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11-04 21:21:37作者:胡少江
今天上午,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六年前这个论坛建立以来的第三次部长级会议。明天,一个更高规格的会议也将在北京举行,那就是中非国家领导人峰会。参加中国论坛部长级会议和中非峰会的总共有五十三个非洲国家中的四十八个国家,其中四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聚集北京。可以说,这是除了联合国会议以外、在非洲以外的领土上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大的一次聚会。以至于不少西方国家的媒体戏称,在这个周末,如果你需要寻找一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那么你必须到北京去。
任何对中非经济关系有些研究的人都不难看到,与其经济合作的实际规模相比,中非国家之间合作的宣传声势要大得多。去年一年中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不到四百亿美元,大约只有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三左右。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总额也极为有限,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不到十六亿美元,无论是与中国的近六百亿美元的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相比,还是与每年五百多亿美元的外国在华投资相比,中非之间的投资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就与非洲国家的贸易、投资以及无偿援助的规模而言,西方国家也比中国大许多。但是为什么中非关系在近年来却出尽了风头呢?
从一定意义上讲,宣扬中非关系是非洲国家表达对发达国家不满的一种方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过去以后,不少非洲国家在冷战时期都成为苏联的盟友。这固然是出于对西方国家长期殖民统治的一种积怨,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希望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尽快国家工业化的热望。但是,这种模式没有能给非洲国家带来繁荣。在苏东集团瓦解之后,不少非洲国家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在非洲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广。但是,这种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并没有在短期内给非洲国家带来他们所期望的快速繁荣。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非洲贫穷国家的援助也行动迟缓,不仅许诺的资金长期不到位,在援助的管理上也是官僚主义盛行,效果不彰。急于发展的非洲国家渐渐对此失去了耐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过去二十七年间,中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无疑引起了渴望增长的非洲国家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增长是在维持政治独裁的前提下取得的,这种模式更是引起本来就热衷于独裁统治的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的青睐。更加上,由于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也由于中国的商品需要寻求新的市场,近年来中国开始快速增加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和向非洲国家的投资。虽然绝对规模并不大,但是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这种态势就更加提高了非洲国家对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期待值。
现在的问题是,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热恋能够持续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中非交往能否实现顺利的转型。二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否在非洲与贫困的斗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前一半时间是以支持非洲独立为主;后一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政府进行一些工程项目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支持和援助,或是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或是带有象征性质。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起的实质意义不大。近年来,中非经济交往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着眼于石油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同时扩大对非洲国家的出口。新的经济合作再给非洲国家带来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非洲国家国民经济的冲击。中国的廉价商品,不仅冲击了非洲民族工业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在国际上形成了与他们的竞争。这一点,正在引起非洲国家的不满。如果非洲国家的制度变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中非交往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将会持续,非洲国家的不满也将会加剧。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正在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去年夏天在英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问题。如果西方国家真正增加对非洲国家、尤其是对那些实行民主制度的非洲国家的援助,加快对他们的技术转让,帮助他们与贫穷和自然灾害作斗争,非洲国家将能够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并重的道路。在那个时候,除非中国自己本身也实现民主改革,大多数非洲国家将抛弃中国。
任何对中非经济关系有些研究的人都不难看到,与其经济合作的实际规模相比,中非国家之间合作的宣传声势要大得多。去年一年中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不到四百亿美元,大约只有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三左右。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总额也极为有限,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不到十六亿美元,无论是与中国的近六百亿美元的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相比,还是与每年五百多亿美元的外国在华投资相比,中非之间的投资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就与非洲国家的贸易、投资以及无偿援助的规模而言,西方国家也比中国大许多。但是为什么中非关系在近年来却出尽了风头呢?
从一定意义上讲,宣扬中非关系是非洲国家表达对发达国家不满的一种方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过去以后,不少非洲国家在冷战时期都成为苏联的盟友。这固然是出于对西方国家长期殖民统治的一种积怨,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希望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尽快国家工业化的热望。但是,这种模式没有能给非洲国家带来繁荣。在苏东集团瓦解之后,不少非洲国家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在非洲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广。但是,这种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并没有在短期内给非洲国家带来他们所期望的快速繁荣。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非洲贫穷国家的援助也行动迟缓,不仅许诺的资金长期不到位,在援助的管理上也是官僚主义盛行,效果不彰。急于发展的非洲国家渐渐对此失去了耐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过去二十七年间,中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无疑引起了渴望增长的非洲国家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增长是在维持政治独裁的前提下取得的,这种模式更是引起本来就热衷于独裁统治的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的青睐。更加上,由于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也由于中国的商品需要寻求新的市场,近年来中国开始快速增加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和向非洲国家的投资。虽然绝对规模并不大,但是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这种态势就更加提高了非洲国家对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期待值。
现在的问题是,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热恋能够持续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中非交往能否实现顺利的转型。二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否在非洲与贫困的斗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前一半时间是以支持非洲独立为主;后一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政府进行一些工程项目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支持和援助,或是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或是带有象征性质。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起的实质意义不大。近年来,中非经济交往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着眼于石油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同时扩大对非洲国家的出口。新的经济合作再给非洲国家带来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非洲国家国民经济的冲击。中国的廉价商品,不仅冲击了非洲民族工业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在国际上形成了与他们的竞争。这一点,正在引起非洲国家的不满。如果非洲国家的制度变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中非交往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将会持续,非洲国家的不满也将会加剧。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正在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去年夏天在英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问题。如果西方国家真正增加对非洲国家、尤其是对那些实行民主制度的非洲国家的援助,加快对他们的技术转让,帮助他们与贫穷和自然灾害作斗争,非洲国家将能够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并重的道路。在那个时候,除非中国自己本身也实现民主改革,大多数非洲国家将抛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