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华裔学者、经济学家、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仅有的两位华裔院士之一杨小凯在7月7日因肺癌不治而去世,享年55岁。
杨小凯教授所带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史赫麟博士向美国之音介绍说:“杨小凯患癌症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在过去的六个月当中,他的整个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特别是在他走之前的大概两个到三个星期之内,他基本上就不能喝,也不能吃。实际上他在这段时间内,整个生活质量是很差的。 ”
*最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教授之一*
杨小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之一。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杨小凯对经济学有关分工中“超边际经济学”的研究使他不仅成为华人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也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史赫麟博士说:“他的成就表现在对现代经济学所有的分支都进行了梳理。所以他不是在某一个领域方面的进步,而是对整个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一番重新研究。然后在现有经济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包括了对分工的研究,对专业化的研究。这些成就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1988年引荐杨小凯教授到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执教,后来又处处帮助过杨小凯的黄友光教授说,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 (James Buchanan)就曾赞赏杨小凯的研究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黄友光说:“他(杨小凯)集中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古典经济学者亚当 ·斯密强调的分工和专业化的问题。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如果都要靠自己生产,那么生产力就很低。如果分工,我专门生产衣服,你专门打鱼,你专门种田,生产力就可以提高。但是亚当斯密的研究是没有建立数理模型的。所以杨小凯就用现代经济学数理模型的方式来分析这个分工专业化的问题。得出了很多以前没有得出的新结论。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两年前到我们系访问的时候,说当今全世界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最有兴趣的就是杨小凯研究的分工与专业化的东西。”
*一生坎坷文革入狱*
杨小凯教授的一生可以说是极为坎坷。身为湖南人的杨小凯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当时年仅14岁的他曾以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点名批判,1968年起被判刑十年。杨小凯在狱中十年自学高中和大学英语及数理等课程。1978出狱后考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后来被美国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邹至庄挑选,赴美留学,于1986 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并在耶鲁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后来移民澳大利亚发展。
*坚忍不拔 实事求是 *
杨小凯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现在同时任教于Monash大学经济系的史赫麟博士回忆说:“他保持他那种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他同时也具有湖南人的性格,不信邪,对所有的权威他都敢于挑战。我觉得他是一个kind(好心)的人。他也非常重视人的良心。他曾经发表过言论,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说中国的经济学家非常有才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缺乏的就是良心。良心可能指两方面,第一方面,你在做经济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报着一个诚实的心理。不要对数据作假,也不要屈服于权威。经济研究中讲到经济发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所谓的两极分化。所以经济学家在关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一定要看到两极分化所造成的一些社会后果。这是良心的另外一个部份。”
同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的黄友光教授说,杨小凯教授不但天赋聪明,而且还特别勤奋:“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用功的人。他不幸得病可能部份与他太用功有关。他工作时间太长了。秘书讲小凯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7天。我计算起来,根本就是我工作时间的一倍。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英年早逝的杨小凯教授的追悼会将于近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