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岗了,刚刚再就业,刚刚上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驻地,闻世震微笑着和《了望东方周刊》记者打招呼。他的话意指自己职位已经发生变化。
2004年12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闻世震不再担任辽宁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05年2月25日,他辞去了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2月28日,被任命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因为年龄到限(65岁)而辞职的闻世震称,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辽宁,他离开辽宁时,辽宁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他认为,继任的省委书记李克强会比他做得更好。
闻世震令外界关注的是他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指斥,在2004年初的一个会议上,他痛斥搞形式主义、浮夸风,他还提出要避免“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像非洲”的现象。
闻世震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1985年任辽宁省长助理,开始走进这个北方大省的决策层,1995年任省长,1997年8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2003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省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一体制模式下的第一批官员。
可以说,闻世震是辽宁主政时间最长的省级官员之一。而就在闻世震主政期间,整个辽宁,乃至整个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辽宁,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举世瞩目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受市场经济冲击较大的辽宁省,“一把手”不得不应付一个接着一个的矛盾和问题。无疑,闻世震是中国大时代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社会转型,企业转轨,上百万的工人下岗,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而腐败官员却吞噬着辽宁的财富,闻世震亲眼目睹他的一些同事被双规、被判刑,甚至走上断头台,他说“看到他们一个个走入歧途,很难过”。
2004年12月9日,他的“搭档”、辽宁前省长张国光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01年10月,被命名为“慕马大案”的主角慕绥新和马向东,分别被一审判决死缓和死刑。2003年,辽宁省副省长刘克田也被“双规”。2002年,辽宁省高院院长田凤歧被处理,后被判刑,此外还有沈阳市的一些官员因腐败而下台。
2005年3月7日下午,《了望东方周刊》在辽宁省代表团驻地,对闻世震进行了专访。
腐败官员让辽宁雪上加霜
《了望东方周刊》:在辽宁这样的省当省委书记,是不是非常难?
闻世震:1998年开“两会”的时候,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也是辽宁代表团成员,那时我刚当省委书记,他对我说,你从辽宁省长转到省委书记有什么不同?我说,当省长是觉不够睡,当书记是睡不着觉。
政府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既有长远的工作也有现实的工作,有些工作还非常急,必须尽快做出决策,我当时对自己的要求是,重要的文件不过夜,当天晚上一定要处理完,所以,一般我是晚上12点到12点半才能睡觉,早晨6点半就醒了。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到现在已经习惯了。
做书记时,你就要想大事,要把握大局,特别是要注重解决好干部问题,要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强配好,夜深人静的时候,可能更清醒,经常躺在床上想这些问题,说“睡不着觉”不是真的睡不着,是一个比喻。
《了望东方周刊》: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闻世震:如果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辽宁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却出了“慕马大案”,真是雪上加霜,感到非常痛心,毕竟他们都是党多年培养的干部。我始终认为,反腐败要坚决。对干部腐败,干部赌博,我是深恶痛绝的。
我有时很不理解,你工作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去赌博,别说我们共产党干部,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也不允许,何况你赌博用的不是你个人的资产,是拿国家的钱去赌博,从法律上和道德上都不允许呀。
这么多年,我对吃喝玩乐是深恶痛绝的,全省人都知道,这方面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谨,我也不搞这些娱乐的东西。
《了望东方周刊》:很多人曾经是你的同事,和你一起工作,而他们都因为腐败受到了处理,你是什么心情?
闻世震:心情很难受,不希望他们犯罪,但是法律是无情的,法律规定也是明确的。当然,发生了不要紧,也不要遮遮掩掩,既要惩处这些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给广大干部一个警示教育,给大家一个前车之鉴。
“搞政绩工程大都是有权的”
《了望东方周刊》:我看过你的一些讲话,你对政绩工程非常反感,为什么会这样?
闻世震:因为从辽宁实际出发,老工业基地转型和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从当省长时就讲,这个转型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卧薪尝胆,持之以恒。
我提出15年内基本实现振兴辽宁,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现代化,是比较客观的,有利于调动大家积极性,但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的,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无论是形象工程还是政绩工程,你可以看看搞这些工程的人的面目,大都是急功近利的人,为了政绩,为了升迁,很多工程都是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也不是最急需的。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最急需的地方,而是从个人的政绩出发,劳民伤财。
《了望东方周刊》:你的这种观点是否和其他同志有过碰撞?
闻世震:是的,和其他的同志有碰撞,但我只能自己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有些你不赞同、你反对的事情,但是你不一定能禁止得了。但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我就要控制,我控制不了的地方,我也没有办法。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都有类似的短期行为,搞这种事情的大有人在,可以说,从总书记到总理,从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从朱基同志到温家宝同志,都坚决地反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共鸣,但是解决得还不够。
《了望东方周刊》:为什么高层如此重视,还会有人搞这些工程呢?
闻世震:这是因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有社会基础,搞这些工程的人都是有权力的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是老百姓搞的,都是领导搞的,老百姓能搞政绩工程吗?比如,经营城市,很多时候,经营城市是把农民的土地低价占有,用于其他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坚持我的观点。
关于刘涌案、仰融案
《了望东方周刊》:在你主政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刘涌案件,刘涌一审被判处死刑,二审被改判死缓,后最高院重审,刘涌被判处死刑,你对这个案子怎么看?
闻世震:刘涌案件已经定性,是黑社会性质的,当然我不希望辽宁发生这样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在那之前,我们也打击和惩处过很多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只要发生了,我们就严厉打击,但是发生了,也要实事求是,全国也不是只有刘涌这一个案子,但是像刘涌案这样大规模的宣传报道的情况却很少,有新闻单位的大规模报道,还有人出书渲染情绪,但是有些报道,有些情绪未必是真实的,当然新闻单位文责自负,地方党委、政府不好干涉,特别是很多新闻单位还不是辽宁省的新闻单位。
《了望东方周刊》:还有一个轰动全国的案子是仰融案,你怎么看?
闻世震:现在他在美国,已经提出了申诉,案子还在处理过程中,这个案子,我一直没有经手,政府有一个小组在处理有关工作。
《了望东方周刊》:你对辽宁人怎么看?
闻世震:我感觉辽宁人朴实、勤劳、顾全大局,素质是很高的,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开放做出这么多牺牲,辽宁就走不到今天。
从不气馁从不失去信心
《了望东方周刊》:辽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你在辽宁工作这么多年,你给后来者留下了什么经验?
闻世震:我在辽宁做省长、省委书记期间,正是辽宁最艰难的时期。老工业基地的转型非常艰难,振兴国有企业的任务非常繁重,曾有上百万职工下岗。这种困难能不能度过去?我认为,这是对领导干部的一个考验。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我认为人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希望,一定要看到光明,一定要有信心。我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对辽宁的了解,我知道它的优势在哪里。
《了望东方周刊》:在你离开辽宁的时候,辽宁是否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闻世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说,辽宁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拐过了“转型”这个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关键靠人,辽宁高等教育发达,科研院所多,人才资源丰富,我们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同时利用两个市场,同我们产业基础相结合。
回顾我走过的路程,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气馁。
对李克强的希望
《了望东方周刊》:你已经离开了辽宁省领导岗位,振兴辽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由新的领导人继续,作为个人是不是也感到遗憾?
闻世震: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不可能走完整个过程,我说用15年时间完成振兴辽宁的任务,而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多长时间,当然最好能成就这个事业,但毕竟年龄有限,从这个角度看,感觉遗憾。但一个人只能完成自己阶段的任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
《了望东方周刊》:李克强是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
闻世震:应该说,李克强同志很成熟,年轻有为。我相信他会比我做得好,会干得更出色,在克强的领导下,辽宁会有新的局面。后人比前人做得好,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规律。
闻世震简历: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40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系。工程师。
1965年至1982年任大连油泵油嘴厂技术员、设计科副科长、技协副主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厂长。1982年至1983年任大连市机械工业局副局长。1983年至1985年任辽宁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1985年至1986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1986年后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副省长。 1993年3月在辽宁省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辽宁省副省长。1994年5月在辽宁省人大第八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被任命为辽宁省代省长。1995年 2月在辽宁省人大第八届三次会议上当选为辽宁省省长。1995年8月在中共辽宁省委第八届一次全会上当选为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1997年8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2003年1月在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了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