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11-05 08:00:24作者:张健
包遵信
知识分子的楷模——包遵信
著名学者包遵信先生于2007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包遵信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现任的北京市长王岐山,二十多年前曾担任过包遵信主编的《走向未来》的编委。
包先生,1964年至1976年任中华书局哲学编辑。1976年至1989年先后任职于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期间曾任《读书》杂志副主编,《中国哲学》主编,《走向未来丛书》主编、顾问,《文化哲学丛书》副主编。
从1963年起,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报》、《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以及《中国论坛》、《明报月刊》等报刊发表中国思想史方面的论文约百万字。出版过《跬步集》、《民主与启蒙》等。
1989年参加天安门爱国民主运动,被当局扣上反革命宣传煽动的罪名,被指控为“黑手。在他老家被抓时候,受尽毒打,后来他被判处5年徒刑。恢复自由后。他依然站在中国自由思想的前沿地带。包先生从一个根植大陆的思想者,一个身材瘦弱的长者,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自由知识分子,用他毕生的精力,推动了无数人思想的升华,但他却没有分文收入,没有生活的保障,先生去世时几乎一无所有.
笔者18年前见过包先生, 一个豁达开朗的国士。先生生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中国民主化进程。同时作为国学大师,非常痛惜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中共建政后出现了断代。
八十年代包先生主持的《走向未来丛书》是启蒙一代人的一大套文化丛书,他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过去接受的说教,把一代青年学子从过去接受的对世界和历史的单线条的公式化说教中解放了出来。这套丛书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事件.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包先生身体力行,做知识分子的楷模,做青年学生的楷模,公开支持和声援学生运动。同时,他也不属于任何党派,此则君子不党也
“半世幽囚,志士未竞启蒙业;一生性情,书生不改求真心。”
汪兆钧
时间进入21世纪,安徽省政协常委汪兆钧在中共17大之后,于10月26日公开撰文发表致胡温公开信. 在近四万字的公开信中,汪兆钧谈及中国社会存在的“众多的炸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国企改制及社会不公;政府的封锁和媒体职能的失缺;台湾问题与大陆政改;中国政治改革的对策等方方面面。汪兆钧认为,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公开信指出,当今最迫切的是停止对法轮功的迫害,同时对受害人给予国家赔偿他呼吁胡温当局实行政治改革,开放言论自由,释放所有政治犯,平反六四,欢迎海外民运人士回国,共建民主中国。“希望出现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出现中国的叶利钦!”
汪先生生于1948年,当过工人,服过兵役,当过教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力学院;1983年 下海 创建兆钧食品厂生产面包 ,创建兆钧轻工业研究所 ,研制生产乳酸奶和兆钧可乐等 ,兆钧可乐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 研制生产塑料吹机,1992年 创建安徽同宝集团 。从90年代至今,国宝塑料吹瓶机远落户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徽国宝集团曾经是世界上出口塑料吹瓶机台数最多的企业。董事长汪兆钧被选为安徽省政协常委。
有如此身家位份的中国省政协常委,本可以依照惯例做中国政治的花瓶,在所谓改革开放的温柔乡里吃香喝辣,可是他没有。正如汪先生说的,“中国人都软骨头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种就永远这样吗?” 汪兆钧对记者强调:“我都这个年龄了,我要再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我太窝囊废了。它越要打击、压制我,我就越要抗争到底。”
汪兆钧表示:“虽然我是个无神论者,没有信仰,但大家可以一起共处。为什么一个社会就只能有一种颜色,说一种话,这是不对的。你剥夺了别人的权利,中国宪法也好都规定有言论自由,这是基本的常识。”
汪先生说,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站在自己辨别是非好坏的基础上,讲出自己良心应当讲的话。
叩击国人的良心
包遵信先生和汪兆钧先生,在严厉的中国大陆,他们称得上是有胆有识的一撇一捺的人。辨别是非、愤世疾邪、敢于针砭时弊,在国家民族关键时刻敢于抛头露面,活出生命的真我,他们是挑起民族大义的中国人。他们的言行就是中国人的良心。同时他们也实践中华民族的历史,叩击整体民族的良心。
(看中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