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11-05 09:39:05作者:大陆学者--萨沙
很长一段时间,中共的中学党历史教科书是这样说的:九一八日本侵略军入侵东北,蒋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不战而丢。
历史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听老萨来说说。
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方面
_______
有些历史专家认为九一八是关东军发动一个偶然的事变,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早在日本明智维新开始,日本就制定了建立海外资源地以实现大国梦的策略。
作为岛国日本,他们在很多方面和同是岛国的大英帝国非常相似。而英国的例子说明,作为资源贫乏,人口较少的岛国来说,建立海外资源地是成为真正世界一流强国的唯一方式。
如果没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岛国永远只是一个二三流强国,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强国。
二战中的日本虽然已经埋头发展了整整六十多年,但是仍然不是美国、英国这些世界一流大国的对手。美国初期被日军偷袭导致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后期又把主力放在欧洲和德国纳粹血拼。但是就是这样,整个二战美国人用在太平洋战场的不过是百分之三十的军事力量,这就势如破竹的打垮了所谓大和精神。这足以说明岛国的局限。
相反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在二战后丢弃了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随即成为一个欧洲二流国家。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成为美国对抗苏联冷战中的小跟班。甚至在之后的马岛作战中,和一个武器全靠购买的阿根廷对抗都损兵折将,最后还是靠了美国和法国的支持才勉强获胜。
所以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想真正的解决自身资源贫乏问题而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走建立海外资源地这一条路。
日本人实际也是这么做的。当时的东亚只有朝鲜,中国,日本,琉球四个国家。朝鲜和琉球都是中国的属国,当时的日本孤悬海外,根本无足轻重。日本在明智维新维新开始的十三年后,就用武力夺取了琉球,强迫其君主禁止对中国进贡。此时中国在各国列强的压迫下已经丢弃了本国的不少领土,更无力管理海外的藩属国。1879年,日本把琉球王尚泰押解到日本东京,同时改琉球王国为日本冲绳县,琉球国就此灭亡。
在占领琉球的同时,日本瞄准了中国属国朝鲜。1882年,由于李氏王朝非常腐败,拖欠士兵粮饷数十个月不发,汉城朝鲜守军忍无可忍发动兵变。当时实际控制朝鲜的闵妃(所谓的明成皇后)吓的逃出皇宫。朝鲜国王李熙的父亲,前任摄政王李是应(大院君)煽动并且控制了兵变,他借助这个机会组织了自己的政府。
日本正苦于没有机会使朝鲜成为资源地,现在借口自己大使馆的日本外交官被杀,派兵进攻朝鲜。但是此时中国军事力量仍然不弱,他们认为李熙受过中国的册封,是正统的国王。大院君此举是篡权行为。中国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出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舰队,迅速登陆捉住大院君并且押送回中国,同时扶持国王李熙复位。日本慢了一步失去了出兵的理由,同时日本畏惧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当时正是北洋水师的全盛时期),只好忍气吞声的退兵回国。
第一次中日在朝鲜的较量中国胜出。不过十年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腐败的清军终于被日本击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也就是说放弃朝鲜作为藩属国),同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给日本。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夺取了朝鲜(1910年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台湾和辽东半岛,可谓大获全胜。
不过此时的列强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认为日本没有资格和他们争夺中国的利益,由俄罗斯帝国带头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对到口的肥肉强迫吐出极为痛恨。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夺取了外围的很多领土为其资源地,但资源还不充份,就想让东北成为其一个充份的资源地。中国东北物产丰富,地广人稀,实在是一块日本梦寐以求的最佳资源地、伊甸园。
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日落西山,根本无力制止日本的入侵。但是,日本的另一个对手却出现了,就是同样盯住中国东北几百年之久的俄国。
俄国在满清的最后六十年内,通过一系列的武力入侵和威逼恐吓,夺取了东北的很多特权,并且实际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地盘。日本试图染指东北就必须和俄罗斯一战。
终于,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东北投入30万俄军和25万日军,最终以双方总伤亡15万的代价,共产党趁机在俄国祸乱,日本击退国内已经开始爆发共产邪恶革命的俄罗斯,夺取了东北南部(南满)的特权,比如铁路附近驻军权和煤矿开采权等等。由于日本在战争中损失十分惨重,也无力继续扩大战果,东北北部(北满)的特权仍然由俄罗斯控制。
日本初步达到了目标,之后日本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攻击了德国在青岛几乎成不上军事力量的部队。并且强迫北洋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其中主要是要求扩大东北的日本既得利益,比如把大连旅顺和南满铁路租期扩大到九十九年,日本人可以在南满获得当地土地的所有权等等。
但是,由于袁世凯的死亡和美国开始进入东亚的事务,二十一条的绝大部分条款没有得以实现,日本人的资源美梦又落空了。
时代进入20年代,由于世界大战的停止和国际体系的形成,日本已经不便于直接使用武力进攻来夺取在中国的特权。一系列的战争并没有实现日本获得东北资源地的目的,而只是占据了南满的一部分地域。日本高层决定改为寻找中国傀儡的办法,这一方法即能解决资源问题,又可以不付出人员伤亡的代价,他们很快选中张作霖。
东北方面
________
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是个颇有政治头脑和军事头脑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明白日本利用他实现在东北的利益的目标,他同样反过来利用日本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很快夺取了东北三省的地盘。狡猾的张作霖在夺得地盘和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后,就开始或明或暗的对抗日本人。对于张来说,日本人并不是他的朋友,在其执政的十年内,日本对其威逼利诱都让其切齿痛恨。除了这些以外,作为中国人,张本能的对日本民族有一种外人感,加上张作霖的个人私心,这些都让张和日之间的合作无法长久继续。
从根本上讲,日本人只希望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成为日本傀儡,以方便的解决自己的资源问题,并不希望他入关,以引来与资源问题无关的事端。
而张作霖自己自然不满足于关外的地盘,他一心想染指关内,甚至能统一中国。张想成为中国新的皇帝,这在美国军事人员对张的观察中就很好的体现出来:张作霖主持政务时坐的是帝王宝座一般的椅子;外出时也仿效帝王规格,金沙铺路,街上行人要回避,店铺要关闭门窗。清朝贵族和遗老们,见此情景眉开眼笑,升腾起恢复旧日天堂的希望。
其次,日本的目的是希望把东北作为长期的资源地与侨居地。他们的手段主要是加大移民,加大投资和加大驻军。1928年,日本努力把在东北的移民扩大到20万,并且制定了移民100万户的计划。
但是张作霖并不是省油的灯,他以为日本人的移民是最终要赶他这个汉人下台,他在激烈的谈判逐步放宽日本移民限制的同时,大力从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关内移民,这些人移民的速度远远超日本移民的速度。东北的日本人仍然是绝对的少数民族。
再次,张作霖利用很多可能的小手段削弱日本人的特权。在日本人通过大量的军事援助得到在南满的商人居住权欣喜若狂以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奉天政府用非正式的命令让中国人禁止租房给日本人,日本人狼狈不堪。据当时日本外交官统计,奉天政府用于限制日本人的非正式条文大约有一百多条。
另外,张作霖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张学良晚年回忆说:东北易帜之初,“我们奉天军拥有40万兵力,有海军,还有飞机,坦克。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不过30万,没有海军和飞机。东北军拥有沈阳兵工厂和军事学校,装备训练自成一体,军事力量很强。”
真正有了这样一支准现代化的部队,张作霖的腰杆渐粗,敢于公然抵制日本人的各种动作。
这些利用日本又不愿意出代价的行为都让日本方面震怒,他们决心干掉张作霖,重新找一个东北代言人。
1928年的北伐战争中,张作霖的盟友孙传芳和张宗昌已经在决定性的徐州会战中全线溃败。6月初,张宗昌扔下残余部队只身逃亡大连,孙传芳随即在北京发通电下野,二者的残部都向北伐军投降。
6月4日,当张作霖在得知孙的通电以后,知道大势已去,发表出关通电,并于当夜撤离北京。
而1928年6月3日下午4点30分,也就是张作霖准备乘车返回奉天的两个小时之前,日本驻北京公使芳泽谦吉还专程前往中南海,逼迫张作霖在《日张密约》上正式签字。张作霖却并不买帐,他在办公室破口大骂日本人。芳泽在客厅里听得一清二楚,最终未能被张作霖接见。这让日本人彻底决定了必须除掉张作霖。
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被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河本大作预设的炸药包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但是,这又是一个日本传统的战略弱智行为。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在众多其父的心腹将领的帮助下,立即控制住了局面。
还在关内的奉军由张学良、杨宇霆率领撤回东北,东三省的军队立即进入一级戒备,仿制日军的偷袭。总之东北局势非常稳定,日本人期待的社会紊乱现象并没有出现。日军虽然已经集结了部队,但是实在找不出奉军的漏洞。依靠在东北的几千日本驻军也无法和关外的30万奉军作战,只得作罢。
随后的少帅张学良担任了东北新的领袖。张分析各方面得失以后,觉得如果继续和保持所谓独立和日本勾结,难免最终落到其父一样的下场而且还会落下个千古骂名。同时作为任何一个中国人,杀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最终张终于决定东三省加入国民政府。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点,奉天城内外的政府机关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改悬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同日奉军全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设立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张学良接受了国民政府授予的总司令委任状。日本军人为了夺取满洲炸死张作霖,最终导致战略上的完全失败,并导致田中内阁垮台。
中国在分裂了十五年以后,终于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一个让日本人恐惧的统一的中国终于出现了。
中央方面
________
蒋公认为近代中国的悲剧无非在于满清的腐败和国家的分裂。在推翻满清以后,国家统一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办法。
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时,国民政府实际只控制了一个小小的广东省,军费和开销都要靠地方人民的超额赋税和苏俄共产党居心叵测的一些援助勉强支持,苏俄共产党是想让中国的国民政府成为苏俄共产党的傀儡,历史已经证明,国民政府是万万不该要苏俄的“援助”的,从那时起国民政府的一些人就被赤化了,诱发中日全面开战以使共产党借刀杀人的张治中就是其中一个。在一年多的准备和联系以后,部分地方军阀加入北伐的行列,但是北伐军初期可以使用的只有7万人(总数15万)。而他们的对手吴佩孚控制了湖南湖北等地,有军队30万人。孙传芳控制了富饶的华东五省(江苏,浙江,福建等),在强有力的经济的支持下,孙有20万装备较好的部队。有着42个姨太太的张宗昌的鲁军,控制着山东等省,有20万大军(其中还有几千白俄雇佣军)。另外就是奉军可以实际作战的35万主力。冯玉祥也有20万的军队。
当时蒋公的办法主要是借鬼打鬼,他借助一些地方军阀的力量(比如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击溃这些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
北伐的进程中遭遇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列强的干预,日本出兵济南,共产党在后方搞暴乱杀戮北伐军军官家属,祸乱地方治安,扰乱军心,破坏北伐。但是蒋公从整体上顾全大局,最终完成了国家的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成功以后,能够直接对抗中央的强大军阀势力除了东北军以外就不存在了。下面要做的是转而对付参与北伐的地方新军阀,实现国家实际的统一。
当时中央政府实际占有南京、上海和江浙一带;冯玉祥占有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阎锡山占有山西、河北、绥远、察哈尔和平津两市;桂系李、白占有广西、湖南、湖北,支持桂系的李济深占有广东。
蒋公在1929年召开编遣会议,试图使用和平的手段虚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当时中国中央军约有40万,地方军阀的部队高达150多万,总数接近200万。在整个会议中,地方军阀同意把全国部队(除东北)减少到80万人(50个师),军费能够保证在各省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
蒋介石的标准是战斗力强装备好的留下,其他部队都解散。而中央军的战斗力自然很强,那么主要淘汰的就是地方军阀部队。中国军阀几十年来都靠枪杆子为命根子,在他们看来这些的裁军行为比抢他们的老婆还要过分。
会议不欢而散,之后各地军阀随即起兵对抗中央。
不过此时的地方军阀力量已经较弱而且很多将领已经接受三民主义,无力象北洋军阀那样有数十万兵力和中央决战。
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首先出巨资联合冯玉祥出兵,蒋公深知他的结拜兄弟冯玉祥的个人性格。他随即用比桂系出价高的多的200万银圆和山东省的地盘把冯玉祥争取过来。自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在作战上还不是蒋公的对手,二个月内桂系23万部队中部分将军被收买阵前倒戈,其余部队被全线击溃。李白二人放弃湖北湖南和河北的地盘,率领少量残余部队逃回了他们贫瘠的老家广西省。
之后,冯玉祥试图控制蒋公许诺给他的山东省,地方中央军将领表示没有接到命令,冯玉祥出兵20万开战。但是冯部下著名的有奶就是娘的将军韩复蕖和石友三被蒋公巨资收买,冯部还没有打就损失了10万部队,之后自然很快战败,冯逃到阎锡山的地盘寻求保护,被阎锡山软禁。
之后,张发奎与驻广西的桂军残余部队联合进攻广东,郑州的唐生智和驻安徽的石友三同时出兵,不久全部被蒋打败。
这些战役以后,地方军阀虽然部队数十万,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不可能在和中央的对抗中全面取胜。
1930年,阎锡山在意识到中央下一个目标是他的情况下,联合各地军阀全部残余部队,开始了规模庞大的中原会战。在四个月的激战中,双方损失高达25万人(主要损失的是地方军阀部队)。桂军又被打回广西,冯部和阎部初期虽有一定掳获,但是很快被中央军击败,部队损失惨重,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阎蒋方面都在争取还在东北观望的张学良的东北军。张学良并不急于出兵,而是希望等到战局明朗以后参战以便获得最大的利益。终于,蒋公的1000万银元和华北地盘的诱惑让张学良决定支持中央,10万东北军入关。东北军、中央军配合,全歼了冯玉祥残部的全部主力,阎锡山主力被歼灭残部逃往山西,桂系则逃到广西,这些地方军阀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中原大战以中央的完胜告终。
回到日本方面
___________
北伐刚刚开始,日本人就错误的判断中国人永远会沉溺于内斗,不可能实现统一的大业。(蒋中正《抵御外侮》)随着北伐军的成功,日本开始恐惧。它首先试图帮助地方军阀把北伐军阻挡在长江以南。到了北伐军渡过长江攻陷南京和上海以后,日本干脆在山东济南等地出兵,试图亲自消灭北伐部队。到了北方军阀全面失败以后,日本帮助奉军的残部退回东北并且试图强迫北伐军保证不会进攻东北。
到了东北归附中央以后,情况似乎越来越对日本的资源欲望不利。
一.国民政府和东北政府开始试图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租界。
北伐期间,1927年1月,北伐军强行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国租界。英国人面对强大的北伐部队没有作出什么举动,只好从武汉撤军。
1929年初,东北的国民外交协会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定收复北满中东铁路管辖权(为中苏同时管辖),解除路局管理层苏方人员的职务并遣送出境。此举引起对中国大陆有巨大野心的苏俄共产党的直接入侵,东北军开始应战。从7月末开始直到11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中国军人死伤2000多人,苏军被击毙143人,受伤665人。最终,以苏联老毛子的“胜利”宣告结束。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铁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
张学良敢于对苏联动手,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也表明了中国收复东北不平等条约的坚定的意识,这让日本方面非常恐惧。
二.张学良和南京政府利用种种手段削弱日本在东北的势力
1931年,东北建立了运输委员会。他们试图建立一条地理位置更优越和更现代的铁路,来取代陷入困境的南满铁路。
同时,国民政府开始授意张学良开发葫芦岛海港,用来削弱旅顺和大连港的影响力。
还有诸如禁止中国劳工为日资企业服务和禁止日本新移民入境的情况。
总之,一切都对日本的满洲资源利益极为不利,照此发展下去,日本的势力不用十年就会被彻底赶出东北。
三.日本国内遭受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
日本经济一片萧条,大量工人失业(东北的日本人就有数万人失业),农业遭受灭顶的打击。总之,日本人感觉找不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那么利用军事侵略占领富裕的东北好像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此时对于日本来说正是侵略东北的最好时机。世界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无法自拔,苏联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张学良10万精锐开入关内,东北军在关外兵力大大削弱,国内日本老百姓因为资源枯竭也认同侵略东北的主张。总之,一切都是最好的时期。
四.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提高
从五四来势,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一直高涨。日军在北伐出兵济南以后,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反日大游行。
日货在中国销售量也大大减少,原本由四分之一的日本货物出口到中国,中国是日货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样的打击让控制日本经济和政治的财阀们非常不满。
除了民间以外,中国政府方面也出现了一定反日情绪,这让日本方面很敢恐惧。
1930年中国向日本政府抗议日本在公文中使用“支那”这个有歧视性的词语称呼中国,日本随后同意今后在公文和新闻报纸中不再使用“支那”,改用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这体现了中国大国情节的恢复。
据日本潜伏特工的密报,蒋介石已经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制定对日本的长期战略,准备重新夺回台湾和朝鲜。这里面就包括利用德国装备建立二十个新式陆军师的计划。
九一八事变 开始
_____________
毕竟出兵牵扯到大量生命的死亡问题,这一招并不是轻易就能用的。日本在开始之前在自己本国国民之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试图得到人民的认同。
1931年5月29日,在日本第二师团的一次军官会议上,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发表了《关于满蒙问题》的讲演,他说:“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
板垣征四郎和被称为日本军界“思想家”的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都认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进攻东北的极好时机。
1931年7月,驻守京都的日军第16师团第3飞行联队出动飞机,向金泽、福井、富山、松本等地散发了10万份题为《醒来吧,为了国防》的传单,传单中极力鼓吹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并附有注明日本在东北特殊权益情况的地图。
军事方面,由于东北军仍然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在东北。在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在1937年8月特别邀请关东军、朝鲜军(林铳十郎)与台湾军(真崎甚三郎)司令官,举行海外司令官会议,共商日本海外驻军的任务,及彼此之间如何保持密切的联系。陆军省在八月同意在九月调派日本的十九与二十二个精锐师团,进驻朝中边境,以提高日军在海外应变的军力。而关东军的高级参谋板垣更利用机会,与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大佐,进行了军事支持的联系。
石原、板垣与花谷多次会谈下,决定在当年九月十八日,正式发动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满洲事变”。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军部时,已经把准备发动事变的计划,秘密告知军部,很快得到他们的支持。
同时关东军开始大量的演习工作,模拟进攻沈阳的一切可能情况。一时间,日军驻地枪炮彻夜不停,连周围的中国居民也习惯了。
这些行为让中国方面的一些政治家感觉到了威胁,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的老资格外交家顾维钧发现关东军的变化时曾写信予以提醒。
国民政府方面也向张学良密送过一些情报,但是张学良对此缺乏重视。认为日本人最多是挑□,是为了扩大南满铁路的利益,所有并没有对东北的兵力部署作相应调整,也没有下令东北军进入全线戒备。
张学良出于错误的判断,于1931年9月6日下令给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终于,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的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队队附河本末守中尉带领6名日本士兵和二名重金聘请来的中国人,他们炸毁了沈阳附近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小段铁轨。由于日本并不想真正破坏他们的重要生命线南满铁路,炸药的威力很小,十分钟以后的一辆南下火车毫不费力的通过了爆炸区域。
河本随即枪杀了被重金雇来的二名中国人,并且把二套东北军军服套在他们的身上,用来诬陷东北军。
之后半小时内,关东军最高参谋官垣征四郎大佐下令已经准备半年的关东军全线进攻沈阳、长春、营口的东北军。之后,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本庄繁中将对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发电告知“我军正在出动主力,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接到报告以后,日本军方大喜过望。
日军武力入侵东北的行为终于开始了。
历史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听老萨来说说。
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方面
_______
有些历史专家认为九一八是关东军发动一个偶然的事变,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早在日本明智维新开始,日本就制定了建立海外资源地以实现大国梦的策略。
作为岛国日本,他们在很多方面和同是岛国的大英帝国非常相似。而英国的例子说明,作为资源贫乏,人口较少的岛国来说,建立海外资源地是成为真正世界一流强国的唯一方式。
如果没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岛国永远只是一个二三流强国,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强国。
二战中的日本虽然已经埋头发展了整整六十多年,但是仍然不是美国、英国这些世界一流大国的对手。美国初期被日军偷袭导致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后期又把主力放在欧洲和德国纳粹血拼。但是就是这样,整个二战美国人用在太平洋战场的不过是百分之三十的军事力量,这就势如破竹的打垮了所谓大和精神。这足以说明岛国的局限。
相反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在二战后丢弃了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随即成为一个欧洲二流国家。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成为美国对抗苏联冷战中的小跟班。甚至在之后的马岛作战中,和一个武器全靠购买的阿根廷对抗都损兵折将,最后还是靠了美国和法国的支持才勉强获胜。
所以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想真正的解决自身资源贫乏问题而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走建立海外资源地这一条路。
日本人实际也是这么做的。当时的东亚只有朝鲜,中国,日本,琉球四个国家。朝鲜和琉球都是中国的属国,当时的日本孤悬海外,根本无足轻重。日本在明智维新维新开始的十三年后,就用武力夺取了琉球,强迫其君主禁止对中国进贡。此时中国在各国列强的压迫下已经丢弃了本国的不少领土,更无力管理海外的藩属国。1879年,日本把琉球王尚泰押解到日本东京,同时改琉球王国为日本冲绳县,琉球国就此灭亡。
在占领琉球的同时,日本瞄准了中国属国朝鲜。1882年,由于李氏王朝非常腐败,拖欠士兵粮饷数十个月不发,汉城朝鲜守军忍无可忍发动兵变。当时实际控制朝鲜的闵妃(所谓的明成皇后)吓的逃出皇宫。朝鲜国王李熙的父亲,前任摄政王李是应(大院君)煽动并且控制了兵变,他借助这个机会组织了自己的政府。
日本正苦于没有机会使朝鲜成为资源地,现在借口自己大使馆的日本外交官被杀,派兵进攻朝鲜。但是此时中国军事力量仍然不弱,他们认为李熙受过中国的册封,是正统的国王。大院君此举是篡权行为。中国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出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舰队,迅速登陆捉住大院君并且押送回中国,同时扶持国王李熙复位。日本慢了一步失去了出兵的理由,同时日本畏惧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当时正是北洋水师的全盛时期),只好忍气吞声的退兵回国。
第一次中日在朝鲜的较量中国胜出。不过十年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腐败的清军终于被日本击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也就是说放弃朝鲜作为藩属国),同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给日本。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夺取了朝鲜(1910年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台湾和辽东半岛,可谓大获全胜。
不过此时的列强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认为日本没有资格和他们争夺中国的利益,由俄罗斯帝国带头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对到口的肥肉强迫吐出极为痛恨。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夺取了外围的很多领土为其资源地,但资源还不充份,就想让东北成为其一个充份的资源地。中国东北物产丰富,地广人稀,实在是一块日本梦寐以求的最佳资源地、伊甸园。
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日落西山,根本无力制止日本的入侵。但是,日本的另一个对手却出现了,就是同样盯住中国东北几百年之久的俄国。
俄国在满清的最后六十年内,通过一系列的武力入侵和威逼恐吓,夺取了东北的很多特权,并且实际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地盘。日本试图染指东北就必须和俄罗斯一战。
终于,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东北投入30万俄军和25万日军,最终以双方总伤亡15万的代价,共产党趁机在俄国祸乱,日本击退国内已经开始爆发共产邪恶革命的俄罗斯,夺取了东北南部(南满)的特权,比如铁路附近驻军权和煤矿开采权等等。由于日本在战争中损失十分惨重,也无力继续扩大战果,东北北部(北满)的特权仍然由俄罗斯控制。
日本初步达到了目标,之后日本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攻击了德国在青岛几乎成不上军事力量的部队。并且强迫北洋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其中主要是要求扩大东北的日本既得利益,比如把大连旅顺和南满铁路租期扩大到九十九年,日本人可以在南满获得当地土地的所有权等等。
但是,由于袁世凯的死亡和美国开始进入东亚的事务,二十一条的绝大部分条款没有得以实现,日本人的资源美梦又落空了。
时代进入20年代,由于世界大战的停止和国际体系的形成,日本已经不便于直接使用武力进攻来夺取在中国的特权。一系列的战争并没有实现日本获得东北资源地的目的,而只是占据了南满的一部分地域。日本高层决定改为寻找中国傀儡的办法,这一方法即能解决资源问题,又可以不付出人员伤亡的代价,他们很快选中张作霖。
东北方面
________
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是个颇有政治头脑和军事头脑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明白日本利用他实现在东北的利益的目标,他同样反过来利用日本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很快夺取了东北三省的地盘。狡猾的张作霖在夺得地盘和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后,就开始或明或暗的对抗日本人。对于张来说,日本人并不是他的朋友,在其执政的十年内,日本对其威逼利诱都让其切齿痛恨。除了这些以外,作为中国人,张本能的对日本民族有一种外人感,加上张作霖的个人私心,这些都让张和日之间的合作无法长久继续。
从根本上讲,日本人只希望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成为日本傀儡,以方便的解决自己的资源问题,并不希望他入关,以引来与资源问题无关的事端。
而张作霖自己自然不满足于关外的地盘,他一心想染指关内,甚至能统一中国。张想成为中国新的皇帝,这在美国军事人员对张的观察中就很好的体现出来:张作霖主持政务时坐的是帝王宝座一般的椅子;外出时也仿效帝王规格,金沙铺路,街上行人要回避,店铺要关闭门窗。清朝贵族和遗老们,见此情景眉开眼笑,升腾起恢复旧日天堂的希望。
其次,日本的目的是希望把东北作为长期的资源地与侨居地。他们的手段主要是加大移民,加大投资和加大驻军。1928年,日本努力把在东北的移民扩大到20万,并且制定了移民100万户的计划。
但是张作霖并不是省油的灯,他以为日本人的移民是最终要赶他这个汉人下台,他在激烈的谈判逐步放宽日本移民限制的同时,大力从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关内移民,这些人移民的速度远远超日本移民的速度。东北的日本人仍然是绝对的少数民族。
再次,张作霖利用很多可能的小手段削弱日本人的特权。在日本人通过大量的军事援助得到在南满的商人居住权欣喜若狂以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奉天政府用非正式的命令让中国人禁止租房给日本人,日本人狼狈不堪。据当时日本外交官统计,奉天政府用于限制日本人的非正式条文大约有一百多条。
另外,张作霖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张学良晚年回忆说:东北易帜之初,“我们奉天军拥有40万兵力,有海军,还有飞机,坦克。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不过30万,没有海军和飞机。东北军拥有沈阳兵工厂和军事学校,装备训练自成一体,军事力量很强。”
真正有了这样一支准现代化的部队,张作霖的腰杆渐粗,敢于公然抵制日本人的各种动作。
这些利用日本又不愿意出代价的行为都让日本方面震怒,他们决心干掉张作霖,重新找一个东北代言人。
1928年的北伐战争中,张作霖的盟友孙传芳和张宗昌已经在决定性的徐州会战中全线溃败。6月初,张宗昌扔下残余部队只身逃亡大连,孙传芳随即在北京发通电下野,二者的残部都向北伐军投降。
6月4日,当张作霖在得知孙的通电以后,知道大势已去,发表出关通电,并于当夜撤离北京。
而1928年6月3日下午4点30分,也就是张作霖准备乘车返回奉天的两个小时之前,日本驻北京公使芳泽谦吉还专程前往中南海,逼迫张作霖在《日张密约》上正式签字。张作霖却并不买帐,他在办公室破口大骂日本人。芳泽在客厅里听得一清二楚,最终未能被张作霖接见。这让日本人彻底决定了必须除掉张作霖。
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被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河本大作预设的炸药包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但是,这又是一个日本传统的战略弱智行为。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在众多其父的心腹将领的帮助下,立即控制住了局面。
还在关内的奉军由张学良、杨宇霆率领撤回东北,东三省的军队立即进入一级戒备,仿制日军的偷袭。总之东北局势非常稳定,日本人期待的社会紊乱现象并没有出现。日军虽然已经集结了部队,但是实在找不出奉军的漏洞。依靠在东北的几千日本驻军也无法和关外的30万奉军作战,只得作罢。
随后的少帅张学良担任了东北新的领袖。张分析各方面得失以后,觉得如果继续和保持所谓独立和日本勾结,难免最终落到其父一样的下场而且还会落下个千古骂名。同时作为任何一个中国人,杀父之仇自然是不共戴天。最终张终于决定东三省加入国民政府。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点,奉天城内外的政府机关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改悬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同日奉军全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设立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张学良接受了国民政府授予的总司令委任状。日本军人为了夺取满洲炸死张作霖,最终导致战略上的完全失败,并导致田中内阁垮台。
中国在分裂了十五年以后,终于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一个让日本人恐惧的统一的中国终于出现了。
中央方面
________
蒋公认为近代中国的悲剧无非在于满清的腐败和国家的分裂。在推翻满清以后,国家统一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办法。
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时,国民政府实际只控制了一个小小的广东省,军费和开销都要靠地方人民的超额赋税和苏俄共产党居心叵测的一些援助勉强支持,苏俄共产党是想让中国的国民政府成为苏俄共产党的傀儡,历史已经证明,国民政府是万万不该要苏俄的“援助”的,从那时起国民政府的一些人就被赤化了,诱发中日全面开战以使共产党借刀杀人的张治中就是其中一个。在一年多的准备和联系以后,部分地方军阀加入北伐的行列,但是北伐军初期可以使用的只有7万人(总数15万)。而他们的对手吴佩孚控制了湖南湖北等地,有军队30万人。孙传芳控制了富饶的华东五省(江苏,浙江,福建等),在强有力的经济的支持下,孙有20万装备较好的部队。有着42个姨太太的张宗昌的鲁军,控制着山东等省,有20万大军(其中还有几千白俄雇佣军)。另外就是奉军可以实际作战的35万主力。冯玉祥也有20万的军队。
当时蒋公的办法主要是借鬼打鬼,他借助一些地方军阀的力量(比如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击溃这些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
北伐的进程中遭遇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列强的干预,日本出兵济南,共产党在后方搞暴乱杀戮北伐军军官家属,祸乱地方治安,扰乱军心,破坏北伐。但是蒋公从整体上顾全大局,最终完成了国家的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成功以后,能够直接对抗中央的强大军阀势力除了东北军以外就不存在了。下面要做的是转而对付参与北伐的地方新军阀,实现国家实际的统一。
当时中央政府实际占有南京、上海和江浙一带;冯玉祥占有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阎锡山占有山西、河北、绥远、察哈尔和平津两市;桂系李、白占有广西、湖南、湖北,支持桂系的李济深占有广东。
蒋公在1929年召开编遣会议,试图使用和平的手段虚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当时中国中央军约有40万,地方军阀的部队高达150多万,总数接近200万。在整个会议中,地方军阀同意把全国部队(除东北)减少到80万人(50个师),军费能够保证在各省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
蒋介石的标准是战斗力强装备好的留下,其他部队都解散。而中央军的战斗力自然很强,那么主要淘汰的就是地方军阀部队。中国军阀几十年来都靠枪杆子为命根子,在他们看来这些的裁军行为比抢他们的老婆还要过分。
会议不欢而散,之后各地军阀随即起兵对抗中央。
不过此时的地方军阀力量已经较弱而且很多将领已经接受三民主义,无力象北洋军阀那样有数十万兵力和中央决战。
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首先出巨资联合冯玉祥出兵,蒋公深知他的结拜兄弟冯玉祥的个人性格。他随即用比桂系出价高的多的200万银圆和山东省的地盘把冯玉祥争取过来。自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在作战上还不是蒋公的对手,二个月内桂系23万部队中部分将军被收买阵前倒戈,其余部队被全线击溃。李白二人放弃湖北湖南和河北的地盘,率领少量残余部队逃回了他们贫瘠的老家广西省。
之后,冯玉祥试图控制蒋公许诺给他的山东省,地方中央军将领表示没有接到命令,冯玉祥出兵20万开战。但是冯部下著名的有奶就是娘的将军韩复蕖和石友三被蒋公巨资收买,冯部还没有打就损失了10万部队,之后自然很快战败,冯逃到阎锡山的地盘寻求保护,被阎锡山软禁。
之后,张发奎与驻广西的桂军残余部队联合进攻广东,郑州的唐生智和驻安徽的石友三同时出兵,不久全部被蒋打败。
这些战役以后,地方军阀虽然部队数十万,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不可能在和中央的对抗中全面取胜。
1930年,阎锡山在意识到中央下一个目标是他的情况下,联合各地军阀全部残余部队,开始了规模庞大的中原会战。在四个月的激战中,双方损失高达25万人(主要损失的是地方军阀部队)。桂军又被打回广西,冯部和阎部初期虽有一定掳获,但是很快被中央军击败,部队损失惨重,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阎蒋方面都在争取还在东北观望的张学良的东北军。张学良并不急于出兵,而是希望等到战局明朗以后参战以便获得最大的利益。终于,蒋公的1000万银元和华北地盘的诱惑让张学良决定支持中央,10万东北军入关。东北军、中央军配合,全歼了冯玉祥残部的全部主力,阎锡山主力被歼灭残部逃往山西,桂系则逃到广西,这些地方军阀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中原大战以中央的完胜告终。
回到日本方面
___________
北伐刚刚开始,日本人就错误的判断中国人永远会沉溺于内斗,不可能实现统一的大业。(蒋中正《抵御外侮》)随着北伐军的成功,日本开始恐惧。它首先试图帮助地方军阀把北伐军阻挡在长江以南。到了北伐军渡过长江攻陷南京和上海以后,日本干脆在山东济南等地出兵,试图亲自消灭北伐部队。到了北方军阀全面失败以后,日本帮助奉军的残部退回东北并且试图强迫北伐军保证不会进攻东北。
到了东北归附中央以后,情况似乎越来越对日本的资源欲望不利。
一.国民政府和东北政府开始试图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租界。
北伐期间,1927年1月,北伐军强行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国租界。英国人面对强大的北伐部队没有作出什么举动,只好从武汉撤军。
1929年初,东北的国民外交协会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定收复北满中东铁路管辖权(为中苏同时管辖),解除路局管理层苏方人员的职务并遣送出境。此举引起对中国大陆有巨大野心的苏俄共产党的直接入侵,东北军开始应战。从7月末开始直到11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中国军人死伤2000多人,苏军被击毙143人,受伤665人。最终,以苏联老毛子的“胜利”宣告结束。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铁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
张学良敢于对苏联动手,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也表明了中国收复东北不平等条约的坚定的意识,这让日本方面非常恐惧。
二.张学良和南京政府利用种种手段削弱日本在东北的势力
1931年,东北建立了运输委员会。他们试图建立一条地理位置更优越和更现代的铁路,来取代陷入困境的南满铁路。
同时,国民政府开始授意张学良开发葫芦岛海港,用来削弱旅顺和大连港的影响力。
还有诸如禁止中国劳工为日资企业服务和禁止日本新移民入境的情况。
总之,一切都对日本的满洲资源利益极为不利,照此发展下去,日本的势力不用十年就会被彻底赶出东北。
三.日本国内遭受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
日本经济一片萧条,大量工人失业(东北的日本人就有数万人失业),农业遭受灭顶的打击。总之,日本人感觉找不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那么利用军事侵略占领富裕的东北好像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此时对于日本来说正是侵略东北的最好时机。世界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无法自拔,苏联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张学良10万精锐开入关内,东北军在关外兵力大大削弱,国内日本老百姓因为资源枯竭也认同侵略东北的主张。总之,一切都是最好的时期。
四.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提高
从五四来势,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一直高涨。日军在北伐出兵济南以后,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反日大游行。
日货在中国销售量也大大减少,原本由四分之一的日本货物出口到中国,中国是日货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样的打击让控制日本经济和政治的财阀们非常不满。
除了民间以外,中国政府方面也出现了一定反日情绪,这让日本方面很敢恐惧。
1930年中国向日本政府抗议日本在公文中使用“支那”这个有歧视性的词语称呼中国,日本随后同意今后在公文和新闻报纸中不再使用“支那”,改用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这体现了中国大国情节的恢复。
据日本潜伏特工的密报,蒋介石已经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制定对日本的长期战略,准备重新夺回台湾和朝鲜。这里面就包括利用德国装备建立二十个新式陆军师的计划。
九一八事变 开始
_____________
毕竟出兵牵扯到大量生命的死亡问题,这一招并不是轻易就能用的。日本在开始之前在自己本国国民之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试图得到人民的认同。
1931年5月29日,在日本第二师团的一次军官会议上,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发表了《关于满蒙问题》的讲演,他说:“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
板垣征四郎和被称为日本军界“思想家”的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都认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进攻东北的极好时机。
1931年7月,驻守京都的日军第16师团第3飞行联队出动飞机,向金泽、福井、富山、松本等地散发了10万份题为《醒来吧,为了国防》的传单,传单中极力鼓吹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并附有注明日本在东北特殊权益情况的地图。
军事方面,由于东北军仍然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在东北。在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在1937年8月特别邀请关东军、朝鲜军(林铳十郎)与台湾军(真崎甚三郎)司令官,举行海外司令官会议,共商日本海外驻军的任务,及彼此之间如何保持密切的联系。陆军省在八月同意在九月调派日本的十九与二十二个精锐师团,进驻朝中边境,以提高日军在海外应变的军力。而关东军的高级参谋板垣更利用机会,与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大佐,进行了军事支持的联系。
石原、板垣与花谷多次会谈下,决定在当年九月十八日,正式发动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满洲事变”。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军部时,已经把准备发动事变的计划,秘密告知军部,很快得到他们的支持。
同时关东军开始大量的演习工作,模拟进攻沈阳的一切可能情况。一时间,日军驻地枪炮彻夜不停,连周围的中国居民也习惯了。
这些行为让中国方面的一些政治家感觉到了威胁,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的老资格外交家顾维钧发现关东军的变化时曾写信予以提醒。
国民政府方面也向张学良密送过一些情报,但是张学良对此缺乏重视。认为日本人最多是挑□,是为了扩大南满铁路的利益,所有并没有对东北的兵力部署作相应调整,也没有下令东北军进入全线戒备。
张学良出于错误的判断,于1931年9月6日下令给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终于,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的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队队附河本末守中尉带领6名日本士兵和二名重金聘请来的中国人,他们炸毁了沈阳附近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小段铁轨。由于日本并不想真正破坏他们的重要生命线南满铁路,炸药的威力很小,十分钟以后的一辆南下火车毫不费力的通过了爆炸区域。
河本随即枪杀了被重金雇来的二名中国人,并且把二套东北军军服套在他们的身上,用来诬陷东北军。
之后半小时内,关东军最高参谋官垣征四郎大佐下令已经准备半年的关东军全线进攻沈阳、长春、营口的东北军。之后,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本庄繁中将对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发电告知“我军正在出动主力,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接到报告以后,日本军方大喜过望。
日军武力入侵东北的行为终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