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只“奔驰”商标外,蒲存忠还发现了由线条、花鸟形象甚至汉字组成的标志,共5300多只,近期他正在对这些商标进行分类整理,准备在全国展览。
碎瓷片上有“奔驰”
这个琉璃古窑场遗址距成都市约有2.5公里,很多考古学家曾经对这片古窑场产生兴趣。早在1942年,当时的华西博物馆馆长,美国教授郭为汉(音译)曾经对这片古窑场进行了“试锄”,发现很多古陶器,并注意到这些精美“商标”,郭为汉当时兴奋地认为这是世界商标的起源,还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华西边疆》杂志上。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仅整理了45个“商标”就终止了调查。
1998年,蒲存忠偶然读到了郭为汉的这篇文章,对这片不起眼的古窑场产生了兴趣。4月的一天,蒲存忠发现了第一片瓷碗底,“那个瓷片跟奔驰车上的商标一模一样,甚至连尺寸都差不多。”当时还找到不少用文字和线条组成的商标,蒲存忠立即就对这些碎瓷片产生了兴趣。
“这些碗底大的直径有近6厘米,小的才3厘米,而上面无一例外地都有印记。”经过蒲存忠的分类,共有7类商标图案,有“赵钱孙李”等笔划工整的姓氏当商标的,有虫鸟鱼蝶等图案做商标的,还有用线条和圆点组合成的,“像这个奔驰标志就是用线条组成的。”
经过蒲存忠的整理,他整理出了300多种不同商标类型,“碗底其实就是商标,是窑工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专门在碗底打上自己独特的印记”。在搜集整理研究这些碗底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同时,通过碗底,也能够窥探当时窑工队伍人员的组成、窑工素质、思维情趣等,还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成都地区民间书法留片、宗教习俗、图案文化等风貌。”蒲存忠对记者说。
“我搜集的几千件碗底实物说明,千年前的成都,商业就很发达。窑工在碗底打上自己的印记,创造自己的品牌,老百姓也在接受这些印记,接受这些品牌,这些印记就像是商标。千年前的成都人就很懂得商标和广告宣传了。”
千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