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忆录撰写的长篇小说
《战争垃圾》是用回忆录形式撰写的长篇小说。回忆录的作者俞元是当年从朝鲜遣返的一名战俘。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当时俞元是位于成都的黄埔军官学校政训班二年级学员。军校被人民解放军接管,全体在校的军官和学员被送入“西南军政大学”,接受思想改造一年。结业后,俞元被分配到驻防成都的一八○师任下级文职军官。他对自己的出路感到称心如意,因为上级已宣布该师将长驻成都,他既可就近照顾家住市内的寡母,又可在来年等未婚妻从四川师范学院舞蹈专业毕业后就结婚。(解放军一军三师,一八○师属六十军,军长叫韦统泰,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学渊评) 不料好景无长。一九五一年春节前,一八○师突然奉命移防,北上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其中不少是国军旧部。俞元身不由己,黯然告别寡母,未婚妻更是难舍难分。
部队经过短期训练,学习使用苏式武器,接受“美帝纸老虎一打就垮”的宣传教育。一八○师的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支部队,俞元也化名为“冯炎”。三月十七日黑夜,俞元随军寸步难行地从鸭绿江大桥上摸进了疮痍满目的异邦。部队训练不足,装备落伍,给养匮乏,经常枵腹徒步行军,盲目向前方推进,上有敌机轰炸扫射,下有强烈的炮火猛攻,死伤枕藉,遗尸遍野,为“人海战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溃败后打游击又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不消几个月,全师就伤亡过半,师长逃至北韩。幸存的五千余官兵陷入敌军包围,弹尽粮绝,束手就俘。
俞元左腿重伤,开始了他的战俘生涯,先在釜山战俘收容中心的医院接受治疗,然后从医院转移到釜山港外海巨济岛上庞大的战俘营。这里收容了八千名中国和北韩战俘,其中半数就是一八○师的官兵,包括师政委裴山在内。
国共双方的战俘争夺战
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介入,动员战俘前往“自由中国”,从而展开了国共双方的战俘争夺战。反共份子公开下手残杀拒绝前往台湾的战俘,亲共份子竟然也暗中杀害了在被对方刑讯中暴露政委身份的自己人。俞元从此陷入了这场残酷斗争的旋涡。他并不热爱共产党,但是他热爱寡母和未婚妻,便表示愿意遣返中国。可是,面对来自反共份子的暴力和死亡的威胁,他又被迫表示愿意前往台湾。后来,临到甄别时他却改了口,于是被送到一个亲共遣返派控制的营地。这里的中共党员干部已建立了以裴政委为首的军事建制,发动群众和亲国民党势力进行斗争,希望尽多的战俘得以遣返。
作为旧军人,俞元深知自己不受党组织的信任,在学习会上受到批判。但他既想回归祖国,就必须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各种亲共反美活动。在北韩和中国战俘发动的几次声势浩大的反美斗争中,由于他懂英语,在党组织领导下担任翻译官,兢兢业业,逐渐得到领导的信任。一九五三年二月底,裴政委的亲信常明接到美军命令需前往釜山战俘收容中心办理“重新登记”,可能有去无回。裴政委惟恐失去亲信,便派俞元冒名顶替。替身的诡计被美军识破,俞元面临严惩的威胁,便坦白交代,再次表示愿去台湾,于是又回到反共亲国的营地,在这里也受到批斗。
抗美英雄回国后成为战争垃圾
怀着回家与母亲和未婚妻团圆的希望,在决定何去何从的最后关头,俞元又选择了遣返回国的行列。等待着他的却是另一种命运。一九五三年九月,两万二千名战俘当中,只有八千人遣返。他们以为自己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战俘营里还继续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一定会受到祖国的热烈欢迎。不料祖国却认定他们贪生怕死,叛党叛国,全部开除军籍,党员一律开除党籍,以儆效尤。“学习班”上,人人还必须坦白交代和检举揭发被俘期间所犯罪行,然后根据情节轻重和认罪态度好坏,或判刑劳改,或从轻发落,从此打入另册。“一失足成千古恨”,被战俘们视为党的化身的裴政委也不例外。
最使我感到惊鹊氖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