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当夏日的第一朵莲花绽放之时,髹着白漆的拱桥上的扶栏正迎向炽热的阳光,映射出炫人的光晕,向池塘的四围泛照它闪烁的明灭。柳条、树丛,和矮草,蜷缩成曲面的躬歉,圈绕着荷塘中各色莲花,轻柔地道声早安。
画家在画布的横向正中央决定绘下拱桥曲柱的同时,也为画面的稳定力量找到了依靠,为了要使这种稳定力量不致因为中央横跨一分为二的力量抵消,画家在拱桥的左方安置了细碎的杂草丛,并施以深黯的阴影,一方面固定这座桥的基础,使它不致悬空浮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拱桥一分为二的上下空间倾注变化的可能,而拱桥曲柱由左到右,经绿色到蓝紫的宽面,正提供这种安定和变化。
莫内不是不知道单一色相可能带来画面色彩的枯寂感,但他却刻意强调这种枯寂的静默,透过绿色色群的家族光谱和色系,巧妙地编织成一幅希望的天地,犹若画家心中无染的净土,是他精神的故里和心灵的原乡;而这种寄托,却靠着池面上红、黄、白、紫的各色莲花彻底的升华。
莫内借用东方浮世绘的图腾,试图从烦复的现世中,脱去沉重的枷锁。拱桥代表着一个有起点和终点的生命记忆,而无人的桥面正象征着记忆的消逝,或者是超越生与灭,开始与结束的二元对待,销融这标志着烦恼记忆的图腾。
印象主义色光交织的画风和流行潮,随着日本浮世绘的引进,掀起了印象主义画家们一片惊奇和狂热,而莫内是第一个成功地调和并深化这种东西方美感的邂逅,不会徒然地迷失在这股浪潮中。
我们走进莫内晚年的图画世界,会惊讶地发现随处莲花盛开,阳光璀璨,昔日追奉的色光交融的圣境,此时,正赋予这突出的方围神赐的衣彩、幻化着佛陀的慧智与耶稣的悲悯。
尤其是这张名为"睡莲"的方框油画(左图),已然从幻梦中苏醒,闪烁着璃的明星,又复沉睡在遥远的天边,不再轮回转世于尘土飞飏的现世。
文明,不应是科技的名词替换,它的峰顶代表着一种人类内心对和平、对美的呼唤,艺术和艺术创作活动,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关键的精神标记与心灵影迹,没有这种平和及对审美的期待,再高的科技文明,仍然是野蛮和变装后不同形式的粗鲁。
倘若,文明不能带来人类内心真正的和平与善美,或许,我们只能徜徉在人类自己筑构的图画中,冥想精神的超越,一如莫内彩笔下的莲花,永远沉睡在濛鸿的十方净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