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一家来多伦多已经三年多了,孩子上中学,夫妻都有高薪专业工作,生活舒适且稳定。然而问题却由孩子教育上观点不一致而引起。
我们没有必要细究这些不一致的观点。简单讲,母亲站在孩子一方。父亲与母子间的矛盾冲突时时发生。
这天,又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冲突起来,母亲一气之下拉着孩子冲出门外,袁先生愤怒地朝他们喊道:“滚出去就不要回来,再回来我就打死你!”顺手抄起杯子,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孩子在母亲支持下,打电话报警。十分钟之内警察赶到,对袁先生说:“你被捕了!举起手来,面向墙壁站好!”
袁先生被控两项罪名:死亡威胁和使用武器。
警察边讲你有权保持沉默之类的话,一边给袁先生戴上手铐、搜身。
警车驶进拘留所的第一层大门,车后的大门关闭之后,开启第二层大门。去掉手铐、再搜身,然后送入一间很高的房间,内有一个长凳子,没有窗户。
没有人问话。就这么过了一个小时,也许是两个小时,谁知道呢。警察进来,给袁先生戴上手铐,押往囚车。
从外面看,囚车是一辆小型箱式货车,打开后面的门,车厢内是躺倒的圆柱形铁笼子,内衬不锈钢板,没有座位,甚至连把手都没有。去掉手铐,送入铁笼子。囚车开动后,像铁锅炒豆子一样被甩来抛去。屈辱、冤枉、愤怒充斥袁先生心中。
袁先生被送到检察院楼下的拘留所。这地方热闹,各色犯罪嫌疑人齐聚于此。有的人与袁先生一样,愤怒、冤枉、沮丧,也有的人自在安详。自己有律师的,被叫出去与律师会面。袁先生只有买房子时打过交道的律师,却不管刑事案件。袁先生辗转找到同事,请他们担保自己出去。
保释金是一千五百元,担保人还要提供住处。袁先生不得走入距离妻子和孩子五百米范围以内。
不到二十小时,袁先生被保释出来。他先从广告上找到一个中国大陆来的律师,被告知先付五百元首期律师费后,律师给检察院一纸函件,此案即可撤销。然而,钱一交出去,律师却改了口,只给一个解释性的便条,称第一次上庭律师不必陪同。袁先生不敢松懈,只得再花钱请了一位香港来的律师,希望寄托在这位懂得中国文化,受西方教育的香港律师身上。
香港律师答应陪同袁先生上庭。他对袁先生解释道:你的罪名很重,必须认罪。认罪之后,念及初犯,可以送学习班,不会坐牢,半年内若不再犯,起诉自动撤销;三年内若不再犯,警察局的纪录也会注销。你若不认罪,就是你妻子与孩子诬告,需由陪审团及证人的法庭审理,审理程序可能长达数年。
法庭上。法官目光炯炯紧盯着袁先生,问:你是否认罪?律师的眼睛也在一旁逼视着。
时间凝固了。
从中国文化上讲,一句“再回来我就打死你”的气头话,再平常不过,怎样也和“死亡威胁”扯不上一点边际。而加拿大法庭却不认这个理。我没有错,怎么能认罪?不认罪,是无边的官司,而这官司却和自己最爱的人打!
“我认罪”三个字终于从袁先生嘴里吐出。
转瞬之间律师就赚了近两千元。哎,这律师,不请也罢。
移民加拿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认同加拿大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可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在视名誉重于生命的加拿大社会,如何安身立命!比如将来申请公民、工程师资格,甚至过境去美国,如何填写是否曾犯罪或被捕一栏?尽管可以解释,可是心里多么别扭!
袁先生被带上警车,妻子和孩子就慌了神,拚命向警察解释。但是晚了, 一切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走。
加拿大社会和中国社会,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家庭纠纷,甚至家庭暴力,中国社会首先调解,加拿大社会首先制止暴力。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认同父母体罚孩子,加拿大社会人权至上,不容许体罚。
在形形色色的家庭暴力中,丈夫打妻子,被妻子送入监狱,时有发生。其原因各种各样。比如,一方找到工作,另一方没有工作。没有工作的急躁、易怒,小小的事件就可以演化为激烈争吵,甚至动手。女方首先动手的,并不少于男方先动手。但男方较少报警,所以,实际被警察带走的,都是男的。婚姻在中国就有问题的,来到加拿大,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愈加脆弱。
袁先生在强制性的心理辅导班里学到的,是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在极端愤怒的时候,走开去,使自己冷静。
先后有七、八个被妻子送到警察手中,来参加强制学习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在学习之余,共诉苦衷:
A先生来加拿大很快找到专业工作,妻子学英语。两人曾是大学同学。当初考大学,以及十年前大学毕业时,妻子各方面成绩除了英语之外远优于丈夫。然而丈夫因英语的优势找到工作,妻子内心很不平衡。于是,一切琐碎小事,都成为冷战的起因,长久才能得到一次性生活,是妻子的最大施舍。来自妻子的冷暴力,使得A先生心灰意懒。
丈夫的怒气终于爆发了,凶狠的拳头砸向妻子肩头。盛怒之中他心里明白,不能打坏了她,可是,一定要给她一点颜色,让她知道心中的愤懑有多强烈,下手一下比一下更狠。
虽然以前丈夫和妻子各动手打过对方一次,但这一次不同,妻子震惊了,她无法相信丈夫会下如此狠手。她性格内向,反抗的方式从来只有不做声。她从家中逃出住进朋友家。
丈夫内心无比愧疚,虽然怒火还没有完全平息。他鼓起勇气到朋友家接妻子,没想到朋友家聚满了前来慰问和打抱不平的人。他遭到强烈声讨。有人警告他,若不念及他们家庭完整,早就报告警察了。
本来想道歉认错,大事化小,却在一片激烈的指责声中,情绪激动起来。双方互相推搡。有人怕场面失控,打911告警。A先生就这样进了警察局。
B先生专业能力强,英语水平也够用。满心满意来加拿大找一份好工作,过快乐日子。不幸的是,他期望得太高了。妻子先于他找到工作,他无尽的失望转化为无穷地抱怨。不愿意去打体力工,他要回国。妻子说,好,你先回去吧。他不干,说留下孩子,他不放心。那好,你带孩子回去吧。他还不干,恐怕妻子自此远走高飞,一定要全家一起回去。
妻子在加拿大的新生活刚刚开始,不愿意就此浅尝即止。好说歹说,永远达不成都能接受的协议。丈夫越来越不尽情理,争吵逐步升级,直至动手打架。
他们刚到加拿大不久,知道这里的警察可以介入家庭暴力。不知道深浅的妻子想也不想就打911,将丈夫送到警察局。
C先生四十多岁了,妻子刚刚三十岁,夫妇年龄差别比较大。妻子出身贫寒,全凭自己聪明才智与艰苦努力,考取大学。她认为,只要努力,一定能达到目的,如果什么事情做得不满意,一定是自己没有尽力!她对自己和丈夫的要求是,永远要做到尽善尽美。
她不停地努力、不断地奋斗。来到加拿大,她成功转专业,找到会计工作。丈夫英语不够好,一直在中国人的环境打工。妻子拚命学英语,读英文小说,不消几年时间,她说话和写信更习惯用英语。有一次她在我家吃饭,夸奖我的丸子汤好吃,竟然脱口说:“肉球汤真香。”因为英语中,肉丸子是meat ball。
丈夫就取笑她,玩笑说自己英文不好,是因为自己中文太好了。妻子被激怒了,历数丈夫如何不够努力,不好好学英语,不积极找专业工作,以至于差不多同时来加拿大的人都买了房子,自己家还租房子住……越说越生气,失手将饭碗打落,闹得不欢而散。
丈夫在家里被年轻妻子抓、掐、咬成了家常便饭。一句话不合适,妻子身边的物件就会横空飞来。年幼的孩子受不了日复一日的家庭混战,向老师哭诉。于是社会工作者、警察就找上门来,关键时候,丈夫的英语使不上劲,只好跟着警察走。
与大家互通情况之后,袁先生发现自己并不是最冤的。
通过学习,他明白了,必须通过充分有效地沟通、交流,才能预防问题发生。小矛盾及时沟通,及时化解,防患于未然。
处身社会,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做人原则。而家庭内部就不同了,因为家庭中没有一个完全的对错。如果发生矛盾,双方都要想,错在自己,对方没有错。
有了矛盾,就事论事,不要翻陈年老帐;不要抓住一件事情不放。
出了问题,一定要寻求社会的帮助,寻求专业人员比如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要让朋友好心帮倒忙,就像A先生到朋友家接妻子时发生的意外,完全是非专业人员好心办了坏事。
在安大略省,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与心理医生预约,由健康卡支付心理医生的费用。还有社区服务性质的非盈利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比如福康心理健康咨询中心http://www.hongfook.ca/ 416 493 4242 。在许多工会中,都有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免费帮助会员摆脱家庭矛盾、子女教育问题、吸毒等等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几年过去了,袁先生发现,当年学习班同学的家庭,经历严峻考验之后,竟然没有一家离婚。
也许,这是不打不成交。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对家庭暴力给与足够重视,尽管动手打人的,毕竟是极其少数,但家庭冷暴力问题,却非常普遍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