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盛产橄榄油,占有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产量,传统的榨油方法是把橄榄连肉带核一块榨。后来来了一位大概化学学得不错的,想:肉带核榨,油不是不纯了么?建议去核,只用橄榄肉榨油,结果让这个化学脑袋大吃一惊的是:油很快变坏,没办法保存,出口创汇没戏。赶快送去化验,结果显示,橄榄核里含有阻止橄榄油变坏的物质。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往往声称自己掌握了某种真理,以上事实说明,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在自然面前,还是一个小学生。在人的大脑那未用上的百分之七十的智慧没有打开之前,还是应该象古人一样老老实实抱着一种谦卑的态度,向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学习,大自然也会慷慨的给人启发,把秘密通过最平常的自然现象表现出来。
明朝的周慎斋,中年的时候得了中满的病,疼痛不堪,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都没有效果。周慎斋为了治好自己的病,收集了很多药方,但又不敢轻易的试用。一天晚上,周慎斋强打起精神,观赏月色。忽然来了一阵乌云,遮住了月亮,周慎斋顿时感到非常的烦闷。不大一会儿,刮来一阵清风,云开月朗。见此情景,周慎斋突然之间心下大悟,说道:“乌云是阴性的东西,而清风是阳性的东西。如果阳气通畅的话,那么阴性的东西就会消失,我的这个病也是一样。”于是自己制作了和中方丸,服用了不到一个月,病就好了。后来,周慎斋成了名医。
就医药而论,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药之受气于天地,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比如百合花,它早开晚合,与太阳同起落,恪守时分。清末民初,一个叫黄振声的人得了失眠症,服用了各种药物,始终不见好转,找到了名医范文甫,让他去给开一个治疗失眠症的方子。范文甫用了三克的川百合,九克的紫苏,让他煎服,服用了三副药病就好了。黄振声问范文甫:“你这个治疗失眠症的方子这么有效,有什么根据没有?”范文甫说:“我经常种百合花,看到它早上开了,晚上又合起来;又种了紫苏,看到它的叶子早上立起来,晚上叶子又垂下去了。我取用了这个早开晚合的意思去用药,没有想到这么有效。”
今天又有人利用这个现象,在药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同步一致,认为可能存在某种相同的促睡眠物质。于是以此命题,从临床、药化、药理、毒理、生药、文献和制剂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观察604例,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为83.33%,从而发明了一种治疗失眠的新药。
这样的例子在传统医药学中多不胜数:如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云:“蜈蚣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明代魏浚《峤南琐记》载:断肠草“人食之立死,羊食之而肥,故中其毒者。用羊血灌之可解也。”
以上表明今天的人不但不比自然聪明,而且从来没有比古人更聪明,古人以自然为师,以天地为师,以圣贤为师。所师者大,今人以课本为师,以仪器为师,所师者小。语云“立乎其大者,得乎其中;立乎其中者,得乎其小。”今天的人没有理由因为古人没有医科大学的毕业证和不知道分子生物学诽谤古人,蔑视自然,在进实验室做试验之前,不妨先把一草一木等最基本的自然现象观察清楚。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