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3-14 23:28:13作者:
博尔赫斯有一首诗,题为"愧对一切死亡"。读这些诗句,让人深感震撼,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死亡可能比博尔赫斯所感受到的更加"一切"。"一切死亡"就在我们周围发生着:清新的空气在死亡,清澈的河水在死亡,斑斓的树木花草在死亡,鲜活的各类生命在死亡......
与这些死亡相伴随的是我们心灵的死亡。我们不会同情了,因为同情可能让我们上当;我们不会爱了,因为爱是要付出的;我们不会欣赏美了,因为我们失去了那份闲暇的、渴望捕捉美的心境。没有同情,没有爱和善良,没有美,不就是我们自己的死亡吗?
也许,现代人对羞愧的感觉已十分陌生,他们不能理解博尔赫斯的"愧对一切死亡"是这样一种内心感受:当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陷于困境之中时,我却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使我难以承受;我的爱一无所得,这是由于我心中的爱还太少,我对出现在周围的虚伪和欺骗无能为力,是因为我本身还不够真诚。
今天我们的不幸在于,能够做这样的自省太难了,"人们醉生梦死,放纵地生活,人们非常不负责任地生活:人们恰恰将这叫做‘自由'"。是什么让人们如此肆无忌惮?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多数人的不幸并非他们过于软弱,而是他们过于强大--过于强大,以至于不能注意到上帝"。我体会,这不是要我们现代人回归到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之中,而是呼唤我们在内心培育出对待万物的敬畏之情,从而能将对自己的爱、同情扩展到自然、他人,扩展到一切生命。就此而言,"愧对"的情感意味着面对苦难、面对"一切死亡"时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