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痛!北京女孩挤城铁经历(图)

作者:剑门碧玉 发表:2008-06-16 21: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每次上下班高峰坐城铁,我都觉得自己不是人。

说"坐"不如说"挤",说"人"不如说"肉"--被揉圆搓扁,而且弹性韧性都超强,有点儿像小时候看过的《巴巴爸爸》,可以随着有限空间任意变形。

同事苦劝我练瑜伽,我乐:咱天天都在城铁车厢里练高温瑜伽!

上车之挤

城铁总晚点,晚点原因是车门关不上--肉也是有体积的。

此时特感激身后能推我一把的那位。一天,车站工作的大妈,双掌推我后心,右膝顶我后腿,生生把我送上了远行的列车。我当时胸口一热,双眼一黑,坚信这位大妈肯定练过内功。

如果没人推,我常会非常斯文扫地的一把揪住前面的不管谁,贴上去,死不撒手。曾有一女横眉立目喝我:"别抓我男朋友!"我一脸无辜的看她,手上一点儿没放松--背后的车门还没关上哪,我可不想成为第二天报纸上的事故女主角。比我表情更无辜的,是该女的男朋友。要命的是,就算出尽百宝,也未必上得去。

倒霉的时候,连挤3趟车,竟然还在站台上。

还有一回,刚坐了一站,就在第二站被挤下去了。

更有若干回,因为忍受不了车厢里的百味杂陈,我自动缴械投降,下车遛达了1小时才回家。

下车之挤

下车,跟上车一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那情形让我想起中学生物课上学过的草履虫分娩--下车的和不下车的要以贴面舞的姿势交换位置,全车人体似乎凝结成一块颤悠悠的的凉粉儿,左摇右晃,东奔西突,然后被挤着分裂出一个人,又一个,第三个。。。。。。

出门的闸口是另外一个考验。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只设计那么几个闸口,明显低估了首都人民挤城铁的热情。一旦遇到那么一两个使用不熟练者卡壳,立即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我曾在上班高峰遇到过知春路站闸口失灵,等待出站的人越聚越多,开始是看表,继而是抱怨,然后是声讨,最后有人振臂高呼:"开闸!放人!"此举立即得到响应,百十号人奋臂出袖,高喊:"放人!放人!" 一时拳头乱晃,煞是壮观,感觉如同拍五四历史题材剧。当然,我也客串了群众演员,嘿嘿。

挤的优越性

说起来,挤也不是一点儿好处没有--迄今为止,我这么大咧咧的人竟然从来没在城铁上丢过东西,也是一奇迹。

推测一下:小偷的手基本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牢牢限制在身体两侧,想平移一下都难,想伸到自己口袋里都得较劲半天,更别说进别人口袋了,即使真能伸进去,想掏出来也是一绝对挑战,更别提迅速转移撤退了。更何况作为自由职业者,小偷挤城铁的动力肯定不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另外一条,是平常不用买报纸--身边人手中明晃晃的白纸黑字就在你眼前晃悠,距离亲近得让我这个300度近视眼可以反方向读懂内容,有时候,我左边是《精品购物指南》,右边是《京华时报》,有时候,左边是《法制晚报》,右边是《足球》,顺便还能听到后面人IPOD里放的周杰伦。

如果你更狠一点儿,冬天也不用穿大衣,只要能挤上车,全车人的大衣好像都是给你一个人穿的。

我热衷挤城铁的另一个技术性原因是,如果你在高峰时期开车上过北京大街,就会明白城铁是一种多么高效的交通工具了。猪开车上下班的后遗症是得了足底筋膜炎--刹车踩太多的缘故。

城铁故事

尽管清楚的觉得,挤上车时,距离我最近的是另外几块肉,距离我最远的是人的一点点小尊严,我仍然咬着牙,在城铁里东奔西突,并阿Q般的给自己找到更有趣的理由,比如,我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支撑,半悬空而立,稳如泰山的看周遭的故事,这些故事,可是在巴黎、伦敦、香港,或者马德里的地铁城铁上都很难看到的。

某次,刚有一个宝贵的座位空出来,立即有两女同时扑上去抢,1/30秒后,一女坐在另一女膝盖上,我才知道原来人的反应速度可以这么快。

某次,车一开动,全车人集体朝后倒,只听后面一浑厚的东北口音炸雷般响起:"干哈呀,没看见这儿有银啊,挤啥,找打呀!"大家于是迅速换上一脸的面无表情,明示这事儿跟自己无关。我身边俩文弱男青年窃窃私语:"看来今天的城铁还不算挤。""怎么讲?""挤的时候人都一动不动,绝对可以抗拒惯性原理,根本不会出现摇晃现象。"

还有剑拔弩张的某次,一彪形大汉站在车厢门口,高声叫骂:"孙子,你挤完人就想走啊你,有种你给我下来!"车厢里,隔着三层人墙,一瘦男笑眯眯答:"我实在下不去啊大哥,要不你上来?"壮汉硬是挤无可挤,无计可施,路过人均偷笑,此举恰似诸葛亮隔着江骂周瑜,全因距离不仅产生美,还产生安全感之故。

也有情节比较言情的。某次,一女手里的矿泉水泼撒而出,对面某男避无可避,全数笑纳,我眼睁睁看着这俩从道歉到聊天,4站之后,携手下车了。看来城铁比较适合男女培养感情,建议情侣挤上来培养一下什么叫二位一体。

车厢之外的续集

下雨的时候,地势低洼的城铁站,比如霍营站外,总成一片水乡泽国。夏天的一个傍晚,出站人群形成一支蜿蜒漫长的队伍,人人都像羚羊般在一个又一个沙袋上敏捷的跳跃前行,旁边的工作人员犹如抗洪抢险般,将更多沙袋扔到水坑里,一边还在组织群众撤离:"快,快!"只要有人稍迟疑,就会被跳跃而来的后人毫不犹豫的撞进水坑,其惨烈,丝毫不比角马群渡河大迁徙逊色。

不下雨的时候,最具挑战性的城铁站是龙泽。

从西到东,无路可通,无论老弱孕妇幼,无论绅士淑女,一律要爬上并且横穿一座坡度至少75的铁路桥,狭窄崎岖的石头台阶犹如华山天险,仅容一人通行,人多时,上下方向均排队,人人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死无葬身之地。透过侨上水泥板的缝隙,十几米下高速路上汽车穿梭,幸运的话,能碰上两列火车就在身边对开,呼啸而过,衣服头发乱飘,此时我总把自己想象成小众文艺片中的角色。而每逢雨雪,看大家托儿挈女,背包撑伞,我都觉得像在看抗战期间的逃难片。

一点心得

挤了那么久城铁,也颇有心得。

比如:夏天穿长袖比穿短袖好挤,冬天穿尼龙绸羽绒服比穿羊绒大衣好挤;包抱在前面比背在后面好挤,穿着高跟鞋比穿着平底鞋好挤--但要对由此产生的肉体伤害和人际纠纷有充分准备。如果你运用了以上所有伎俩,还是没法上车,那我建议你先向反方向坐一站,然后再坐回来,这叫"以退为进"。

说了这么多,如果还你问我城铁到底有多挤,我想应该介于高峰时刻的300路公车和春运时期的北京站地铁之间。

以上是我丰富城铁生活的一部分,你觉得好笑吗?我也微笑,却觉得有些悲哀。

我是个很笨的人,能熟练使用的最复杂电器就是手电筒。所以,也许,高峰期间在城铁上多挂两节车厢,或者修座过街天桥,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难的技术问题。

------------------------------
真是一部血泪史啊! 北京上下班的跋涉有多苦

看到一篇好文,情真意切,不禁传上与各位同"赏",大抵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感同身受吧~~~~好在,现在我不用这么辛苦的行动了。最近的一次"噩梦"出行,是半个月前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一次活动。

那天7点从家出门,7:15打上车,原本想一跑飙向天安门;后在司机的劝说下,改成到大望路坐地铁。7:40左右到地铁,等地铁大概花了10分钟,7: 45来了一地铁,结果竟然没挤上去,5分钟才坐上地铁,在里面那个叫一个挤啊,毫不夸张地与一堆陌生男人"贴身热焐",完全动弹不得,一度有些喘不上气来。看着那些到国贸上班的"白领丽人"们更是惨不忍睹:精致的妆容上冒着臭汗,漂亮的套装被挤得七扭八歪的,重重的包包紧紧抱在胸前,细细的高跟鞋几乎凌空站立......经过这样一通挣扎,将近两个小时后到单位,这上午能不能缓过劲来,都单说了,哪还有什么所谓的生活热情。

也许你会问,既然是"白领丽人"干嘛受那份罪,"打的啊",可谁能知道,且不说早高峰时的拥堵程度,就说顺畅的情况吧:以我自己的亲身体会,从住的地儿到北大,单程55-65元之间,一日两趟也就得120元左右,试想一个月下来就得2400-2800左右,以交通费占收入1/5的比率来说,那收入就要求在 12000以上。试问在北京,有多少工薪的月工资在12000元以上的呢???......这当然有些极端,可是在北京工作的人,住处与单位之间的路程在20公里以上的,绝不在少数,其中的苦,那真是一部血泪史啊!!!!!!!

公司搞清洁的阿姨听说我住通县,异常同情:"那你每天得多早出门啊,怎么着也得六点半吧?"她认为我从通县到国贸,路上需要两小时。其实,这段路约23公里,一路高速公路过来,开车通常半小时也就够了。阿姨的盘算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上班时间,从复兴门到国贸,9公里,长安街那么宽的路,怎么也得走一个钟头。

其实,即使每天有两个小时消耗在路上,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抱怨的。公司里几乎没有谁上下班用时比我更少,而且,大家可以接受的时间是,上下班时间加在一起在三小时之内。我的同事们如此不计较,是因为不坐班,即使在规定必须上班的日子,也完全可以避开传说中的上班高峰。我的上司上班只要10分钟,住得近加上交通方便。这样的幸运儿存在的好处是,让大家对优质生活有更多向往。

同时,作为一个可以不坐公交车和地铁的人,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比如看到这样的帖:早上7:10出门,坐公共汽车到霍营,换城铁;到东直门,然后换乘环线地铁,15分钟到建国门;再换乘一线地铁,坐到国贸,出来要步行10分钟,以及等电梯之类的,进了公司大门正好是8:45,已经在准备开早会唱歌了。

在北京,不断地换乘和倒车,比拉长距离和时间更磨损人。那些需要不断换乘的人,尤其是女人,每个早上要被散发着各种味道的人潮吞吐几次,总是有人在地铁上吃早餐!空气流通不畅,异味经久不散。天知道,要获得多强大的职业成就感,才能平复被如此严重打击的虚荣心。如果没有私家车,上班路上穿高跟鞋是不匹配的。如果公司打卡,脚的惟一任务是一路狂奔。

也许你刚觉得开车上班不错,就有人告诉你:不!美国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名司机如果每天开车1.5个小时,他在驾驶过程中吸入的柴油颗粒和超细颗粒的数量,占他一天所吸入污染物总和的33%~45%。他们说,开车上班很可能是你一天中最不健康的行为。

不开车,也不坐公交车。我的一个朋友也这么想。他住南三环,上班在中关村。他在公司旁边的大学公寓里租了个床位,每月300元。省了上下班的车费和时间。但同屋另五个床位不断换人,他不得休息,又全无安全感。两个月后又住回去。他的第二个解决方案是电动自行车。夏天和秋天还好,冬天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能量不足,他现在想去驾校报名学摩托车了。但考虑到北京的天气和空气,这些方法都是不适宜女人的。他即将结婚,房子买在北五环,老婆上班在国贸。每天晚上,两人各自吃过晚餐,在长距离的公交系统中跋涉之后在家中相见:"我们通常先睡一觉,再亲热。"

昆德拉说:"我们在生活中因其轻快而选取、而珍重的一切,于须臾之间都要显示出其令人无法忍受的沉重的本来面目。"

这个须臾之间,可能是地铁票价降为2元公交车调到4毛钱之后的恐怖之挤,可能是公司远迁的通知,可能是上班长征中突然产生的荒谬感,也可能是前台那个新的指纹打卡机。

每天花3、4个小时在路上,真的是一种浪费。而且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不体面和受挫感。如果这种上班生涯还在继续,除了说明这份工的重要性之外,也没什么好说的。一个上海的朋友住恒隆附近,每天先半小时地铁到班车站,然后坐一小时的公司班车到南汇上班。她最近开始不满意这每天三小时的消耗,但已经做了五年,职位和薪水都不低。我想她至多也只是抱怨一下而已。

上班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制度。即使逃脱了这个制度,也无法逃脱工作。只是我现在不确定,人生难道就是为了工作吗?但我还没想出来,比工作更有趣、又能饱两餐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