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作者简介】
王和卿,与关汉卿是朋友。后人称其为"前辈名公"、"学士"、"散人"。其散曲善用夸张,描写事物形象、生动,颇富于幽默感,有时甚至滑稽。《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字句浅释】
仙吕:元曲宫调之一。醉中天:曲牌的名字。咏大蝴蝶:这首散曲的题目。解题:在这首非常有名的散曲中,作者用几乎是荒诞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只大蝴蝶的形象,并赋予它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庄周梦:庄子说他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自己都不明白是庄子梦中化蝶、还是梦中之蝶化为了庄子。谁道:谁能料想到。风流种:指处处留情、贪好女色的男子。唬杀:即吓煞,吓得要死。
【全曲串讲】
大蝴蝶蹦出了庄子的梦,两支翅膀驾着浩荡东风。
三百座著名花园的花朵,竟被它一个个采得空空。
谁知道它是个风流逆种,差点吓死了那些寻芳采蜜的蜜蜂。
它轻轻儿搧翅飞动,就把一个卖花人从桥这头搧到了桥东。
【言外之意】
据记载,公元1260年左右,在元都"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和卿)赋[醉中天]小令"。可见作者所写的大蝴蝶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其原始根据的。而且作者在写了这首小令之后,知名度又增加了许多("由是其名益着"),可知这首小令在当时就很有些轰动效应,难怪后人始终把它看作元代散曲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一开篇就出手不凡,从颇具哲理的"庄周化蝶"这一著名典故中,为自己的大蝴蝶找了个不同凡响的出身:它是从庄子的梦中破梦而出的异种,根据典故内涵,其实就是庄子的化身。有了如此神秘的血统,以后无论作者把这蝴蝶写得多大、多怪,都是合情合理、不足为怪的了。
于是作者让自己的蝴蝶驾起东风,乘风而去,简直就象庄子描写的两翼遮天的大鹏鸟一样。如此大、如此怪,但它却没干一点好事:把三百个大花园里的花儿全部采空;把以采花酿蜜为天职的蜜蜂们吓得魂飞魄散、四处奔逃;还专门把一个可怜的卖花人一翅膀搧到河对岸去了!看来这大蝴蝶身躯如此大,心胸却非常小,妒忌心满强的:就因为小蜜蜂们和卖花人采了那么一点点对它来说微不足道的花儿,它就要对他们惩罚和警告一番!
这只大蝴蝶显然是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而且其中的某些喻义也很明显。比如说,它很大、很有力量,无论是它的同类小蜜蜂,还是非同类的卖花人,都远远经不起它的一击;而且它是专门干坏事的,特别是"采花"一类的坏事。因此,这只蝴蝶肯定是用来比喻有权,或有势,或有某种超常能力的坏人的。
但要再進一步坐实比喻的对象或具体的喻义,就很困难了。由于作者和关汉卿是朋友,而且经常对关進行语言上的讥嘲和戏谑,关汉卿又始终胜不了他,因此有人猜测说,作者可能是借咏大蝴蝶,对关汉卿寻芳采花的风流生活進行善意的戏谑。但也有人说,这只大蝴蝶是为那些有权有势、任意污辱妇女的"花花太岁"们画的肖像。联系到当时元朝初建的社会环境,这种说法也绝非牵强附会。
然而,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即使当初的产生是起因于某一具体事件,一经广为传播后,它的内涵就可能超越其原型事件而变得远为深刻和宽广。因此我们不必非要找出一个准确的比喻对象或者喻义来,那样可能反而限制了作品内涵的使用和发展。我们不妨广泛的使用这一类故事于任何自己觉得相似的场合,如果真有谁一听就脸红脖子粗的自己跑来"对号入座",那这个故事就是为他写的。特别象今天的中国大陆,你把这种故事一讲,肯定会有人来 "对号入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