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在中西教育时差里成长

发表:2005-01-27 22: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几年来,小留学生出国求学蔚然成风。留学产业的飞快成长使西方主流社会一再惊叹两个事实:其一,中国小留学生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起飞,这群孩子后面是一个经济上升的国家对文化强势的高度渴望。其二,西方主流社会对小留学生背后的中国式教育和文化相对还比较陌生。这种“陌生”使得主流文化逐渐对他们有了高度的兴趣。时近新春,越来越多的小留生回温过年,教育周刊特约了这组文章,以飨读者。

  1.小留学生:感性之路理性选择

  2004年3月,作为《南方周末》的一个作者,笔者就中国小留学生话题和新西兰教育部长切威·马拉德先生进行过一次深入探讨。马拉德先生指出,目前新西兰留学工业正处于一个反思之中,他们意识到留学工业是一个发展的工业,在经济互动之后,一个教育的、文化的互动将要来到,政府决定在几年内更多地投入作好小留学生的服务和引导工作,希望确保这群孩子顺利成长。

  那么,小留学生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成长之路呢?通过数年调查、跟踪采访和同时对西方主流中学教育进行深入了解,我先后拍摄了短片“新西兰家书:一个女高中生的日记”;为《南方周末》撰写了长篇调查《新西兰中国小留学生的生存报告》;并用一年时间深入主流中学,跟踪拍摄长纪录片《我们不是垃圾:新西兰小学生生存备忘录》,这部正在拍摄的纪录片于2004年10月入选新西兰纪录片双年展,同年12月入选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为展播作品。

  在两次展播中,均引起大家的高度兴趣,这足以说明中国小留学生之为世界所关注。

  在长期的观察和了解中,我想用一句话来送给正徘徊于留学门边的家长和孩子们:请理性地去选择一条感性的路。

  理性,指的是意识到留学生要进入一个不同色彩的校园。要在留学前多对这种文化有所理解,准备,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了解双方教育对孩子发展的人性诉求之不同,而在宽容的心理基础上支持孩子度过生命中这次重大转折。

  可以说,西方中学体现了成熟的“学生中心制”。因此,西方校园的气氛是活泼和互动的,小留学生必须学会尽快融入这种氛围中,而不是消极地将自己孤立起来,按照中国的方式继续在西方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和老师关系的处理相应也是和中国学校不同的。这里老师是比较重视和学生用平等方式沟通的,小留学生要利用这个资源,以帮助自己解决遇见的困难。

  感性,指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千万不要再用我们传统的“精英教育”光环来套小留学生,要意识到这是一条感性的旅程,要为孩子谘Э瞥杉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