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对中国政府对危机的迅速反应以及及时出台的刺激经济政策作出了肯定,指出,几个月前还被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为不善于金融管理的北京当局,在危机爆发之后不久,就被公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学生。然而,尽管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令人意外的百分之八的好成绩,海外的一些分析家也对中国的内需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八的统计结果表示乐观,但是,依然有不少中国经济研究专家对上述一系列有关中国经济的积极数字持有保留。其中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对中国的统计数字的可信度持有怀疑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中国刺激经济政策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专家认为,中国推出的刺激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由国家银行向企业灌输资金,这就使本来已经陷入呆帐、坏账而不能自拔的中国银行更进一步陷入泥潭,因此也就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加深层的危机。
丹茹在文中指出,就在危机爆发之前,中国政府连续十多年来不断加大力度,整治中国各大国家银行中泛滥成灾的呆帐、坏账现象,然而,金融危机使中国官方十多年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今年六月,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使中国各大小银行的贷款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三,贷款总额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万亿美元。按照上述节奏,今年年底,中国银行提供的贷款总额可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十。一位在瑞银集团UBS 工作的中国专家惊讶地表示,在如此简短的时间内提供如此巨额的贷款,这势必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作者分析说,银行贷款过量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主要在于:首先,银行在十年前启动的融资程序结束之前就对外提供大笔贷款,这将影响银行本身的资金平衡;其次,在欧美市场依然处于萎靡疲软之时大幅度投资必将导致生产过剩,导致工业生产失控;最后,过剩的资金和产品必将流入投机性的房地产和证券市场,引发泡沫效应。上海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自今年年初以来分别上升了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三十,或许并非偶然。
文章援引中国国务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魏建宁的话进一步指出,自从中国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之后,中国银行已经向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非法融资1750亿美元,这些资金都被用来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摩根斯坦利的一位分析家也确认了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化现象严重,至少被高估了百分之五十。另一位投资公司的专家甚至告诫说,如果中国政府试图骤然调转船头,扭转局势,那就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面对上述种种分析和评论,丹茹指出,乐观者强调中国政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功地渡过多次危机,认为中国经济拥有多张王牌:例如高额外汇储备、内需逐步苏醒、工业增长强劲以及劳动力价格低廉等等。而谨慎者则认为,不仅中国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巨额贷款可能导致市场泡沫化,而且中国的投资计划缺乏从长计量。中国刺激经济计划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投资被用于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教育以及卫生等长期性投资项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援引中共党校周天勇教授去年十二月发表的一片文章指出,中国的公共投资总金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投资,中国几乎退居世界最贫困国家的行列。中国的儿童入学率正在下降,某些地区民众的教育和卫生条件低于1978年的水平。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公民缺乏退休养老保障。而拥有退休收入的公民他们所依靠的退休基金管理委员会也正面临退支一万三千亿欧元的破产困境。而与此相反,中国的政府行政开支占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七,占据全球首位。远远高于美国的百分之十和法国的百分之六点五的政府开支。
文章解释说,鉴于中国政权的合法性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数字,不难想象中国政府为何优先选择能够立竿见影的刺激经济措施。
文章最后总结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有所好转?而是在于这种好转是否能够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