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12-04 13:36:12作者:何清涟
自世界银行公布2006年各国GDP总量排行榜以来,中国行将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并于若干年后超过美国这一说法,几乎成为中国媒体的最强音。11月间一项来自"欧美的民调"更支持了这一说法,原来欧美人民也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国"!于是网上有评论说这证明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的强国之路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国之路是什么?那就是"富国强兵"之路,不谈"富民"与人权改善。今天中国人并非毛泽东时代的群氓,不少网友在网上的留言表示了对这一结论的不信任,也指出民众依然穷困这一事实。但他们毕竟受制于舆论环境,只能半吞半吐地发表看法。但最近中国物价上涨导致的多起抢购事件,终于让个别外国经济学专家意识到一点:沿用多年的"购买力平价"可能有误差,必须重新评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强国"的经济实力。
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和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盖保德(Albert Keidel)。他在那篇题为"The limits of a smaller,poorer China"(直译为"限定在一个更小更贫穷的中国",《金融时报》2007年11月14日)的文章中,以亚洲开发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为基础,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其核心是对"以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的中国经济加以分析,其结论竟是:"在世界银行今年年底公布预期的购买力平价修正资料时,中国经济规模将比以往估计的规模小40%"。
根据这一计算,盖保德提出两点:第一,世界银行根据80年代末概要资料所作的估计,可能从一开始就夸大了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至今为止,世行对此估计修改甚少;第二,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需要重新估计。购买力平价资料调整,降低购买力平价消费估算值,会大大增加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
盖保德指出,亚洲开发银行是第一个使用购买力来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的。而根据新分析,"中国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实际上应为3亿。"对于中国,这一资料校正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80和90年代。当时,中国生活在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更有可能是5亿多,而不是世界银行估算的约3亿。国际社会这些年来一直认为,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项任务可能远比多数人想像的更为艰巨,而所获成就则被世行估计资料夸大了。
--如果盖保德因为这一分析而被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看作别有用心,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盖保德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鉴于中国政治与安全演变上的不确定性,这幅更为温和的中国经济规模图让人放心,因为实力不足,国际社会不用担心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军事威胁。
盖保德对中国经济重新估量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从来未被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些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矜夸经济高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其重心永远放在"富国强兵"之上,而不是如何"富民"上--表面上,中国当局当然从来不会忘记标榜自己是何等地"爱民、重民、亲民",但事实却是中国民众的生存权经常因政府的自利性经济目的而受到严重侵夺,比如近10年中国到处都发生的征地与拆迁,就是地方政府侵夺民众生存权并批量制造穷人的过程。
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之困窘,可以从许多新闻中找到雪泥鸿爪。穷人家庭的女子毫无出路不得不成为"性工作者",而性服务业的恶性竞争使得服务价格猛跌,比如苏州那些一次服务收费10元人民币的下岗女工,比如北京那些为民工服务一次只收一美元的年轻姑娘。一个贫困人口占了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实际比例可能更大),一个底层民众出卖尊严尚不得温饱的国家,政府依靠掠夺民众生存资源并牺牲生态环境而堆积出貌似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好比在流沙之上建构大厦,难奠磐石之安。
充斥着穷人的强国,永远只可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民众的生存权都不得保障的国家,哪怕政府再富,也无法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 寄自美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国之路是什么?那就是"富国强兵"之路,不谈"富民"与人权改善。今天中国人并非毛泽东时代的群氓,不少网友在网上的留言表示了对这一结论的不信任,也指出民众依然穷困这一事实。但他们毕竟受制于舆论环境,只能半吞半吐地发表看法。但最近中国物价上涨导致的多起抢购事件,终于让个别外国经济学专家意识到一点:沿用多年的"购买力平价"可能有误差,必须重新评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强国"的经济实力。
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和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盖保德(Albert Keidel)。他在那篇题为"The limits of a smaller,poorer China"(直译为"限定在一个更小更贫穷的中国",《金融时报》2007年11月14日)的文章中,以亚洲开发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为基础,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其核心是对"以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的中国经济加以分析,其结论竟是:"在世界银行今年年底公布预期的购买力平价修正资料时,中国经济规模将比以往估计的规模小40%"。
根据这一计算,盖保德提出两点:第一,世界银行根据80年代末概要资料所作的估计,可能从一开始就夸大了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至今为止,世行对此估计修改甚少;第二,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需要重新估计。购买力平价资料调整,降低购买力平价消费估算值,会大大增加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
盖保德指出,亚洲开发银行是第一个使用购买力来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的。而根据新分析,"中国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实际上应为3亿。"对于中国,这一资料校正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80和90年代。当时,中国生活在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更有可能是5亿多,而不是世界银行估算的约3亿。国际社会这些年来一直认为,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项任务可能远比多数人想像的更为艰巨,而所获成就则被世行估计资料夸大了。
--如果盖保德因为这一分析而被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看作别有用心,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盖保德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鉴于中国政治与安全演变上的不确定性,这幅更为温和的中国经济规模图让人放心,因为实力不足,国际社会不用担心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军事威胁。
盖保德对中国经济重新估量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从来未被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些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矜夸经济高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其重心永远放在"富国强兵"之上,而不是如何"富民"上--表面上,中国当局当然从来不会忘记标榜自己是何等地"爱民、重民、亲民",但事实却是中国民众的生存权经常因政府的自利性经济目的而受到严重侵夺,比如近10年中国到处都发生的征地与拆迁,就是地方政府侵夺民众生存权并批量制造穷人的过程。
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之困窘,可以从许多新闻中找到雪泥鸿爪。穷人家庭的女子毫无出路不得不成为"性工作者",而性服务业的恶性竞争使得服务价格猛跌,比如苏州那些一次服务收费10元人民币的下岗女工,比如北京那些为民工服务一次只收一美元的年轻姑娘。一个贫困人口占了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实际比例可能更大),一个底层民众出卖尊严尚不得温饱的国家,政府依靠掠夺民众生存资源并牺牲生态环境而堆积出貌似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好比在流沙之上建构大厦,难奠磐石之安。
充斥着穷人的强国,永远只可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民众的生存权都不得保障的国家,哪怕政府再富,也无法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 寄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