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3-24 20:28:00作者:
1948年底底,北中国战争正酣,但处在湘西南的我爷爷,作为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当了好多年的佃户,省吃俭用存了一些钱,最大的心愿是有自己的田地。
此时,一些地主开始低价抛售手中的田地,我爷爷以为天上掉馅饼了,掏空所有的积蓄,卖掉了自家的猪牛,还借了一些钱,买进了十来亩旱涝保收的水田。可他高兴没几天,政权更替,土改工作队南下,几乎被划成富农,他的田地耕种不到几年,就被光荣地变成集体财产了。不仅如此,他为了自己的成分问题,拼命巴结工作队队长,痛说当年的革命家史,才换来一个让我爸爸和叔叔后来能挺直腰杆做人的贫农成分。
因为这件事,我爸爸一直说还是读书有用,因为地主当时了解国家大事,知道自己的土地可能保不住了,不如降价兑换成现钱。
再说说我父母买户口。
1992年,我已经上大学,哥哥和姐姐也脱离了农村户口,成了城镇人。只有我那位不爱读书的弟弟当了兵,但军校考不上,估计很有可能回家当农民。恰好我们市开始卖城镇户口,5600元一个。对在农村的父母来说,不啻于一笔巨款。我的爸爸当时表示反对,但我的妈妈说,四个孩子其他三个都是城里人了,再让满崽当农民不忍心,再多的钱也要买。于是我哥哥姐姐奉献了微薄的积蓄,再加上东借西凑把这个城镇户口买下了。可后来呢?我妈的认识是,如果在城里没有正当的工作,还不如在农村,至少还有责任田。我弟弟后来的路,和斥巨款买来的户口没有任何关系,用我妈的话来说,这样一笔钱,扔到河里去了。
我大学毕业工作后,了解了很多地方都曾如我老家那样,在城镇户口贬值前,大肆抛售,狠狠地骗了许多怀着进城梦的农村人。
我爷爷虽然买田亏了,但他交易的对象仅仅是一些有眼光的地主,自然人之间这种买卖,信息的劣势导致吃亏可以接受并理解。
我父母给我弟弟买城镇户口,交易的对象是政府,政府把即将贬值的商品高价售出,他们占有的不仅仅是信息和智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