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凡是学生,上自大学生,下到小学生,都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尽管许多人对此熟视无睹。考试多如牛毛、家庭作业没完没了自不必说,许多孩子还要承受体罚。调查表明,有44%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体罚,73%的学生在家里受到体罚。人们不是都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吗?一个社会的口号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竟是这样大!
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蓝云表示,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家长和老师从内心来说未必想对孩子加这么大压力,但是现在升学的竞争这么激烈,他们不得已只能对孩子施加压力。兰教授说,这事关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这已经是老问题了,我觉得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怎么来定义成功?真是很难讲。这个社会里面如果你没有高等教育呢,老实说想要改变命运也是很难。尤其是对那些家境不怎么好的孩子。那现在我们大学的录取呢一般还是用考分做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不管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也好,为了自己的表现也好,来加重孩子的压力好像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哪怕是他们本心不想那么做。我就不知道有可能在将来的话,在这个大学的招生啊或者是中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或者天赋呢也受到学校的重视,那样的话,可能会把教育的重点从应试教育上面移开一点。考核的标准变了的话,应试教育才有可能变化。"
蓝教授说,学生压力太大的问题看来愈演愈烈:"我们那时候读书上也花不少时间。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整个社会或者家庭吧没有把那么多的压力放在学生身上。那个时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大学。当然那个时候能读大学的是少数。那现在读大学的人比较多而且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个孩子身上其实都带着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当年父母没有实现的希望,现在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心理的压力一定是很大的。我有时候回国看那些孩子,回家就开始做作业一直要做到九、十点钟还做不完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小时候没那么做,可是我们现在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很难讲,说不定他们将来比我们强。"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詠梅表示,一些家长因为自己曾经虚度年华,就把上个好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的父母应该都是文革以后的这一代人,这一代人因为他们自己的年轻时代都是给荒废过去了,自己的青春换不回来了。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事业也没有了,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就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比较严重。应试的教育,就是完全为了考试。这种教育呢也确实是中国大陆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实我们在香港也有这个问题,香港都在不停地检讨,孩子为了考试啊这样一种填鸭式教育。孩子的压力很重,失去了童年的孩子的那种应该有的快乐。"
这位资深媒体人认为,中国的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是事实,但是由于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娇惯,许多孩子的抗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都比较差:"那么,另外就是说因为是中国大陆就是独子政策嘛,所以孩子特别少,在其他生活方面呢比较保护过度。然后独立能力就很差,抗压的能力也很差,就说他生活在一个比较舒适优越的环境里面,父母也比较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另一方面他又承受了一种很高的家长对他的期望和压力,要他在学业上有非常优秀的表现,要去跟同学竞争。这种情况下他的承受能力比较差。"
对浙江9所小学所作调查是中英两国专家联合进行的。2191名学生参加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