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人言”真的不足恤吗?温家宝先生应当慎重引用古语、诗文

民主先声186

作者:郭泉 发表:2008-04-17 17: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温家宝先生3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八处引用古语、诗文。中国古语诗文对一般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东西,就更别说外国朋友了。至于温先生在引用古语、诗文中的错误,能够发现并敢于指出的,我想除我之外,不会有第二人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天温先生引用的八则中国古语、诗文:

一、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三处引用古语和古诗句:
1、"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

二、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三、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两处引用古诗句:

1、"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 "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全诗是:"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堩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篱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四、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语: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2、"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三品纤穠》。

先来谈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的出处问题。温家宝先生这样说:

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的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欣赏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诗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两个。一是南朝梁钟嵘《诗品》,一是唐人司空图的《诗品》。

钟嵘(468-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萧刚纪室,世称"萧纪室"。历时十余年,写作成《诗品》。钟嵘《诗品》成书年代大约是梁天监十二年,《梁书》本传中称《诗评》,《隋书•经籍志》中或曰《诗品》,唐宋时二名并行,宋以后,《诗品》一名渐次流行,直至今日。该书品评了自汉魏到齐梁共120多名作家五言诗之上下优劣,故称《诗品》。钟嵘仿照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和刘歆《七略》的品论方法,把诗人分入上中下三品,每品又依时代先后次序排列,一一予以品评,每品为一卷。   

现存最早全本为宋代张如愚辑的类书《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流行较多的是明代胡文焕《津逮秘书》本和清代《学津讨源》本。注释本有许文雨的《诗品讲疏》、陈延杰的《诗品注》、吕德申的《钟嵘诗品校释》等。
唐人司空图的《诗品》由二十四首四言诗构成,后人为区别于锺嵘的长篇诗评散体著作《诗品》,称司空图的《诗品》为《二十四诗品》或《诗品二十四则》等。该文成文年代不详,也有学者认为该文非司空图所作。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黄巢起义后,隐居山中,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哀宗李祝被弑后,绝食而亡。

温先生所言"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三品纤穠》,全文如下: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由于《诗品》这一名称从宋代开始就特指钟嵘《诗品》,故本人认为,温先生以后在引用"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时,还是称出自《二十四诗品》或司空图《诗品》更严谨些。

我们再来看看温先生所言"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里的"中国"到底是什么?
在说宋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郑思肖的时代,南宋到底发生了什么?郑思肖(1239-1318),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太学生,南宋末年画家。元兵南下,曾上疏论国事。宋亡后,隐居苏州佛寺,终身不娶。极重气节,不忘故国,宋亡后,坐卧不北向。画兰不画土,根尽露外,人问何故,他说"地为番人夺去,汝犹不知耶?"他的名、字、号都寓有怀念故国(赵宋)之意。作诗也多表达故国之思,在当时诗人中,是最少顾忌的一位。

在南宋沦陷后的许多年,大批遗民沉浸在心灵创伤和悲痛中。其中一些坚决不与征服者合作的特立独行之士,思念其故国和失去的美好家园,怀着对征服者和奴役者的无比憎恨,用他们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时代心灵的创痛与荒芜。郑思肖正是这些不服从、不合作者中的代表。

如《德祐二年岁旦》"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过徐子方书塾》"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等,直明心迹,毫不掩饰。

由此可知,这里的"中国"其实是指被元人侵占的中原。在中国古代,"中国"指"京师"或"中原"。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驷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同意。初时本指河南省极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史书•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到了19世纪中叶,"中国"才专指我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所以,宋遗民郑思肖诗中之"中国"与台湾毫无关系,相反,如果这诗让蒋介石、蒋经国、马英九三先生引用却正合适,因为大陆对中国国民党来说是"失地",是"中国",而温先生引用却很不合适。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温先生引用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温先生的意思是说他的"解放思想"遭到了反对,但是温先生表示,他不怕这些"劳什子"。

但是,我要问的是,温先生你解放了什么思想呢?中国共产党你们解放了什么思想呢?

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2008年3月19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先生说:"中国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人大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人大工作,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针对这样的状况,人民发表自己的不满言论是一种完全正常的民意。
"人言"有两种,一是坏人对好人或好事情的诽谤,这当然要"人言不足恤"。
但是,还有一种"人言",那就是好人对坏人或坏事情的批判,当政者还坚持"人言不足恤",那就是无耻了。

我们来看看王安石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个"三不足"的。
"三不足"论跟宋朝改革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支持改革的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在1069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法。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这里顺便说一下,我2007年向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三先生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却遭中共不法抄家、革职、下放。)

由于新法中关于土地改革影响到拥有大批土地的官员,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反对势力一直都用"天变"来恐吓宋神宗。有的说"天灾屡见"是王安石久居庙堂"唯务改作"所致,有的"天时未顺,地震连年,四方人心,日益摇动",是搞了新法的结果。御史中丞吕诲下个结论:"如安石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反对派还认为王安石新法违反了"祖宗成宪",而"祖宗成宪"必须要"谨奉",反之就是大逆不道。另社会上流俗之言纷纷,"豪杰有力之士,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据《长编》卷二百一十:上谓安石曰:"人情如此纷纷,奈何?"

可见,王安石变法的艰巨,所以王安石才坚定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信心。原因很简单,因为,此"人言"属于坏人对好人的谗言。
那么,对温先生有什么"人言"呢?3月16日,十一届人大选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959张有效票中拿到2926张赞成票,算是高票当选。只有21张反对票和12张弃权票。这33张不支持票怎么会让温先生说出"人言不足恤"的狠话来了呢?

目前,中国老百姓最多的怨言是物价飞涨、失业下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这才是中国最大的"人言"。

唐太宗尚知:"立国,先须存民;国家富庶,先须百姓衣食有余。民怨不除,乃国之大患,其它俱不足道也",我们的温总理怎么能说"人言不足恤"呢?
如果说,温先生针对的是反对"解放思想"的"人言",那就更大可不必了。因为中国人民最渴望中共解放思想了,怎么可能人民会反对中共解放思想呢?
当然,根据我的调查,反对中共解放思想的只是少数中共内部的"左"派权贵势力而已。但是,人民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绝对大过中共体制内的"左"派反对声音。

对改革者来说,"人言不足恤"的"人言"是指反对改革的声音;
而对不改革的人来说,"人言不足恤"的"人言"是指要求改革的声音。

那么,中共现在是改革者吗?

君不见,经济改革养肥了权贵者,君不见,政治改革再后推了三十年。
不是改革者而敢言"人言不足恤",此"人言",无他,惟"民怨"也。

昨天,刚刚看完今年初新拍的热播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三之邗沟魅影》,顿觉剧中社会的黑暗现实与今无二。剧中扬州的地方官勾结权贵黑恶势力铁手团,劫夺朝廷官盐,再高价卖给卧虎庄黑盐商葛天霸,由葛天霸分发给各地不法盐商,最后高价卖给老百姓。原先只值20文一斗的盐,卖给百姓竟暴涨到五六百文一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反观今日之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异乎?各地方政府把土地高价卖给黑心开发商,开发商再把房子抬高价格卖给炒房者,最后卖给老百姓的房价就暴涨到六七千、一两万甚至十几万一个平方......剧中最后狄仁杰终于消灭了铁手团,惩治了贪官,老百姓又可以吃上便宜的食盐了;可是今天中国的狄仁杰又在哪里?!老百姓又什么时候才能住上便宜的房子呢!

对今日之百姓而言,苛政酷法使得人民只敢"人言"不敢"行动",而政府却来个"人言不足恤",呜呼!"民为政本,民顺则国兴,民怨则国不长久",古人皆知,而温先生不知,吾国不幸久矣!

中国新民党代主席  郭泉
QQ:115659144  手机:13151423196 邮箱:[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Skype:gwnguoquan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原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