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上,内地作家受欢迎的程度非常热烈。“名作家讲座系列”中,除铁凝没有作个人的演讲之外,莫言、于丹和易中天都进行了个人演讲,而在书展上被冠以“国学超女”之称的于丹,则以一场近两小时的《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演讲横扫千军,博闻强记、出口成章、不假思索的种种优势被她发挥到极致,再加上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于丹征服了800多名香港读者(当中不少人需戴耳机听同声翻译),并爆出自己的《论语心得》已经销售了400万册。
22日,在“阅读香港”主题讲座上,于丹再度以其热情洋溢的语言风格,称赞了香港是个美丽城市,她说,当她看到一些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密集住房的阳台上盛开的花朵和绿色植物,也看到了香港的蓬勃生机。而一向爱玩的她说,自己在夜里两点多从外面散步回来,突然发现天是蓝的,云是白的,甚至比白天还要“蓝天白云”。这一“美丽称赞”赢得香港读者一片热烈掌声。
对话“国学超女”
喜欢的称呼只有一个:大学教师
问:你今天已经有了各种头衔,包括“国学超女”、“女版易中天”“文化奶妈”,你对此怎么看?最喜欢哪一个称呼?
答:什么样的称呼都不重要,任何人都有自己言说的权利,既然我这样解读论语、庄子,也要给别人说话的权利。在这个世界上,文化的包容就表现为人人皆有话语权,所以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的,仅此而已。对我来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别人怎么叫都没有关系。
我喜欢的称呼只有一个,就是大学教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自己的支点,当所有的东西纷至沓来的时候,你要清楚自己要什么,有了大学教师这个支点,你就不会漂浮。解读经典已经过去了,我在准备大学的期末考试和教师考核。
问: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您希望通过讲授《论语》心得,达到怎样一个目的?或者说您希望读者从《论语》里面吸取到什么呢?
答:我讲这个《论语》,仅仅是想“半部论语修自身”。在我看来,《论语》是作用于每个人的心灵的,我并不纠缠在古奥艰深的字词字意的训诂解读上,也不要求把《论语》20篇从头通读到尾,只要一句话听者心有所感,怦然动心就足矣。把每一个字词都要理解得很精确,这不是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平台的使命。何况孔子本来的态度就很宽和,学生问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就是宽容一点,内心更仁厚更宽和,你宽恕别人的时候其实你也就厚待了自己。学生听了这一个“恕”字就可以行之终身了。我是以一种生命感悟的方式去解读经典,而不是以一种科学肌理的方式去解读,我的解读只是一个起点,不是答案。
“美丽女性”腹有诗书光自华
问:你最近入选了“中国50位最美丽女性”前三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答:最近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一方面我感谢大家的好评,因为我在年轻时候从来就没被人说到过漂亮(众大笑)。
一个女人是一个综合的坐标,她有一个职业的角色,有一个伦理上的家庭角色,有一个社交的角色,还有一个心灵角色,而美与不美,跟一个人的知性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容貌前20年可以叫作“漂亮”的东西是爹妈给的,而20年以后终其一生可以称为“美丽”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修炼,它和你的体态、容貌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中国有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个评选是在一个慈善晚会上,入选并不都是漂亮的女人,其中有洪晃,她是“个性之美”,还有桑兰,是“坚韧之美”,因此美的标准是多重的。
对“百家讲坛”心怀温暖与亲切
问:回望“百家讲坛”造就的这一切,你对百家讲坛的感情是什么?在大众的追捧中,也有人认为这种解读是对经典的一种误读,因此批评声也很多。
答:是一种亲切的、温暖的情感。之前我一直为“百家讲坛”担任策划,也参与了他们的节目评判,策划《论语》的讲题时,我们觉得,首先绝不能把《论语》只当做外在的一种学问,而是内化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要找的学者要把《论语》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学术内容;其次,他能够深入浅出。《论语》最大的特色是一种语录体的哲理,缺少情节,讲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加入大量情节,就是话不远人,让大家觉得它离现代生活很近。没想到,后来有一天策划组的人就说,还不如你来讲呢。很多人认为电视是大众媒体,没有文化,“百家讲坛”在大众传播和精英文化之间做了一种融合和尝试,它把很多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给激活了。
问:你的口才是公认的好,但你也说过,其实你是不太相信语言的,你更愿意信任文字。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会如此频繁地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
答:我其实不大愿意接受采访,但我是教传媒的,所以对媒体很有感情。我个人其实更愿意一个人读书,台湾有很多24小时的书店,我宁愿安静地一个人在那些书店里读书。而且,语言虽然会被误读,但在大众传媒上,语言依然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最大限度地完成与大众沟通的一种可能。你觉得我讲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