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 山是云南著名的道教名山。早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天师创立的五斗米道就曾传入巍山。三国时期,孟获的兄长孟优得到异人传授的仙书,在巍山隐居修行,后以方术 济人。《新纂云南通志・释道传》载:“汉,孟优,蒙化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常往来澜沧、泸水间,得异人长生久视方药诸书,随处济人。后 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军中误饮哑泉,辄手足四禁不语,或谓优有良药,使人往求之。优進仙草立验,亮惊异之,与语人:天运会深有契。后入峨眉山,不知所 终。其子孙于元时,赐姓孟。”根据现存资料,巍山道教在唐朝时兴起。唐初,洱海地区出现“六诏”,其中的蒙舍诏在巍山境内,而且在五诏的南部,所以又称“ 南诏”。《巍宝山志》记载,太上老君降临巍山,点化细奴罗,告诉他将成为南诏王。在其死后,还将他封为巍山的巡山王。此后,巍山道教开始发展。唐朝著名道 士杜光庭曾来此修炼,并写了《南诏德化碑》。唐末五代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曾来到巍山传道。
明清时期,巍山道教走向兴盛,众多道士来此修行, 如沈妙章、陈道体、李法纪、杨法印、毛法升、杨法荫、杨阳合、杨阳慧、李载奇、陈永林、刘志法、郑心元等。《云南通志》卷二十五记录了一些道士的故事。比 如明朝的王旻,四川华阳人。永乐初年,在蒙化居住时,遇到异人传授其道术。学后,他能役使鬼神,召唤风雨。当时邓川有一条恶龙作祟,人们请王旻前往驱恶。 王旻来到后,恶龙遁去。成化十年,他预先知道了自己坐化的日子,告诉了大家。到了那一天,他果然仙去。蒙化人都认为他尸解成仙了。还有清代的知名道士何太 和、冯应魁也在巍山隐居修行。史料记载,鼎盛时期住山道士多达数百人。
唐之前,巍山中已经建有山神庙、龙王庙等庙宇,宫观则自唐开始修建, 唐代南诏王族的后裔们在山上修建了老君殿;明清时则开始大量建造宫观,至清末,道教殿宇已然遍布全山,多达二十余所,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悬珠观。它“创 自蒙诏,明成化(1465~1487)间拓建,为近城诸刹之冠”;观内有关圣殿、玉皇阁、三官殿、天王殿、吕祖殿、财神殿、天师楼等建筑。民国时期,因为 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佛寺联通,故又称玄龙寺。此外,著名的宫观还有准提阁、巡山殿、文昌宫、青霞观、玉皇阁、培鹤楼、含真楼、元极宫、云鹤宫、道源宫等。建 于明代的青霞观内有《重修巍山青霞观碑记》,云:此地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降化细奴罗之所。建于乾隆时期的培鹤楼,是祭祀吕洞宾之所。其为一巍峨壮观的大 殿,内奉吕纯阳祖师,泥像身披绿袍八卦衣,头戴方巾帽,身后塑有两只仙鹤,传说这两只仙鹤是建盖培鹤楼时从地基上飞出。
除了道士在巍山上修炼外,还有僧人亦在此修行。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巍山,并建造了观音殿、甘露亭等寺院。
巍山除了与修炼有关而留下的“巍宝仙踪”外,还有八大自然胜景,即拱城远眺、天门锁胜、美女瞻云、龙池秋月、山茶流红、鹤楼古梅、朝阳育鹤和古洞长春。此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巍山歌会, 是彝族青年男女的狂欢节。
清张端亮有诗赞美了巍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云中黛色时深浅,树杪岚光忽淡浓。
天马昔曾开霸业,犹龙更喜驻仙踪;
何人作赋登高去,啸入空旻翠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