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们一下又联想起山寨国男足。一直盛传男足不像一支浑然一体的职业球队,而像金庸笔下的门派众多的江湖。据说球员们心理上抱着"江湖上不能没有大哥"的想法,根据情趣等各自加入一个圈子,大将军、董事长等大腕各率领一个,形成可与教练叫板的山头,自己决定训练还是不训练。这种感觉在当下的确很好,至于是否最终演变成所有球员、官员、球迷们共同的伤心事,管它呢。这样的球队当然只能在国内华山论剑了,不用去欧美,见到日韩球队就溃不成军了。
追溯历史,远自东汉末年袁绍、曹操、刘备的凑合,中自隋朝末年瓦岗寨各路英豪聚合,近至蒋介石麾下大小军阀的乌合,都大体上如此。不过这种"小人同而不和"式凑合、聚合、乌合的江湖传统在古代是受儒家"君子和而不同"仁义道德遏制的。党文化部落人连体不连心,心难合作,极缺协商素养。
当代人"连体"式的合作,是筷子式的捆绑合作或手指撮合。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工农领袖去工矿和乡村发动工农运动时,就拿折筷子来动员,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并一起就不那么容易折断,信此理的工人或农民便起来了,或罢工或分田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对读书人用一个"人多势众"的成语,就可以心领神会了。每餐吃饭,我们拿两根筷子去夹菜和拨饭,更是对撮合行为注释。
折筷子喻合作道理还有折树枝、折箭等多种变式。折筷子、折树枝、折箭等,宣传的道理简单明了:个人身体是软弱的,合在一起才坚强,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渴望很多人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大帮会、大党派、大民族、大国家。一句话,我们喜欢人多的大群体--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多能办事。我们不求个体强大,惟求群体强大。
由此可见,说中国人不好合作、只会窝里斗,并不符合实际。中国人从古代皇朝到中华民国,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倾向很明显:聚餐时总是替别人挟菜,把好菜挟给别人;聚会时总是让别人先坐,把好座位让给别人。中国人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不喜欢孤伶伶的一人生活,村落生活使凑合成为文化传统。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合作首先是古代农民的劳作和生活需要,例如修水库和械斗。
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有很多类似说法,诸如"柴多火焰高、土多好打墙"等,还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扶船能过山"等,更有"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百事靠人多,牌轩抬过治;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人不众,帽不压风",等等。类似道理在古代全世界都在传播:越南有"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蒙古有"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伊朗有"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日本有"只扇动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阿尔巴尼亚有"一个手指握不成拳头",等等。由此可知,"人多力量大"之类格言说的是古代人类的智慧。
很多时候的确是人多力量大:农民起义推翻腐朽王朝,民主选举选出政治贤能,等等。但人多的局限也很明显,也有很多时候人多反而没有力量:"三个和尚没水喝"、"大锅饭吃倒国企"、"国企被私企兼并"等,更有隋唐之交李世民3500人打败窦建德、王世充10万兵马的虎牢之战,等等。还有当代两三个歹徒破刀洗劫大客车,而这时候真正需要的不是人多势众,而是一个敢把车开进公安局的司机。
欢迎英勇无畏和有使命感的仁人志士共同来参与未来中国网络大学的创建。
招生报名点 http://www.ufuturechina.org/Forum/viewforum.php?f=8
教师全球海聘点http://www.ufuturechina.org/Forum/viewforum.php?f=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