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5日,23名中国非法劳工在英格兰西北部的莫克姆湾拾贝时被海潮无情地夺去了生命。六年过去了,那些死难者家里情况如何?还有没有人冒险偷渡来英国?中英两国政府和各界又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有23名中国非法劳工在莫克姆湾惨剧中丧生
六年前在莫克姆湾惨剧的23名遇难者中有22人来自福建。2009年8月,莫克姆湾遇难者基金会的负责人访问了22个福建家庭中的16个。
这些非法劳工背井离乡来到英国打工之前都是四处借钱才凑足了偷渡所需的数十万人民币。不幸遇难后,他们的家人继承了这些债务。
据了解,六年来,尽管个别家庭省吃俭用还了一半,有的却连三分之一都还没有还完。平均下来,每个家庭只还清了债务的三分之一左右。
悲剧
遇难者中有一对来自福建莆田的夫妇许玉华和刘芹英。许玉华生前是一名司机,在遇难一年多之前来到英国,他并不想要妻子刘芹英也来这里打工,但是刘坚持要来。
莫克姆湾惨剧发生的那天,正是刘芹英加入拾贝工作的第一天,她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两人遇难后,18岁的儿子许斌由许玉华的姐姐许丽英照顾。
面对莫克姆遇难者基金会的负责人,许丽英泪如雨下,因为很多家庭无法负担老人的医药费,更不可能供子女继续上学。
许丽英认为,英国当局应该对工人的安全负责,就好像矿工在事故中遇难政府会给予赔偿—不管多少—但是英国政府却推卸了全部的责任。
死者家属许丽英认为当局应该对工人的安全负责
她表示,希望通过新闻媒体,敦促英国政府妥善处理这个事情,让死去的人们安息,让他们的孩子有好的环境成长,因为她怕他们以后再走父辈的路。
她经常教导侄儿许斌,要好好学习,用文化才能改变人生。
差距
在那些家庭所在的村落,家里有人出国打工多年的家庭,一般都有钱盖大房子;而那些偷渡失败,或者在类似莫克姆湾惨剧中遇难的人则是家徒四壁。
有的家庭破烂的农舍隔壁就是一个‘成功’家庭的欧式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么多人想要铤而走险,去国外打工?似乎攀比心理有之,贫困的原因有之。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人们把在先辈留下的同一块土地上盖高楼看作成功的象征、光宗耀祖—即使只有父母住在哪里,甚至没有人居住。
其实,一些福建南部沿海地区,比如泉州这样的城市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集散地之一:贸易发达,经济充满生气。人们在遇难者家乡看到的情况跟泉州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据了解,偷渡者大多是农民或者渔民,没有机会受到很好的教育,除了去工厂打工就是自己做些小生意,发展空间非常的小。
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果不出国打工就没有任何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筹款
2009年2月,莫克姆湾遇难者基金会组织的筹款活动收到来自英国各界的捐款共62,000英镑。
在这次活动之前,22个福建籍遇难者家庭的36个孩子中,有10多人因为债台高筑不得不辍学出外打工补贴家用。
去年筹得的善款,使得多数家庭的孩子能够继续读完高中、中专或者技校的课程。尽管如此,有的孩子仍然自愿出去打工,以争取早日还清欠债。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要说升学,沉重的债务压得他们根本看不到未来。
有的死者家属悲痛到想要自杀的地步
然而,这些负债家庭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去年秋天,英国犯罪伤害赔偿局拒绝了莫克姆湾死难者家属们的上诉,即拒绝对他们做出任何赔偿。
惨剧之后,英国政府针对非法劳工问题采取了什么行动?
行动
莫克姆湾惨剧发生之后,英国政府收紧了对非法移民的政策,颁布了工头执照法,加强控制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
而工头执照法也是英国当局所采取的唯一正式行动。
六年后的今天,华工已经在莫克姆湾拾贝者的行列中基本绝迹。
近两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滑、英镑贬值,政府又不断收紧移民政策,警方针对中餐馆的突袭行动层出不穷,使得无证劳工找工作难上加难,而这些人中有工作的也是处在更危险的环境中。
经济不景气,公众也越来越质疑合法/非法移民在英国的地位。
虽然除工头执照法之外,英国政府没有进一步正式立法,但是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最近有越来越多华裔非法劳工自愿被遣返回国。
重演?
据信,以往那种坐集装箱长途跋涉数月横跨几大洲抵达英国的艰苦偷渡方式已经不是普遍现象。
人们更多地是以假的学生身份入境,或者持假签证/护照登机,到英国机场之后谎称自己是未成年人,被送往儿童之家之后很容易逃脱去打工。
用各种方式偷渡到英国的中国人跟前些年的高峰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非法劳工在街头兜售盗版DVD碟片,在工厂、农场打工的华工更是层出不穷。
是不是只要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存在,就会有非法劳工不断地涌入发达国家寻找出路?
避免类的似惨剧在将来重演,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