) Co.),下设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些高级主管同时在两家公司任职,例如王宪章就一人身兼母公司和子公司总经理之职。
6个月后,中国人寿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负责承销的各大投行共获得了1亿美元酬金。中国人寿公开发行的股票仅占总股本的27%,其余73%的股本由母公司持有。此次上市共筹集了35亿美元。
王宪章在接受中文媒体《财经》杂志的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人寿是一座储量丰富的金矿,投资者们不费什么力气就可获得丰厚的回报。
能以18.68美元发行价购得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可算是幸运儿了。从去年12月17日上市交易以来,该股迅速攀升至23.25美元,到今年1月2日已创下35.90美元的高点,比发行价高出了91%。
许多热切的投资者恐怕从未听说过中国国家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这么一个机构。它的职责是审查政府所属机构的支出,从偏远的乡镇政府机构到大型国有企业无所不包。在200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审计署的调查人员对中国人寿上年的帐目作了详细审查,并深感不满。
调查人员发现:中国人寿投资兴建32层总部大厦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禁止保险公司参与商业房地产项目的有关规定。这座位于北京的大厦是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顶部的尖塔与纽约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类似。
一位参与调查的审计官员称,他们已于今年1月中旬向中国人寿的母公司提交了初步报告。这份报告是保密的,但在1月30日星期五,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一次全国电视转播的讲话中列出了中国人寿的某些违规行为。中国人寿在纽约股市上应声下跌了4.6%。
到了下周一的2月2日,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这篇演讲稿。中国人寿的违规行为包括通过非法代理出售保单,以及违规处理部分保单等问题。
中国人寿股价2月份曾短暂回升,但很快就遭遇了忧心忡忡的投资者的抛压。该公司在4月27日披露了SEC进行调查一事。次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 Futures Commission, SFC, 简称:香港证监会)也表示,它正在审查中国人寿的上市情况,并协助SEC的调查。
承销中国人寿的投资银行们如今又告诫投资者要小心谨慎了。花旗该股评级定为“卖出”,并在4月26日的报告中批评中国人寿的管理层对新的保险费和索赔体系三缄其口,称该公司在这方面的信息披露“实在令人失望”。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评级为“弱于大盘”,不过它表示,希望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做得很出色是“不现实的”。
Templeton新兴市场基金的总裁默比乌斯(Mark Mobius)对此表示赞同。他说,需要改变的是一整套观念,在此之前,投资者需三思而行。该基金买入了中国人寿的股票,随后很快抛出。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人寿的承销商们在准备招股说明书时,是否知道国家审计署的相关调查;如果知道,它们又了解多少内情。中国人寿的四大承销商均拒绝置评。北京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系主任郝演苏说,如果你不单刀直入,中国的企业主管们是不会主动提供信息的。
此外,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在2002年对中国人寿上年财务状况的调查也还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调查显示,该公司在东北吉林省某分支机构的主管承认伪造交易纪录以达到销售指标,而设在东南部江西省的另一分支机构的主管承认为获得资金,向总部虚报了80万美元的建设成本。
财政部驻吉林省的一位官员称,调查从2002年5月开始,至当年9月结束,是一次“例行调查”。而财政部的发言人拒绝对调查置评。中国人寿发言人证实了财政部的审计报告,但表示这“只涉及重组前的中国人寿的几家分支机构”。
中国人寿的主管们坚称该公司仍然值得投资。上周,公司主管们在向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基金经理们会晤后回到了北京。中国人寿还聘请了一家伦敦的公关公司Citigate Dewe Rogerson,后者的主管布鲁斯.舒(Bruce Shu)称中国人寿“在所有目标领域......都保持或增加了市场占有率”。
中国人寿上周五在纽约收于20.33美元。
总经理王宪章在上月公司发布收益时表示,既然已经不再对那些留给母公司的亏损保单负责,中国人寿现在是一家赢利企业。他说,总而言之,公司兑现了以往对股东的承诺,现在仍然承诺改善公司治理,增加透明度。
但中国人寿的另一位高级主管称,信息披露引发的种种纷绕是一次“痛苦的历程”。他还说,其他中国公司应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必须革除旧习。”
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