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李翠莲(二)

作者:言信 发表:2007-05-28 01: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文革十年,社会上的规矩都被破坏了,庙宇里、道观里的规矩也是如此,随着以往的宗教传统对和尚、道士们的约束力减弱,那些出家立场原本就不坚定的, 娶妻、嫁人、生子的也不在少数。此时的李莲翠,也到了二十岁出头,李家的人世代地主,营养良好,所以个个长着一副高挑的身子板,李莲翠身高1米72,脸庞 白净,从师兄,到工宣队,都把眼光盯住了她,李莲翠并非浑然不知,只是她祖父,父亲的例子深深刺痛了她,她不愿意再回到世俗的社会成为地主狗崽子任人批 斗,道观里就是她的避风港,也是她最安全、安静的巢穴,她自己形容那些年,她的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到处被人追打的老鼠,只有在黑暗的巢穴里才最安全。

    文革里面李莲翠也有所收获,在她十五六岁的时候,正是文革里社会最混乱的时候,她随便罩上一件小褂,就是一个天生以假乱真的女学生。聪明和天分是可以遗传 的,李莲翠没有上过一天学,全靠着师兄、师姐和师傅的教授,她才认识下来不少的字,因为从小在道观里每日要管账买菜,统计香火钱,她无师自通学会了算数, 所以,她不怕独自上街,不怕独自坐火车,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在道观里的十年来,李莲翠积攒下了55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李莲翠就这样 悄悄溜了出来,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那两年,虽然中国社会上混乱,但那只是政治上的混乱,社会治安,人的思想风貌却要比今天强上百倍,从来没有听说过发生拐卖妇女儿童的事情,李莲翠少花钱, 多办事,跑了不少的地方,几乎都是道教的知名胜地。实际上,在一个正常的条件下,一个眼光远大的道士,是不会满足于自己学道的道观的师长,四处云游参访各 地的名山道观,应该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过处在一个非常的年代里,学道人的云游参访就要靠自己的悟性和见缝插针的精神了。

    此时,李莲翠坐汽车先到了武昌东大门外的双峰山南麓的长春观,这是她慕名已久,也是她听说最多的一座道观,这也是祭祀全真派龙门创始人邱处机的地方。这里距大城市太近,革命气息也最浓,几个剃了头发的前道士,居然组织了造反组织在“捍卫革命政权”。

    从武汉出来,溯长江而上,李莲翠到成都,去了成都市西南角的出生了老子的地方青羊宫。留给她的最大印象只有八卦亭、三清殿和斗姥殿。之后,她又坐上汽车, 直奔成都北面七十余公里的道教圣地青城山。青城山有道观十几处,在规模上、数量上,甚至要超过了李莲翠现在居住的武当山。她对常道观(天师洞)这个修行地 点赞不绝口,对上清宫和圆明宫的秀丽风景流连忘返,那一次,李莲翠不知不觉在青城山逗留了一个来月,还尝到了建福宫的老道姑特地为远方来的小师妹做的当地 道家传统名菜“白果炖鸡”。

    从成都出来,沿江而下,经过湖北她没有再回家,而是一气到达了苏州,她在武当有一位师姐,是从苏州玄妙观出来的,对玄妙观的内十八景,外十八景念念不忘, 这引起了李莲翠的好奇心,她想看看苏州的玄妙观与湖北的武当,四川的青城,到底有什么不同。可惜她当时年纪太小,只记得到处都有三清殿,但各地修建的三清 殿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李莲翠这次出来,真正的目标是江苏的茅山。她听说过,武当是道教的第一名山,而茅山却被列为道教的第一福地。按照玄妙观师傅的指点,她在苏州坐火车,经过 无锡、常州两个大站过后,在丹阳下车,又换乘汽车,到了茅山。对于渴望已久茅山福地,留给她的印象却十分的模糊,她只记得,她一步步走到了茅山大茅峰的峰 顶,当她疲惫不堪的时候,她看见了九霄万福宫的山门和宫匾。与其它的道观不同的,是这里的主殿——太元宝殿里供奉的不是太上老君,而是本地的神仙——三茅 真君。她听说过万福宫后面有座怡云楼,里面保存有茅山道观的镇山四宝,她怕早就让当地的红卫兵给破四旧了吧?就像她们那里一样。

    那一年,李连翠的年龄还小,她从小见识家里的被斗争,被欺辱,5岁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被大人们支来使去,所以她胆小,也谨慎,一个人出门在外,她从不暴露 自己的道士身份,只有到了各地的道观里,她才露出庐山真面目,为自己获取一粥一饭。她能够忍饥挨饿而不动声色,会辟谷的道士几乎都有这个本事,经常一天一 夜而粒米未沾,她出门的时候随身携带了55元钱,她的全部家当,两个多月后她回来的时候,身上还剩下27元钱,她只花掉了一半。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独自的出行对李莲翠来说是一个提前的锻炼,十八年后,李莲翠接到姑姑的来信,知道大姑全家早就从英国迁居加拿大,一天没有上过学的李莲 翠,手里拿着一本中学生英语辞典,一身海青棉布的直襟道袍,头上戴一顶芙蓉道冠,孤身独闯加拿大,唬的她在加拿大的全家亲戚吃惊不已。这是后话。

    后来李莲翠回忆说,促使她在八十年代的中期出国,有两个原因是不能没有的,一个原因,是八十年代初期她大姑回到家乡来探亲;另一个原因,是道观里招来了一个年轻美貌的新道姑“静喜”。

    八十年代初期,胡耀邦主持中国政坛,他当时所做的最得人心的几件大事,就是在为文革中被打压的老干部平反的同时,也为几乎全部的右派分子和地主富农摘了帽 子,这顶大得吓人的黑帽子,右派分子戴了22年,地主富农则戴了整整30个春秋。在这个消息传到道观里的时候,正是夏收的农忙时节,李莲翠知道自己从此不 再是“狗崽子”了,一个人抱头在屋里大哭了一场。尽管出家人是再也没有了家的,但李莲翠还是第一次请假,回家去看父母。在这之前,父母从不让她回家,为的 是不让她也从此受到“阶级斗争”的牵连,被那些流氓贫下中农盯上了,硬是霸占到手里,受一辈子的罪,如今好了,都平等了,不用再怕被别人欺负,女儿可以放 心的回来了。

    长江边的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凭着二十多年前模糊的记忆,李莲翠一路快走摸索到了自己家的村庄。1950年1月当地农村土改之后,把他们全家从原来宽敞的 房子里赶了出来,在房后他们家原来的两间柴房里安下了家,柴房简陋破旧,四面透风,李莲翠的祖父后来就死在这两间破旧的柴房里。至于原来的房子,最初的农 村土改工作队也没有分给当地的农民,而是自己给占用了,以后,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部,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后又成为当地生产大队的大队部。

    晌午时分,李莲翠的父母刚刚从场院上干完活回到家里,女儿就大步迈进家门,二十七八岁的人了,身材挺拔俊秀,面色红润,可就是一身道姑打扮,做爹妈的一想 起来,女儿从此再无法成家了,全家人又是一阵抱头痛哭。二十多年前,自从送走了5岁的李莲翠,父母就再也没有要孩子,繁重的乡间劳动,不断地被批斗被欺 辱,最低列粗糙的单调饮食,长年来忧郁压抑的痛苦心情,把李莲翠的父母折腾得像池塘边伤疤累累的芦苇杆,细高瘦弱,干瘪无力,一多半的头发都花白了。

    看看苦日子就要熬到头了,做爹妈的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动员女儿还俗,回到家里来,三十以前还不算晚,将来找个好婆家嫁出去,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李莲翠 半晌没有作声,二十多年来的道姑生活,她已经习惯了,她在远避开人世间的深山老林里觉得安详自在,心也是宁静的,一下山来到人群中间,她也说不清是什么原 因,不由自主就感到一股莫名奇妙的恐惧和烦恼。

    门外,传来一阵生产队干部的大吼声,要李莲翠的父母轮班去场院上看管正在打场的粮食垛。三十年了,一切还都是老样子,一切都还没有丝毫的改变,每逢粮食收 下来的季节,上午,全体农民们一起打场,逢到中午农民们都要回家做饭吃饭了,唯一不能休息的,就是那些成份不好的地主富农,他们要轮流看守场院,换班回家 吃饭,一直等到下午农民们都回来干活,他们也要跟着再一起劳动。三十年来,都是如此,现在虽说给全国的地主富农摘了帽子,但具体的政策,县里和公社还没有 制定下来,只能还沿着老路子走。

    李莲翠的心一下了凉了,所谓的平等,还是一句空话,画在墙上的大饼是不能充饥的。那一次,李莲翠在家里只住了三天,这是她烦闷焦躁的三天,她几乎足不出 户,一天到晚焖在家里,她在这个生了她的村子里,没有任何朋友和儿时的小伙伴,留给她的只是痛苦屈辱的记忆,虽然二十多年没有见到父母了,但她似乎更依恋 道观里的生活,跟父母反而没有话可谈。被柴烟和煤油灯熏得黑黢黢的柴房里,破烂不堪,家徒四壁,连床像样的被褥都没有,竹制的桌椅摇摇晃晃,快散架了,柴 灶上吊着的一小块腊肉还是春节留下来的,已经和灶膛里的柴火一个颜色了。李莲翠掏出带回家来的五十元钱,硬塞到了流着眼泪的父母手里。

    第四天一早,天还没有大亮,李莲翠长袜麻鞋一穿,系紧道袍,告别眼巴巴的父母双亲,一迈步窜出院门,头也不回直奔乡间的小路向远方走去,她的脚步在山里练得很快,不多久就没有了踪影。

    大约在两年以后,随着中国国内政治上的松动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大批的海外华人开始纷纷回到家乡探亲访友。在农村,解散人民公社,重新改回乡政府,为每户农民包产到户的新举措令全体农民都吃惊不已。

    这一天上午,正是早春农忙时节,即将由生产大队委员改为村委会委员的几名村干部,陪伴着刚由公社书记改为乡党委书记的领导来到李莲翠父母家拜访的时候,全 村的人都惊呆了,这还不是最令人们吃惊的。在来到李莲翠家之前,新上任的乡党委书记已经督促全体村干部们将原来的大队部收拾一空,现在,正在耐心劝说李莲 翠的父母再搬回他们祖传的大屋子去。这一切,不要说李莲翠的父母接受不了,就连全体村民也理解不了:怎么?莫非天又要变了,当年的国民党又要回来了不成?

    并不是当年的国民党要回来了,而是李莲翠的大姑要回来探亲了。

    李莲翠的大姑一家,在解放前夕以成功商人的精明迁往英国,以后又移民加拿大,农村的田产、城市的房产和商号都已变卖一空,犹如一个弹药充足的部队转移了一 个阵地,当中国大陆在这三十二年间你打我,我打你,互相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世界经济早翻上几个台阶了,李莲翠的大姑作为爱国商人,要衣锦还乡,探亲访友 来了,他们向国内的中央统战部写信求援,说明自己探亲的意图和路线,这封信连带中央统战部的领导批示,很快转到了省委的有关机构。

    省委统战部会同刚刚成立的政协,正在发愁怎样打开国际开放的渠道,看到李莲翠的大姑就如及时雨,自己送上门来了,正好体现党中央统战工作的伟大成就。于 是,在一阵分工安排之后,省里面几个电话打了下来,县委统战部和县政协紧紧跟上,责成乡党委书记一定要亲自负责抓好此事,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纰漏。(待续,转自博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