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17 12:25:05作者:李小凡
中国股市仍处于政策影响的初级阶段。中国股市的市值只有3万多亿元人民币,约为香港股市的1/3,只相当于美国股市的3%。中国股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成比例。股市规模较小,品质低劣的公司却不少,而且非流通股占股市市值的2/3左右。在一个高储蓄率而缺少金融投资机会的国家里,股市投机气氛浓而投资意识簿弱,市场的基本特征就是容易暴涨暴跌。
在中国GDP连年高速增长的经济背景下,A股市场的走势却一直令人失望。中国A股2001年6月份之后进入熊市,经历了4年多时间,上证指数从2200多点跌到1000点左右。此后的一年里,中国股市没有上市新股票,市场有了好转。难道一年不发行新股,股市就不再下跌了吗?由于中国的股市规模太小,2005年股市市值只占中国GDP的16%。相比之下,香港股市市值是GDP的600%。另外,中国居民拥有30万亿的储蓄。对大多数百姓来说,存银行嘛利息太低,买房地产价钱太高。在缺乏其它投资渠道,且股市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股市就易升难跌了。据金融界分析,当时停发新股的主要原因是股价持续下跌,政府耽心承受力脆弱的市场因购入新股而引发抛售劣质股票风潮,导至股市崩盘。
股市的不成熟与中国金融业的状态有着直接联系。中国A股只有十五年历史,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结构很不合理。以金融股为例: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屈指可数。金融业在股市的比重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使得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严重失衡。
在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上,金融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上市的中国金融股那么少?多上市几家金融公司不行吗?原因是政府和银行都很清楚在中国各行业中,中国的金融业是最不稳定、危机最大的行业。这些年来没有更多的推出金融公司上市恐怕估计市场难以接受。众所周知中国的银行坏帐多,风险大。那么,为什么现在要首推中行上市呢? 这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按照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增长时期,金融机构获利最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许多投资者都把银行领域视为一个获利的渠道。近两年来有不少国外投资公司入股中国的金融机构。为什么他们明知中国的银行风险大,坏账多,而他们还是要冒这个险呢?因为如果不投资,他们可能失去赚大钱的机会。在投资家们眼里,那也是一种风险。在权衡两种风险的时候,他们进行着一场金融赌博。两种风险那个大呢?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经济增长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并且使现有的银行经营得到改善,为他们的投资带来市场与利润。也许他们更相信中国人的勤奋和中国的现行体制给他们带来利润的机会要大于银行破产的机率。当然,他们也清楚他们所面临的风险:银行坏账不得到改善,日积月累,一旦引发金融危机,他们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根据中国官方近两年的统计,中国的银行坏帐率有所下降。虽然对中国官方银行坏帐率的统计数字,多数外国投资家是不信的,但听多了,也就宁可信其有,感觉上得到一点儿安慰。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储蓄率高达40-50%。股票投资总比放在银行生利息收益高一些。这也许部分的诠释了今年头几个月,在全球股市萎靡不振之时,唯中国股市上升,2005年12月份开始回升,至今A股市场升幅超过四成。
在这种股市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推出新股上市,可以说是帮了新上市公司一把。停发新股一年后,推出中行上市,中行多少是占了点儿便宜的。此时上市一些金融公司,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接受。另一方面,由此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生机。从而进行中国银行体制的改革。从银行方面来说,通过上市得到的钱,充实银行资本,自然就减少了银行风险。实际上国家将金融风险部分地转嫁到投资者---新的股东们头上了。股东越大,资本越雄厚,这些银行就越安全。另一方面,吸引来的外国股东公司,通过参与管理,改造银行,说不定还真把这些银行整顿好了,解决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难题,何乐而不为呢。
谈到银行体制改革,谁都知道中国的银行问题很多,该改。也知道难度大,阻力大。而且银行是经济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坏账问题就很大了,随时都可能出现金融危机。一九九九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多次剥离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斥资数千亿美元,然而,并没能根本解决银行的坏帐问题。相反,今年五月初,安永公司(Ernst&Young)报告指出中国银行坏账高达9000亿美元。虽然这份报告后来被迫撤回,但中国银行的坏账已无法在国际上掩饰了。最近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证实了中国金融问题的严重性:“金融大案每天都在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同意进行银行改革。怎么改呢?这可不像改革哪个公司,不行关门了事。银行倒闭一个可能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动荡,出了问题谁负责得了?!而且,坏账那么多,国家的钱不能没完没了的填下去。“下不为例”不能总是光说不作吧?不然,银行尝到了甜头,下次再来。老百姓也不干啊。噢,总是拿着我们的税钱去填银行漏洞?
不改看来是不行的了。“上市!”银行上市很快就能解决资金的问题。让市场来检验,来推动。去年,中国有两家银行上市,且上市后股票一路上涨。六月份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成功后,接着在中国大陆发行A股,当日股票大幅上涨。
然而,中国股市对新股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中国证监会准备批准上市一批新股。此消息传出,给市场带来剧烈波动。六月七日上海股市下挫5.3%,是4年多来跌幅最大的一次。此后,受工商银行和大秦铁路将在上海首次公开发行的消息影响,七月十三日上证股市综合指数再次暴跌4.8%。中国股市规模很小,波动很大。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储蓄,在社会福利、医疗、保险、退休基金等制度如此脆弱的情况下,广大居民仍难以承受股市动荡的风险。另外,在年底之前,201家公司股票的禁售锁定期将陆续结束。价值达760亿元人民币(约合95亿美元)的原非流通股股票可能进入二级市场,因此,下半年中国股市可能会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新股发行不一定会像中国银行当时那么幸运,恐怕大受欢迎的局面难以持久。
(看中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