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咖啡厅1月21号晚间发生凶杀事件,受害人在校园咖啡厅众目睽睽之下残遭斩首,凶案嫌疑人25岁的朱海洋和22岁的受害人杨欣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美国警方正在调查杀人动机和经过。
记者从网络上搜索到的嫌疑犯、博士研究生朱海洋在大都会(ThatsMetro.com)上的博客,朱海洋1月7日最后一篇博文隐含不满情绪。文章披露了凶案嫌疑人近期以来股票亏损、学业前途渺茫,因此与受害人的感情纠葛可能成为其走向绝路的导火索。
朱海洋在这篇题为《股票大蚀,最近很烦,都想杀人或自杀》的博客文章中写道:"我的股票也亏损很多,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可能要吃咸菜3年了。现在有点后悔莫及,农业经济学这个专业很没有前途。而她,也让我的烦恼雪上加霜!"
根据对这一博客的分析以及该校认识他的网友留言,这篇博文的真实性很高。
据了解,警方搜查了两人住处,目前正查阅日记、电话记录、电脑内容,進一步了解包含行凶动机、两人关系等,但内容仍无法公布。目前,凶嫌朱海洋已被控一级谋杀罪名,被关押在弗吉尼亚州蒙特马利县监狱,不得保释。朱海洋已有暂时的指定辩护律师Stephanie Cox,承办本案的检察官为Brad Finch,第一次开庭时间预订为3月5日。
据美国之音报导,杨欣是北京人,1月8号刚从中国来这所大学就读,是会计专业的研究生。
凶杀事件发生在1月21号星期三晚间。警方在晚间七点零六分截获学生报案,声称有一名女学生在学生中心的咖啡厅遭到攻击。警方在一分钟内火速赶到现场,没想到受害人的头颅已经被割下。
根据警方的说法,目击者指出,朱海洋和杨欣在凶案发生时并没有争吵的迹象,两人当时正在咖啡厅里喝咖啡。杨欣原本就住在学生中心里。不知何故,朱海洋突然掏出一把厨房用的大刀,凶性大发将杨欣的头割了下来。陆续有两名目击者打电话报警,警察到现场发现了浑身是血的朱海洋和杀人的凶刀。最先抵达现场的警察形容凶杀现场令人"毛骨悚然"。案发时大约有七个目击者,警方还在收集他们的证词。
朱海洋目前被控一级谋杀,收押在案,不得保释。当地电视台报导指出,杨欣的母亲人在中国,美国方面已经通过电话通知这个噩耗。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言人欣克尔表示,这起惨绝人寰的凶案无疑地惊动了校方和全校师生。他说,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有很多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尤其多,这起事件让校方非常担忧国际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学校的记录显示,朱海洋是杨欣的紧急联络人之一,说明了两人原本就认识。美国福斯电视台报导指出,认识杨欣的朋友说,她经常出席国际学生的社交活动,很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校方的国际学生中心的干事贝塞克说,两人最近才认识,朱海洋帮助杨欣融入学校。杨欣认识的人不多,所以将朱海洋设为紧急联络人。当谈到对两人的印象,贝塞克说,杨欣是个甜美的年轻女性,而朱海洋是个有礼貌的年轻人。
朱海洋是在去年秋天入学的。警方表示,学校和警方都没有他心理异常的相关记录。警方还在调查犯罪动机。同样是研究生的斯坦顿见过朱海洋几次,他说朱海洋性格开朗外向,完全不敢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
但有外电报导指出,朱海洋的房东威尔-西格透露,"朱海洋十分粗鲁和好斗。"西格曾就朱海洋在地毯上乱放火柴与其争吵。西格说,"我曾向一名当地警察反映过朱海洋这个人,朱海洋总是给别人找麻烦,他简直就是公害。那名警官说他无能为力,让我去找学校的负责人解决。"西格后来找过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负责人,但是朱海洋听不進任何忠告。西格还称,大约在1月12日,朱海洋带着一名年轻的中国女孩来找房子,女孩自称是1月8日到校的。当时朱海洋曾想帮她挑选公寓,但是女孩并没有提供相关证明,随后两人离开。
美国之音报导指出,这起凶杀案震惊了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尤其在中国留学生社区里引起莫大的反应。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表示,同学们对此都心有馀悸。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2007年发生校园枪杀惨案,南韩学生赵承熙疯狂开枪杀死了32名师生后举枪自杀。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校长斯特格尔说"这让我们想起那次屠杀,我相信很多人会很痛苦"。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当时的应变措施遭受各界批评,因而此次校方在案发半小时内发送了六万通短信警告学生注意自身安全。校方发言人欣克尔表示,这次是一起独立事件,但校方将会加强防范悲剧再度发生。
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有感而发说,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心留学生团体。他说:"我觉得如果有更多人来关心大家心理的健康,能通过一次一次的事情,就是这些校园暴力事件,来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觉得就有意义。"
来源:ntdtv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