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欧美哲学可谓欧洲贵族的普遍没落和美国平民的全面胜利。罗素哲学反映英国贵族没落的同时也是法国贵族没落。杜威哲学的美国科学实用主义和欧洲的反犹太民族运动,将爱因斯坦等欧洲大科学家"送"到美国为平民服务。
柏格森,由卢梭、叔本华、尼采的思想脉络交织的生命哲学在法国的最大传播者,20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上上下下为其思想吸引,形成了"柏格森狂"。
亨利•柏格森,1859年生于巴黎的犹太裔法国人,接受了最优雅的贵族教育,受教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做过教授、研究员、驻外大使,40岁时其优美文笔传递的生命哲学极具吸引力,被赞为"现代最伟大的哲学"。跟黑格尔一样,柏格森起初也是在中学教书时开始哲学写作的,《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没给他带来辉煌;成为大学教授九年后问世的《创造的进化》,使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哲学界最显赫的人物。理性的社会名流和感性的华贵女士共同汇聚到柏格森的讲堂,听他以充满色彩和比喻的话语讲"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方面严谨和简洁的思想,脸庞泛起红晕,从而接受牛顿力学的唯物主义和科技理性思想而被悄然造就的机器分子身体得到清理。
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近现代社会形成的唯物论科技理性文化思潮的阻击。生命哲学是伴随心理学发展而兴盛的一股社会思潮,回到哲学最初主张万物都有生命的泰勒斯时代,以苏格拉底之前的公民哲提出万物本源是水、气、土、火等而依据的生命直觉体悟世界,代表人物在德国是狄尔泰、齐美尔和以《西方的没落》而闻名于世的斯本格勒,在法国就是柏格森。德国生命哲学的直觉主义接尼采的"超人"棒跑权贵道,成为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工具。法国生命哲学的直觉主义接力棒被柏格森手持跑向全社会,气得纳粹党和共产党眼睛红。
柏格森认为唯物主义万分荒谬:生命的火焰运动竟然在原始星云的漩涡运动那里就被决定了,简直不可思议!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的每句忧郁的话语,怎么可能来源于远古太空的星云结构中?那时就写好了,怎么给我证实!柏格森针扎科学和理性分析苍白的血:概念只能把握物体(现象)在空间移动和结构变形中呈现的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自我在时间绵延(积累)和生命冲动(创造)中蕴藏的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科学实证的图像如同放电影--是以一组静止的画面连续投影制造的运动假象蒙骗人们的感觉。于是,女性、青少年和艺术家喜爱的直觉主义登堂入室:生命存在于记忆中的"绵延",这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认和领悟。柏格森在其《形而上学导论》中说:生命的冲动"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而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在《创造的进化》中,柏格森提出并细致地论证了生命的本质及冲动的作用:生命既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对待的一个整体。老柏所处时代,生命被生物学当作蛋白体的存在形式,即无灵则必须保鲜的肉。共产党国坚信这一观念是绝对真理。柏格森的生命上帝及冲动的哲学思想让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最闪亮的是其"创造性进化"的思想(简称创化论)。在柏格森看来,达尔文之"物竞天择"的物种进化论不到50年早已千疮百孔,无力解释生物本能的最初起源和先天差异;进化是生命的冲动(创造性活力)的现象,是一种能够生长、自我修复、一定程度上控制环境的意志力量;宇宙的一切都是有活力的,是一个永久的"生命冲力"在有目的地运作,上帝就是这种生命,创造一切个体和物种作为他的进化试验品,他也要不断地超越物质约束而不断的冒险和创造;进化有三条路径,贪图苟安的稳定而成为植物,精力凝缩而成了蚂蚁和蜜蜂,抛弃本能的脊椎动物投入思维永无止境的冒险而成了人。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任何生物都是生存环境的决定物,没有创造力或真正的创造力。柏格森将"进化"和"创造"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以张扬创造性的生命进化论颠覆了宣扬环境决定论和斗争残酷性的生物进化论,因而对道德与宗教提出了不同于天主教的看法,主张超越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柏格森的创化论以生气勃勃的思想和理想主义激情,重创了科技(工具)理性的机械论和决定论,顺理成章地推出了他关于"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的历史观。根据现代国家制度对待人的创造性的扼杀和保护的两种态度,柏格森把以纳粹德国和共产苏联为代表的专制国家判定为封闭社会,把保护人的个性和直接体验到生命冲动、直接与上帝打交道、开创历史新时代的历史人物的民主国家判定为开放社会。很显然,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论和开放社会的思想阻击了唯物的共产主义在20世纪的喧嚣。因而共产党国的教授们评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便竭尽歪曲之力,将诡辩论、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直觉主义、反理性主义等政治棍棒全打到柏格森的头上,让可怜的学生见不到比马克思可爱的多的犹太老头。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创化论表现出法国重振贵族精神的昙花一现。他独具语言文字魅力的生命哲学创建在其"绵延"、"基本的自我"、"真正的时间"、"生命冲动"、"创造性进化"等基本概念之上。其思想的法国哲学渊源始于笛卡尔的"自我"实体,却不再是"我思(疑),故我在",而是"我绵延(冲动、创造),故我在"。这套词语组织起来的思想体系,引导法国人告别唯理论大师教导的"理性思考,实验求证,操作推广"的传统,喊着"少思考,多行动"的口号,将世界变成表现创造力的舞台和材料,不惜向纳粹军队投降以换取艺术品保存。法国贵族没落。这虽然令法国人没面子,却使世界今天得以瞻仰卢浮宫的艺术珍品。
在科学的时代,哲学敲打牛顿力学的机械唯物论,只能起到暂时的棒喝作用。而科学的敲打则不同了,因为都有公式计算和实验证据,对于依靠肉眼及望远镜、显微镜、X机看世界的人而言,那就可能从某方面或整体上根本动摇牛顿力学的权威。先哲学敲打,再科学敲打,历史就这么安排的,于是有了爱因斯坦的棒喝。爱因斯坦关于牛顿力学时空观方面的棒喝,敲红了一个26岁的犹太青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到他76岁寿终正寝之际,影响力依然显著,而且越来越盖过了牛顿,名声至今显赫。爱因斯坦,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生在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着迷袖珍罗盘,六岁习拉小提琴,幼儿和少年时代从乌尔姆迁居慕尼黑,再到意大利的米兰,中学、大学就读又去了瑞士的阿劳市。爱因斯坦从小学到中学,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不爱思考的老师公开说他:"你将一事无成。"大学老师更讨厌爱因斯坦,气得爱因斯坦的女朋友胸脯更加不平。而爱因斯坦就在这不公平的对待中成就了他后来得以闻名于世的思维能力,瑞士阿劳州立中学关于"概念思考建立在‘直观'之上"的信念开启了他的大脑陆地,他学会了"白日梦"似的思想试验,在想象的时空中遨来游去,辉煌由此开始。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物理学,成绩不高不低,老师不满意。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爱因斯坦毕业当"家教"维生,通过大学同学父亲"走后门"才成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技术员。但科学冥想就在这时候建功立业了。爱因斯坦在想象中看见:两艘宇宙飞船--X船和Y船--分别以10万公里/秒和18万公里的不同速度飞离地球,同方向行驶;地球上的观测表显示,Y船每秒落下X船8万公里; X船和Y船上的观测表却显示,两船的距离每秒钟都在以10公里增加,两飞船8万公里的距离一点没变。这是怎么回事?爱因斯坦追究的结果,发现了新的时空观。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来解释,飞船上的观测表要么坏了,要么观测错了。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却另有解释:观测没错,仪表也完好,而是地球上和飞船上的时空不同了。相信牛顿时空观的老头们呵呵直笑:这个犹太小伙子的白日梦真逗。可当1945年美国空军将依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制造出来的原子弹扔在广岛和长崎,迅速结束太平洋战争时,没人敢再笑了。因为这个爆炸结果就在40年前爱因斯坦E = mc²的公式里。
公式里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30万公里/秒),c²= 9百亿公里/秒;由此公式计算可知,c²光速运动下,1克原子每秒将释放能量2200亿千卡。天!1905年,老学究拨不开的物理学乌云,犹太小青年轻轻一拨就开了,取得三个辉煌成就:1、"光量子"理论;2、狭义相对论;3、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基于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之上,得出时钟变慢、尺度缩短等结论。10年后他再提出广义相对论,告诉世人:没有万有引力,只有因质量而弯曲的时空。当时又讥嘲很多,可爱因斯坦据此预测的1919年的日全食为观测结果所证实,就此登上20世纪物理学的顶峰。马克思30岁宣布共产党要砸碎文明世界,爱因斯坦26岁到36岁时乘科技理性之光到了四维时空的原子世界的门口。这是两个犹太青年的战斗。马克思为苏共列宁和中共毛泽东奠定了制造"原子邪弹"的理论基石,爱因斯坦为美国奠定了研制物质原子弹的理论基石。历史就这么安排的。
相对论完成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这以后近40年里,爱因斯坦一直寻找统一场理论,企望"兼并"电磁场,却最终都没有获得成功。1905年的半年里,爱因斯坦完成了三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当然这有他个人头脑比较特别的因素,但终究是历史特别安排的,所以才有石破惊天的业绩。而当爱因斯坦更加成熟,研究条件也更加好之后,40年也没能完成统一电磁场的心愿。这并非爱因斯坦突然笨了,而是历史没安排他这样干,实现在个心愿所需要的智慧给封闭了,所以他带着遗憾去世了。爱因斯坦站在原子世界门口几十年,具有思想试验的技能也不能登堂入室,这是为什么?因为类似地球和太阳系的原子时空全景,只能让神、道、佛和修炼者真正的看见。身在分子中,分子世界对爱因斯坦必有隔离。
从科学视角看,爱因斯坦很伟大。从婚姻角度看,他又很普通:两次婚姻失败(一次是近亲),还有10个情人(管不住情欲)。他曾写信给一位友人的儿子,说:"我尊敬你的父亲,因为他一生只陪在一个女人身边。这是我难以做到的。"由此可知,爱因斯坦的道德跟他的个头一般高。因此,他完成历史使命后,整个人生就在还愿和了缘,跟科学再无大关系。渐渐地他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以他的方式走入宗教式信仰中。反驳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派的"非决定论",爱因斯坦扔出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他恪守"因果律",因为他知道这是神存在和主宰世界的证据。他52岁时说:神秘主义的知识,以及"意识可以接受的最深奥的推理和最美丽事物的感觉构成了我们对宗教的虔诚。......在此意义上,我深信宗教。"他还说过:"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神","有一个无限的高级智慧通过我们脆弱无力的思维可以感受的细节来显示他自己",未来宇宙将信没有神学和教条的佛。爱因斯坦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很多证据显示:没加入任何教会和寺庙组织的爱因斯坦,中老年之后,通过理性的认知,一步一步地与佛结缘。
从英国牛顿到德国、瑞士、意大利再德国的飘来泊去,最后成为美国永久公民的爱因斯坦,科学的实验和演绎式理性智慧通过教育的普及已进入平民社会。这才有了缺少牛顿那种高雅贵气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一样能有巨大的社会贡献。社会精神就这样在20世纪发生了越来越平民化的演变,成就了美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