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1-28 23:50:07作者:
建英希望学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今年1月5日,上海市普陀教育局与派出所对建英希望学校宣布,学校卫生安检不合格,应立即停办。一位上海教育界人士接受专访时指出,上海政府对教育的态度是: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每个人有均等的受教机会,但许多民工子女在面对公立学校的门槛时,便已被拦阻下来;建英希望学校的部分学生,可能演变成无学校可读的情况。
今年初公安突如其来的造访,让建英希望学校里的师生大为震惊。据纽约时报报导,1996年创立的建英希望学校,校舍租用上海亨化工厂的厂房,原已招收近 2000名民工子女,其中八成为安徽籍学生,不过,今年1月5日普陀教育局与派出所宣布,学校卫生安检不合格,应立即停办,当日下午,至少一百位民警与协管来到学校,要求教师停止上课。
其中一名教师回忆道:“他们就这样出现,突然关闭学校,孩子与教师们因恐惧而哭泣,你知道,在中国,公安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
普陀区教育局随後贴上告示,表明校舍租赁合同早於2006月2月到期,双方於同年的4月底签订终止租赁协议,而原该校学生就近安排到新开设的曹杨小学就读,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新学校比较漂亮,可是并不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念书。傍晚,挖掘机和推土机开进学校,要不是教师们据理力争,住校的师生还无法在当晚享用晚餐。
教育局以学校没有取得合法办学许可、校舍存在安全隐忧及办学不规范行为而祭出关闭学校的惩罚,引发社会上的关切与指责。虽然学生可得到暂时的安置,但学校近百名教师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在关闭学校的同时,是否也应拟定好安置教师的方式?此外,民工子女的就学权益,也再度激起讨论。
纽约时报报导,社会变迁下,沿海富裕城市的劳工需求量增多,这群从农村大量朝涌入富庶城市的农民工,多半从事清洁、餐饮、建筑与采矿的工作,不过民工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包括让他们的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权益。
报导中指出,民工成为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时,所承受的却是劳动与工作条件最差、收入最低,甚至拿不到薪水的待遇。社会对待民工的态度,是带着歧视的,将他们视为低一阶的劳动人口。
根据统计,长江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数量超过3000万,平均每年有100万名学龄儿童进入长三角,目前上海地区约有400万民工,其中至少40多万民工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而由於民工於90年代大量涌入城市,民工子弟学校的产生适时解决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无法将孩子送进公立学校的民工,只好转向私立学校,而民工子弟学校一直以来的通病,便是校舍简陋、师资条件差,其中许多并未注册,虽然在2003年时,中国官方颁布法令,要求当地政府应给予每位学生进入公立学校的权力,但这项政策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施行困难。
北京地区的教育专家表示,去年在新政策的颁布下,132所民工子弟学校遭到勒令停校的命运,但北京政府并没有将这群流离失所的民工子弟迁至其他公立学校,据猜测,政府可能是为了在2008年奥运来临前,减少北京内的民工人口。不过,北京政府的举动却遭来包括民工子弟学校、专家学者与非政府机构指责官方藐视人权的抗议。随後,仅约12所学校重新营运。
其他地区则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在拥有数量庞大民工的广州,当地政府买下私立学校,将之转变为公立学校;杭州政府则帮助民工子弟学校硬体升级,让民工子女能享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在中国最大城市的上海,面对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采取的是慢慢将学生转入公立学校的策略。不同於北京政府的强硬作法,引来一片讨伐声浪,上海当局采用的是一步步将民工子弟学校逼退的方式。据统计,去年上海地区的293所民工子弟学校,有16所关闭,上海政府的目标为,在2010年之前让70%的民工子弟进入公立学校。据了解,建英希望学校的关闭只是个开始,往後恐怕会有其他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相同的情况。
但在达到此目标之前,上海教育局还需解决许多问题。虽然在放寒假前,教育局提供接送巴士让学生能安心地到达曹杨小学,也还未收取任何费用,不过原建英希望学校的家长门担心公立学校的学费会更贵。37岁的方宜东(Fang Yidong,音译)便表示,“我们来到上海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如果学费比原先的学校贵,我们必须将孩子送回家乡。”
一位上海教育界人士在接受电话专访时指出,一般公立学校的营养费、校外教学等杂费需三、四千元,这笔费用虽不具强制性,但当其他学生都在享用点心,或开心讨论校外教学情况时,这些缴不出钱的学生心理一定不好受。
这名人士强调,在建英希望学校关闭前,还有一个星期便放假,当地派出交通协管至新学校看管学生,让学生度过这一个礼拜、考完期中考,目前学生正在放寒假,寒假後真正能进入公立学校的人还是个未知数,因为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在於,公立学校要求五证,即暂住证、工作证、居住证、原籍开出的出生证和家庭证明,许多民工拿不出工作证,一位叁与地方官员同建英希望学校家长所开会议的民工便无奈地说,自己做的工作是骑脚踏车到车站接送客人,根本没有工作证;此外,许多民工家中不只一位子女,也怕办理家庭证明时遭罚款。
根据上海提出的2007教育工作要点,五项利民举措中,包括了民工子弟学校问题,未来将加强学校的卫生安全与校舍环境,不过,专家认为,若能在针对民工子弟学校提出改善方针的同时,也建设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才能更根本地解决民工及其子女的问题。
今年初公安突如其来的造访,让建英希望学校里的师生大为震惊。据纽约时报报导,1996年创立的建英希望学校,校舍租用上海亨化工厂的厂房,原已招收近 2000名民工子女,其中八成为安徽籍学生,不过,今年1月5日普陀教育局与派出所宣布,学校卫生安检不合格,应立即停办,当日下午,至少一百位民警与协管来到学校,要求教师停止上课。
其中一名教师回忆道:“他们就这样出现,突然关闭学校,孩子与教师们因恐惧而哭泣,你知道,在中国,公安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
普陀区教育局随後贴上告示,表明校舍租赁合同早於2006月2月到期,双方於同年的4月底签订终止租赁协议,而原该校学生就近安排到新开设的曹杨小学就读,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新学校比较漂亮,可是并不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念书。傍晚,挖掘机和推土机开进学校,要不是教师们据理力争,住校的师生还无法在当晚享用晚餐。
教育局以学校没有取得合法办学许可、校舍存在安全隐忧及办学不规范行为而祭出关闭学校的惩罚,引发社会上的关切与指责。虽然学生可得到暂时的安置,但学校近百名教师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在关闭学校的同时,是否也应拟定好安置教师的方式?此外,民工子女的就学权益,也再度激起讨论。
纽约时报报导,社会变迁下,沿海富裕城市的劳工需求量增多,这群从农村大量朝涌入富庶城市的农民工,多半从事清洁、餐饮、建筑与采矿的工作,不过民工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包括让他们的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权益。
报导中指出,民工成为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时,所承受的却是劳动与工作条件最差、收入最低,甚至拿不到薪水的待遇。社会对待民工的态度,是带着歧视的,将他们视为低一阶的劳动人口。
根据统计,长江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数量超过3000万,平均每年有100万名学龄儿童进入长三角,目前上海地区约有400万民工,其中至少40多万民工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而由於民工於90年代大量涌入城市,民工子弟学校的产生适时解决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无法将孩子送进公立学校的民工,只好转向私立学校,而民工子弟学校一直以来的通病,便是校舍简陋、师资条件差,其中许多并未注册,虽然在2003年时,中国官方颁布法令,要求当地政府应给予每位学生进入公立学校的权力,但这项政策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施行困难。
北京地区的教育专家表示,去年在新政策的颁布下,132所民工子弟学校遭到勒令停校的命运,但北京政府并没有将这群流离失所的民工子弟迁至其他公立学校,据猜测,政府可能是为了在2008年奥运来临前,减少北京内的民工人口。不过,北京政府的举动却遭来包括民工子弟学校、专家学者与非政府机构指责官方藐视人权的抗议。随後,仅约12所学校重新营运。
其他地区则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在拥有数量庞大民工的广州,当地政府买下私立学校,将之转变为公立学校;杭州政府则帮助民工子弟学校硬体升级,让民工子女能享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在中国最大城市的上海,面对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采取的是慢慢将学生转入公立学校的策略。不同於北京政府的强硬作法,引来一片讨伐声浪,上海当局采用的是一步步将民工子弟学校逼退的方式。据统计,去年上海地区的293所民工子弟学校,有16所关闭,上海政府的目标为,在2010年之前让70%的民工子弟进入公立学校。据了解,建英希望学校的关闭只是个开始,往後恐怕会有其他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相同的情况。
但在达到此目标之前,上海教育局还需解决许多问题。虽然在放寒假前,教育局提供接送巴士让学生能安心地到达曹杨小学,也还未收取任何费用,不过原建英希望学校的家长门担心公立学校的学费会更贵。37岁的方宜东(Fang Yidong,音译)便表示,“我们来到上海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如果学费比原先的学校贵,我们必须将孩子送回家乡。”
一位上海教育界人士在接受电话专访时指出,一般公立学校的营养费、校外教学等杂费需三、四千元,这笔费用虽不具强制性,但当其他学生都在享用点心,或开心讨论校外教学情况时,这些缴不出钱的学生心理一定不好受。
这名人士强调,在建英希望学校关闭前,还有一个星期便放假,当地派出交通协管至新学校看管学生,让学生度过这一个礼拜、考完期中考,目前学生正在放寒假,寒假後真正能进入公立学校的人还是个未知数,因为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在於,公立学校要求五证,即暂住证、工作证、居住证、原籍开出的出生证和家庭证明,许多民工拿不出工作证,一位叁与地方官员同建英希望学校家长所开会议的民工便无奈地说,自己做的工作是骑脚踏车到车站接送客人,根本没有工作证;此外,许多民工家中不只一位子女,也怕办理家庭证明时遭罚款。
根据上海提出的2007教育工作要点,五项利民举措中,包括了民工子弟学校问题,未来将加强学校的卫生安全与校舍环境,不过,专家认为,若能在针对民工子弟学校提出改善方针的同时,也建设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才能更根本地解决民工及其子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