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和谐社会”看来要靠警犬来维持
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的一种表达,在英文中叫做“矛盾修辞”(oxymoron),比如说安静得振聋发聩,公开的秘密,有偿献血,商业道德,自然的表演…。另外还有看似和谐,实际矛盾的修辞,比如人民公仆,非法偷盗等说法。仔细说来,人民大会堂,也是一种矛盾修辞,因为那里就不是个给贩夫走卒、普罗众生开会的地方。从代表性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使不是橡皮图章,起码也算不了真正的代议立法机构。
本次人民代表大会(10届全国人大3次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媒体已经铺天盖地在宣传这次会议的新主题──和谐社会。社会的本意就是:一大群人按照某种组织方式和价值,共同生活在一起。应该说,社会这个词,就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和谐社会,画龙点睛不成,倒有点画蛇添足。就像国际社会这个词,虽然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不少人认为,以目前国际的无政府、混乱状态,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国际社会。
中国历来是大国家,小社会,或国家政治完全代替民间社会。无论中国社会如何,民间或受政治教条,或受市场的无形之手,或其他什么法则主宰,即使是丛林法则,也算一种秩序。从去年温家宝总理在人大会议上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今年的和谐社会,似乎都旨在纠正放任市场、纯粹追求 GDP增长的偏向。市场经济,自应该保证市场交易,国家权力要保护市场的买卖行为顺利进行。可农民工劳动力这个商品,却似乎没有得到和其他商品一样的保护,许多民工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应得报酬,以至于去年人大会议上一国总理不得不讲话呼吁。
呼吁有科学的发展观,到建立和谐社会,旨在纠正政府发展政策,属于政府正常行为。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和进行社会分配方面有不同侧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同届的政府有不同的强调也是如此。
对于胡温作出不同上届政府的调整,许多人惊呼中国又开始向左转,从市场经济后退,似乎属于杞人忧天。
中国的发展已有一去不返的势头。邓小平时代开始确立的既定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这个词本身也是开头说的矛盾修辞。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就是两回事,也就是邓小平这样的实用主义者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应该说,胡温新政的调整都是在市场经济这个范畴内作出的,已经不再涉及意识形态之争(不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样,或者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就像中国媒体评论“和谐社会”时反复强调,目前解决就业、分配、贫困、“三农”、腐败等突出问题,绝不能按照敌我矛盾方式处理,一定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中国的发展早就摆脱了20多年前的理论教条:建立一个包括金融家、企业家(旧称:资本家)、各种社会文化精英(旧称:资本家的帮佣),和有工作工人、下岗工人(旧称:工人阶级),有土地、无土地农民(旧称:贫下中农/贫下中牧)的、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中国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想象力,超出了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