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萨缪逊(Paul A. Samuelson)日前过世,媒体称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贡献极多,其中一个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它证明自由贸易可以让两国的工资拉近,甚至拉到相等。根据这个定理和它背后的道理显示,如果台湾和中国更密切往来甚至签ECFA来免除关税,中国的低工资把台湾工资往下拉的力量将会增强,台湾工资将更难上涨,失业的压力也更大。可惜最近政府和部分媒体发动一连串的批评,企图否定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力量。萨缪逊天上有知,必会感叹这种为达政治目的而反智的行为。
理论复杂、道理简单
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个数学有点复杂,但道理却相当简单的学理。它的基本论点就是当两国在密切贸易往来时,若本国某种生产要素较外国贵,用这种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它的成本和价格自然也就很可能较高,因此会导致不少人改买进口品,甚至改到外国去生产。于是本国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会减少,它的价格也很可能下降,和外国的要素价格变成更接近。这样的道理很简单,不须太多假设条件,大多数情况都能成立。
萨缪逊1949证明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是上述道理的一个特例:他用标准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证明在一些经济学界常用的假设下,自由贸易往来的两国间的要素价格不只会拉近,而且最后会相等。这是严格的数学证明,所以当其中某些假设条件不成立时,两国的要素价格就不会完全相等。
然而,只要略懂国际贸易理论的人都可轻易证明,当实际情况和萨缪逊的假设有一点差异时,两国要素价格虽然不会完全相等,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贸易仍会使两国要素价格变得更为接近。所以高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的密切往来,会使高工资国家面对一个"把工资往下拉的力量"。这也是我国和中国签ECFA或有更密切经贸往来必然会付出的重要代价。
然而,国内有一些官员或学者却误以为,实际条件只要和萨缪逊的假设有一点不同,工资或要素价格被拉得更接近的作用就会消失不见。
条件稍异、结果近似
2009年12月11日在台大的一个研讨会中,有官员表示实际情况和学理并不相同,言下之意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问题不必管。这种说法的错误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大家中学时都学过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东西从愈高的地方掉下,则到地面时的速度和冲击力就愈大,所以从椅子上跳下没关系,从九楼跳下就会完蛋。如果有位学者说,伽利略的重力加速度原理是假设物体在真空中掉下,没有空气阻力才能成立,而实际的地表上却有空气和风力等因素,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原理不能成立,也因此从九楼跳下来不会有事......那这位学者很可能就是蛋头学者了。空气阻力虽然会使重力加速度减缓,但除非阻力相对于重量很大,像鸡毛蒜皮之类的东西,否则物品从九楼掉到地面的冲力还是很大。
主张ECFA不会使台湾工资被中国拉低的说法,就像是说空气阻力可让人从九楼平安跳到一楼甚至往上飞一样荒谬。即使萨缪逊的假设未满足,绝大部分时候,更密切的贸易往来仍会使两国要素价格更接近,也就是高工资的国家,其工资仍会面对下降的压力,只是两国工资不一定会拉到相等而已。以下用稍技术性一点的方式来说明这个结果。(详细与比较复杂的学理说明,请参阅台湾智库网站中陈博志教授的相关文章,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政策运用〉、〈要素价格均等化作用图解〉以及〈要素价格均等化不是石器时代的理论〉。)
古典理论、学理严谨
在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的场合,萨缪逊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推演过程是说,贸易可使两种产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而两国技术相同且生产函数为一阶齐次性的假设,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产品的相对价格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所以当两国产品相对价格相同时,要素相对价格也会相同。因此在一阶齐次性的假设下,两国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也会因而相同。
若两国之间仍有一些运费和其他贸易障碍,贸易即不会使两国产品相对价格完全相等,但仍会变得更为接近,因此两国的要素相对价格也会拉得更接近。两国间的贸易障碍愈小,要素价格间的距离就会愈小。所以尽管实际情况并不像萨缪逊所假设的无运费和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仍然使高工资的国家工资下降。
要说ECFA不会使台湾工资下降的人,在此必须要证明:两国贸易自由化会使台湾原来相对较贵的产品变得更贵,否则台湾的工资就是要下降。
如果说仍有运费等障碍而不符合萨缪逊的假设,台湾的工资就不会下降,这样的推论显然是不合宜的。也有人说我国技术比中国高,不符合萨缪逊技术相同的假设,所以工资不会被拉下来,但这其实也只是不会拉到相等而已,而非不会被拉下来。假设台湾每个人的生产力都是中国的两倍,也就是台湾一个人相当于中国两个人,但我们的工资却不只中国的两倍,则密切往来仍会把我们的工资往下拉,只是在技术不被中国学去的假设下,工资顶多拉下到中国的两倍,就不会再往下拉而己。
面对现实、不要扭曲
其他如两国都未专业化生产,或者不是两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情况,也都能像这样证明只是不一定会让要素价格相等,但高工资国家的工资仍会面临下降的压力。这类不会相等但会拉得更接近的结果,正是实际上各国间虽早有贸易,但要素价格并不相等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不符合萨缪逊假设的现象及各国工资并不相等的事实,都不能用来否定高工资国家工资会被往下拉的作用。
另外,还有官员指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在"两国劳工可自由到对方去工作"的假设下才成立。而事实上萨缪逊的定理之所以重要,就是它证明即使生产要素完全不能跨国移动,单单只要产品自由贸易就可让两国要素价格相等。另外也有媒体社论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假设两国人民的偏好相同,也是子虚乌有。随便找一本教科书看,都可看到没有这两个假设。
市场力量、不可抗拒
也有媒体社论说,要素价格均等化是老掉牙的理论。事实上,萨缪逊那篇文章仍是目前世界各大学研究所最常用的教材。UCLA的李默(Edward Leamer)教授整理了欧美19所著名大学要研究生念的国际贸易文献,其中8家和6家分别选了萨缪逊1949和1941谈这个定理的文章,另外8家选了孟岱尔(Robert Mundell;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1957年由另一个假设谈要素价格均化作用的文章。新贸易理论的领导人、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得奖后也指出,所谓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取代而是补充传统理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p.561)。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要素价格均等的作用并不只萨缪逊这个定理,孟岱尔也曾证明,即使产品不能贸易,劳工也不能跨国工作,只要资本能完全自由到对方投资,也会有把双方工资拉平的作用。所以让大量台商更自由到中国投资,也有拉低我国工资的作用。近十多年我国工资上升较慢而失业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本大量去中国投资,产业和技术大量移去中国所造成。市场机能其实就是"拉平各种价格的力量",愈自由密切的往来,这种力量就愈大,政府和相关人士切莫否定这种力量,而是要承认且面对它,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看》杂志订阅网站http://www.wa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