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落幕。全会召开前夕,北京高层强势处理上海陈良宇贪腐案,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按习惯套路,把此案与打击上海帮的党内权力斗争相挂钩,不算新鲜之论;笔者反而注意到近日网路、媒体上流传的一个富有代表性的乐观评价,曰:如果把中共“十一五”发展计划的扎实,处理国际事务的日渐大气,反腐力度的不断强化,中央部委数十个调研组分赴各国考察社会分配、福利制度、劳资关系、突发应急措施等等联系起来,那么,陈良宇案也许可以被看作中国进入第三个“强力作为时代”的标志。
但是,与此同时,正值“四人帮”倒台30周年也即文革十年浩劫结束30周年,各方媒体报道:对于中共历史这样一个重大转折点--今天中国大陆所有改革开放成就都是由此发轫,北京当局却严令媒体、报章回避、噤声,不允许作任何的报道和讨论。为此,德国之声引述分析家的话指出:这反映了中国领导层还缺乏客观反思自身历史的意愿。
这,正是胡锦涛的“死穴”。也是所谓进入“强力作为时代”的最大瓶颈。“历史”是什么?通俗的说法,历史,就是一个社会生命体的“前世今生”。没有“前世”,何来“今生”?不敢面对自身生命的真实过去,怎么可能在“今生”与“来世”──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正确的方向和真切的动力?
所谓“强力作为的时代”,这个“强力”,如果不从从对历史得失的清醒认识中来,还可能从哪里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不忘”的“前事”,何来“后事”的“作为”?事实上,缺乏历史感,没有历史的长大视野和眼光,恰正是胡锦涛、温家宝这一代技术官僚型的领导人身上的致命弱点。那么,什么叫历史感呢?历史感,就是一个人──特别是领导者,通过对于历史的客观反思,而清醒认识自身处在历史某一个阶段、环节及其客观定位所生发出来的为政远见。都说,政治管十年八年,历史管百年千年,文化,则是千千百百年传承的事业。一个有历史感的政治家,不但要懂得“头痛医头,脚通医脚”的现实政治,更要有百年千年的历史眼光,知道眼前的举措所可能牵动的历史关节;而且还必须有大的文化关怀,从文明发展、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现实政治行为加以评估和设限。在“历史感”面前栽跟斗,胡锦涛主政后可谓劣迹斑斑。前有鼓吹学习古巴、北朝鲜的意识形态控制,后有最近北京政治圈子盛传的胡对越共民主改革是“背叛社会主义”批示;更不必说,在经济建设层面,“China”变“拆哪!”杀鸡取卵式地拆旧城建新城,把一座座千年古城如北京、杭州、苏州等等拆得面目全非,是对人类文明、文化的极大无知与亵渎了。
有关评论还认为:温家宝在国庆57周年招待会上对改革开放“只会前进,不会倒退”的誓言,对“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强调,《人民日报》社论对“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动员,都显示新一代领导人不会错过“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问题正在于,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没有全新历史观的支撑,如果没有面对真实历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广阔心胸,就不可能“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的民主制度),任何真实推动历史进步的社会变革都不可能持久的,任何“战略机遇”都是不可能把握住的。要进入所谓“强力作为的时代”,就不是表面上说说“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等漂亮话,可以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