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有目共睹: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在教育经费和师资、教学方面大大优越于农村普通学校,双方的差别几乎是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农村普通学校出身的学生到了高考录取的时候,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不会因为他们是来自条件很差的农村地区而给予照顾,做出一些补偿,反而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歧视。在获得跟城市考生一样的分数的情况下,来自农村地区或中小城市、城镇的学生只能上比大城市的学生次一等或两等、三等的学校。
中国教育体制的歧视性制度多年来一直受到强烈批评。然而,多年来,中国政府对这种批评置之不理,不予回应,不承认也不否认。不过,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宣传要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回应了批评者的批评。中国政府采取的促成教育公平的一个主要措施是免除城乡学校学生学杂费。
但是,在高考录取和教育经费和师资、教学方面,大城市跟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巨大差别依然存在。于是,设法转学,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就读,就成为许多家长的共同行动。
中国依然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随著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加速扩大,在教育方面的城乡差距尤其明显,因此,农村转学潮受到格外的注意。
*城市欧洲化 农村非洲化 两极大分化*
中国官方的光明网星期五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感叹中国"城市欧洲化,农村非洲化;" "转学潮"一方面加速了城乡学校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学校间的"两极分化",其结果就是"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
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中国需要对中国城市和农村教育差距巨大进行认真彻底的反思:
"中国的整个的政策是个城市政策,是忽视农村的。就拿医疗,住房,教育这几个主要方面来看,中国政府是眼睛放在城市上头的。"
中国人传统上重视子女教育。中国众多的公众对教育不公的问题非常有意见。然而,到目前为止,如何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基本上达到教育公平,政府还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