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丁观鹏 纵33、横1635厘米 纸本 设色 卷(局部)
《法界源流图卷》是丁观鹏,奉乾隆之命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所画。他将宋代大理国的描工张胜温所画的《梵像图》摹成两卷,第一卷名为:《蛮王礼佛图》,第二卷为:《法界源流图卷》。这里论述的,便是第二卷作品中的局部(见图)。
纵观此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气势磅礴!
内容主要描绘的是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法会、禅宗六祖和十八罗汉等形象。每个人物无论从装束、姿态、大小还是表情上都各具特色。
佛祖释迦牟尼居于画面的中心,他坐卧于佛案上,身穿宽大的佛袍面向观者,代表着佛界的最高权威。他神态平和而威严,似乎世间的一些都在其掌控之中。他身后的佛光照亮了天地万物,作者巧妙地运用放射性的波纹线条来表现背景,正好与佛光的发射性结合起来。
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些线条穿过树木,透过腾腾的云气一直延展下去,也许正在向世人暗示佛法的无边。
周围人物各居两边,有的为侧面,有的为正面;有的呈坐姿,有的呈立姿;有的宽袍长衣,佛带飘逸,有的袒胸露腹,盔甲满身。有的面容俊逸温和慈善,有的瞠目立眉叱咤狰狞。
表现手法真是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变化,他们都是聚集在佛祖身边,手拿法器各居其位,时刻待命。观此景象,也许你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量在感召着你,那普照的佛光会一直射进你的心中,与你的心灵产生一种完美的契合。
此画为横幅巨制布局谨严饱满。在构图方式和人物设置上,除了微小的部分有些变化之外,整体气势冲和一致。甚至有的地方比原作更加集中,用笔更为健劲有力。
比如:图中以释迦牟尼为中心,运用对称的构图方法,把众多人物分别聚集两边,彼此又自有其序,既有连续性又有独立性,这就是虽然人物繁多但无一点杂乱之感的原因。
尽管人物姿态各异,但总的来说都是朝向画面中,使得画面充满着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技法上,此卷以重设色大描金的方法画成。运用刚劲有力的“细铁线”,人物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才能。
丁观鹏(生卒年月不详),顺天(今北京)人,雍正时供奉内廷,善画道释、人物和山水,画风工整细致,乾隆十九年仿过顾恺之的《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