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 2 月以来法国的第五次全国性大示威,工会说有二百万人参加。它由各种左派政党发动,筹备会议是在巴黎的共产党总部进行的。《纽约时报》说,这场示威中,有 18 %铁路工人罢工, 15 %飞机停飞,23 %机场员工不上班;法国74 所大学,只有24 所开课;北部城市Lille 的示威者多达百万。
为什么一向高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会出现这样的火爆局面?导火索是国会刚通过的《首次就业法》,根据该法, 26岁以下首次就业的年轻人,有两年试用期,如表现不好,公司有权解雇。这下惹火了吃惯"大锅饭"的法国人,因而发动大示威,要求取消该法。
希拉克总统已表示将修改该法。但事实上,即使废除这项法案,类似这种骚乱也不会完全消失,因"火山喷发"的底座有深层的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岩浆:
首先是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导致法国经济滞缓,去年的经济增长率才 1.4 %,失业率一直在10 %左右。和英美两国比较更可看出法国情况有多严重:美国去年经济增长3 .3 %,前年4 .4 %,过去十年平均3 %以上;而失业率则一路下降,今年2 月降至4 .8 %的历史低位,联储会官员表示,美国可能已接近"充分就业"。英国的失业率近年虽有上升,但目前才 5 %(前年曾降至3. 9 %)。而法国是典型的福利社会主义国家,资产国有化比例居七大工业国之首;国营程度越高,越无效率,因公有制已成为失败的同义词。经历共产国家的人,对这点可能感受更深。
法国的各种税加起来,最高税率达 64 %。经济如此不景气,偏偏福利又是世界闻名,法国人的付薪假期长达近50 天(一年有几个50 天?),遭解雇可获60 %工资,甚至长达五年。那些巴黎街头示威的年轻人,高喊"要工作,要度假"。连工作还没有,就要求"度假",可真是法国式的"浪漫幽默"。
而法国又把每周工时减至35 小时,等于企业每周减少4 小时产值,使法国公司更难有竞争力。法国企业家抱怨说,"全球企业赛跑,我们法国穿着脱鞋,这没个赢。"
希拉克政府通过《首次就业法》,是想鼓励企业多雇用年轻人,因法国26 岁以下青年的失业率高达20 %。但在没有这个法案之前,有多少公司敢雇用年轻人呢?因为不管干得好坏,就永远不可解雇。可法国人连个"试用期"也不允许,他们要的是比毛时代中国人更保险的"铁饭碗"。
连这么一点改革都无法进行,法国经济怎么可能像英美这样走哈耶克的自由之路?经济不好,自然怨声载道。西谚说,"饥饿伴随怒不可遏"( hunger and anger in the same boat )。
其次,它和法国的独特历史有关。今天人们探讨共产邪恶的发生,其实,所有近代的暴力,都可从法国大革命那里找到源头。从电视上看到巴黎年轻人砸路牌,烧车辆,男的对着电视镜头做性动作,女的疯疯癫癫摆舞步,更有随便把人按倒,围着用脚踢的暴力场面,从中可以想像当年法国大革命的疯狂和血腥。今天的巴黎街头,仍是同样的 mentality (心理状态) ,这时如果有个萨特和罗伯斯庇尔,煽起一场革命不是没有可能。
法国从攻打巴士底狱的暴民革命,到拿破仑的武力征伐,建立帝国,再到共产主义雏型的巴黎公社,一路充斥反秩序、反传统,反法治的革命疯头。在这种 "疯狂"中,人性最原始、丑陋、残忍的一面,充分大爆发。法国首创流行的断头台,是医生发明的。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中那个凶恶的暴民老太婆更是鲜明的象征。这种暴民政治,甚至比任何专制都可怕。就像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一样,是最无法无天的残酷时代(可今天还有人歌颂有个人民文革,是前造反派们要肯定自己的历史吧?)
第三,它还和法国的文化有关。《纽约时报》记者波恩斯坦( Nina Bernstein )曾撰文比较法德两国的不同气质,说法国是"娘娘腔"( Sissy ),太女气,而德国太男性,像恶汉(He-Men )。撰写过外交战略著作的美国学者米德(Walter Mead )则把法国气质定为"猫",而把美英德定为"狗"。
这种模拟也不无道理,这从法德向世界出口的名牌就可看出:德国出口钢铁,厚重结实的奔驰车、BMW 等很男性化的东西,而法国的名牌,则多和女性有关,什么法国香水、巴黎时尚服装、法国红酒,还有巴黎大餐等。连法国大革命时那个著名的招牌画,上面也是一个裸露上身的女人( Marianne)手挥三色旗,而不是英美万宝路香烟广告上那种男子汉。
在好莱坞的电影语言中,英美是理性和侠骨柔情集一身的gentlemen (绅士、君子);德国多是钢盔、皮靴,充满征服欲的恶汉;法国就只让人想到浪漫和风情万种。以至有人刻薄地说,法国除了艾菲尔铁塔,找不到硬的东西。在巴黎闹事的人中,可以看到不少男人,留着女式长发,或扎个马尾巴,从后面看,根本分不出男女,好像都是 Marianne 。美国电影批评家哈斯克尔(Molly Haskell )则认为,法国"是个勾魂儿的坏女人,要把整个欧洲从我们这边诱惑走。其它的也许是好男人,只是被这个阴险的坏女人带歪了。"
法国的这种女气,导致她不时地神经质,情绪化,感情用事,甚至歇斯底里。从法国大革命,到六八年萨特领着学生在巴黎造反(要学习中国红卫兵),以至今天那些闹事的疯癫大学生,都让人感到那种神经质。当年八十多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硬是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一个小车站,不是怕沙皇,也不是预感的共产主义,而是逃避他那神经质的妻子索尼娅。连写出《安娜.卡列尼娜》、洞悉男女心理的伟大文豪,也无法应付"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神经质女人(在托翁家里,只有战争,没有和平),可想而知,这个世界有个国家神经质,该多可怕!真正的法国男人,不知道往哪逃?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法国越来越世俗化,拒绝上帝,排斥基督文明;所以才会沉迷于物质主义,个人不对自己负责,好逸恶劳,都想吃福利,吃政府(政府只好高税收),吃勤劳致富的人。据盖洛普民调,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每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 10 %。一半以上的法国人说"上帝"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在美国, 91%的人相信有上帝, 82 %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早就论述了,正是基督信仰和伦理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包括自立、自强,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法国的现状,其现任总理德维尔潘最有代表性,他崇拜的不是耶稣,而是拿破仑。在当外长时,这位浪漫诗人的办公室里挂的不是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雨果的像,而是拿破仑大帝的画像。他对《纽约时报》说,"没有一天它不在提醒我,拓展这种法国的雄心。"
在法国神经质的女气中,加上拿破仑的征服欲,已经够令人恐怖了;再加上疏远和拒绝耶稣,那么法国人心里只能是酝酿更多的不安、怨恨和暴怒的岩浆,世界就等着看它的下一次"喷发"吧……
2006 年4 月6 日于纽约
──《观察》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