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产业的发展经常陷入"跟风"的泥潭:对市场紧缺、效益看好的产业,各地都是一哄而起纷上项目,最终毁了一个市场,也毁了一个产业。
有关人士担忧,现在各地掀起的石化项目建设热潮出现无序化苗头,国家应及早行动,做好石化及相关产业的规划和专项规划,防止石化工业重蹈家电、汽车业的覆辙。
令人震惊的大石化项目"清单"
目前,从东北的大连一直到西南的广西,沿海省区兴起了石化建设的热潮,均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大型石化项目。记者沿海岸线从北到南调查,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巨型石化项目随处可见,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以下是记者调查得知的部分省市发展大石化项目的概况:
1.大连石化目前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大连市除了准备建设一个1000万吨炼油项目外,还计划建设一个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的一体化项目;
2.天津市炼油能力去年达1150万吨,目前除了中石化准备建设的125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还有中石油计划建设的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基地;
3.青岛市正在建设1000万吨炼油项目的一期工程;
4.江苏打算在省内上马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120万吨乙烯项目;
5.上海石化计划将目前800万吨的炼油能力扩展到1800万吨、将目前100万吨的乙烯扩展到180万吨,上海化工区90万吨乙烯项目今年已投产,计划再上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
6.宁波市镇海炼化计划将年炼油能力提高到2000万吨,台塑在这里还将再建1000万吨炼油和120万吨乙烯一体化项目;
7.福建泉州市计划将炼油能力从400万吨扩大至1200万吨,并再建一套80万吨乙烯装置;
8.广东省规划在5年内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新建2000万吨炼油装置,使炼油能力达到6300万吨;
9.广西准备同时建设两个大型石化项目,北海市800万吨炼油项目和钦州市1000万吨炼油项目;海南正在建设1200万吨炼油项目。
10.中石油计划在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县级)境内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中石化也拟于四川省选点新建醋酸乙烯项目,届时长江上游地区将形成两个新布设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11.新疆于2005年开始建设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工程,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
12.云南省也希望以引进中缅输油管道为基础建设相配套的石化项目,从而拥有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炼化一体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沿海在建和拟建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就达15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也有7个。
除了这些目不暇接的千万吨级的炼油项目和百万吨级的乙烯项目外,沿海各省市的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文章开头的大连、天津的规划外,河北省还提出将曹妃甸作为发展大型石化项目的基地;江苏在南京规划了45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经过发展将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上海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除了传统的金山上海石化基地、高桥石化基地外,又新规划了29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宁波也提出要成为世界级石化基地,温州市还规划了9.38平方公里的石化基地;泉州市准备建设25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学园区,分期投入1300亿元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广东规划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在15年内达到1亿吨炼油、6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的大型石化项目必须经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评价审批。该局今年受理了48个石化、化工项目的环境审批,其中11个是大型炼油、乙烯项目。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二处处长梁鹏介绍,这类大型项目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占地都是以平方公里计,这样集中大规模上马石化项目的势头前所未有。
地方政绩催生"大石化风"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说,沿海地方政府争上"大石化"的目的,并不仅仅看中一个大型石化项目,而是普遍希望以一个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区域内石化工业上、中、下游的全面发展。一个大项目后面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数十、数百个中小型项目。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大型石化大项目落地之后会极大地刺激本地区gdp的增长,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不遗余力地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各地尤其是沿海省区都全力以赴地争取项目,使省与省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出现围绕项目展开的激烈竞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把石油、化工等列为主导产业的有8个城市。目前,从东北的辽宁到西南的广西,沿海各地都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且定位动辄为"中国最大"、"世界级",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由于各类炼油、石化项目都向沿海聚集,加上缺乏强有力地规范引导,沿海石化工业产业布局混乱分散、化工园区无序发展,出现遍地开花的发展趋态势。记者采访发现,为加快发展便于招商引资,沿海各地建设了大批石化工业园区,这类园区大小不等,大则数十平方公里,占地惊人,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总工办祝琪说,江苏沿江地区就有十多个石化工业园区。园区化已经成为石化工业发展的潮流,建设工业园区使石化企业在空间上相对聚集,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但据环保部门透露,实际上,由于石化园区专业性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较大,有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石化企业向园区转移,或吸引其他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进驻,没有起到有的规范作用。另外,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石化企业竟借沿海发展化工园区之机,在地区间进行转移,或从城市搬迁到郊区,或从发达地区搬向次发达地区。浙江台州在加强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之后,苏北等地不少县市的官员就到这里等着拿关停企业的名单,一旦这些企业有意向,他们立即将其"招而引之",目前已有十多家化工企业北迁。
有关人士分析,各地通过兴建大型化工园区,一方面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优惠条件,招揽国际产业资本。例如,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均出现大型化工园区,英国的bp、德国的巴斯夫等国际化工巨头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在江苏、上海等沿海化工园区布点;另一方面,沿海地方政府也整合资源,将原先部署在城区内,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逐步迁移到相对人烟稀少的沿海大型化工园区内。东南沿海石化产业带布局目前正呈现出中央直属化工企业、地方性化工企业和中外合资化工企业共同"跑马圈地"的新态势,使各地掀起了规模宏大的"大石化风"。
"大石化风"潜伏环境产业危机
有关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由于国家缺乏对沿海石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整体规划,目前以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为出发点的沿海石化产业发展布局,不仅有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还会危及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健康运行。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调研认为,目前沿海石化工业布局存在的四大环境问题:各地不顾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争上大型石化项目;小炼油布局散乱,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小型石化园区环境污染重,资源浪费大;部分地区存量石化企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治理落后。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说:"尽管一些大型石化项目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要求,但由于各地区的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并不相同,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上达标排放的大炼油、大乙烯等化工项目。"
据介绍,广西近期同时准备建设两个大型石化项目:总投资97亿元的中石化广西炼油项目和总投资116亿元的中石油广西炼化项目,这两个项目均在沿海城市北海和钦州选点建设,影响区域内分布有红树林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区等,属于环境敏感区。而决心通过10年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大连市,目前正在规划的"大连双岛湾石化项目",居然位于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内的"玉带片区",因为建成后可能严重影响环境,也曾引发20多位院士、专家联名向国家环保总局上书抗议。
中石化上海石化环境保护技术中心主任彭理通教授说:"整个杭州湾地区目前遍布大小不一的化工园区,环境容量问题相当突出。"经过20多年的研究表明,杭州湾单位平方米的生物量在不断减少,说明这里污染增大。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也警示,海洋环境容量已经不容乐观,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记者调研后发现,污染严重的海域如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基本上都是化工产业集中地,而污染物无机氮主要也来自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记者在天津、江苏、上海等沿海省市采访时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地区对大型化工园区所在区域的环境容量即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测算,环境专家对此相当担忧:虽然每个项目都是达标排放,但由于整个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型化工园区或项目聚集在一起,还是会产生污染叠加效应,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彭理通长期关注石化行业发展,他分析认为,当前各地一哄而上地无序建设"大石化"项目,并不利于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石化工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进入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未来几年我国石化产品需求仍将强劲增长,但现在全国凡是有港口条件的地方,都在上马大型炼油项目、建大型乙烯装置,这种布局的合理性还需要再深入讨论。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基础就开始上马大项目,在技术、人才、资源、环境等各方面都将面临较大挑战。
由于大石化项目不仅前期投资额巨大,除生产主装置以外,还要建设发电、供热、储运设施,以及输油管道、专用铁路、码头等。而且在这些大项目的背后,还会延伸很长的产业链,衍生许多相关产业,是多种工业生产的集成。这种大项目一旦建成将很难更改或转移,如果建设不当将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