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我看还是很有特色的。
3月16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的问答就有很好的看点。在事先安排好、审查过的提问之后,法国世界报的记者提出了一个未经审查的问题。
问题的前一半是关于温家宝的署名长文《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 的几个问题》的。该文于2007年2月26日由新华社以通稿名义向(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千家党报首发,文中重提 (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时任总书记的赵紫阳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并声称“100年不动摇”。记者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
记者的后一半问题则超出了规定的范围。他说,在最近香港出版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一本书中(即《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赵紫阳提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像台湾那样实现民主。记者问温家宝对此有何评论。
对于第一问,温家宝做了很长的回答,其中说道:“我最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道理,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是悖离的。…至于你提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我可以明确地说,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保证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
至于第二问,温家宝答:“你谈到香港出版的书与我谈过的这些观点没有任何联系,因为我也没有读过这本书。”有关赵紫阳这部分的问答内容,在中国大陆媒体事后的报道中都被快速地相继删除。
温总理的两段回应,引起我一番思考。
首先,本人一直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民主是个什么东西。我认为:民主就是民主,没有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民主的对立面从来就不是法制,而是独裁。要民主就不能要独裁。所谓的社会主义民主,说穿了,就是共产党的独裁。说什么让人民当家作主,难道主人还需要个暴君来帮助自己作主吗?需要个暴君骑在头上来保证主人的权利吗?说“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这话听上去不错,可是,谁来创造这个条件?指望将要被监督和批评的政府吗?没有监督和批评,政府自在得很,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呢?
温家宝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什么叫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低三下四的向党提“建设性意见”吗?那么有政协这个花瓶就够了,搞什么政治体制改革?中共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实际上是最终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而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民主。
有人说,温家宝的讲话是重提赵紫阳自己最看重的“初级阶段论”,这未免有些牵强。其实,“六四”时拒绝镇压学生的赵紫阳已经不是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论”的那个他了。而在经过十多年的软禁和反思后、认清了中国共产党独裁和反人民的本质的赵紫阳又早已超越了“六四”时的自己。连温家宝都只字不提赵紫阳,其他人就更没有必要把维持中共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再安到赵紫阳头上。
赵紫阳的书集合了他十几年来对中共本质、路线、体制等等的反思。如果温家宝要谈“社会主义民主”,谈政治体制改革,那么无论他如何定义民主及体改,都必然和这本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没看过”可能,“没有任何联系”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没有人知道温家宝今天真实的想法。看着他当年陪同赵紫阳去天安门广场见学生时的照片,也难猜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减弱而不是加强中共一党专政的行动,任何表示“软弱”的举动,就像赵紫阳当年对学生说“我们来晚了”那样,一定会被党毫不留情的淘汰、消灭。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对记者和问题的筛选审查,从中共喉舌媒体对温家宝答记者问的报道的删减看,温家宝本人也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无论他自己要不要这个自由。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温家宝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吧。 要知道,引用诗词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任凭读者理解和解释而不需要作者或引用者负责。
事实证明,力图在体制内改良共产党的路早就堵死了。今天,任何为中共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出谋划策的都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如果党内高层真的有人还在为中国的未来考虑,那就学学叶利钦,实实在在的做点事吧。
看中国首发 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