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技术受到剽窃,德国一些风能设备公司放弃中国市场德国三分之二的制造业企业认为自己受到仿冒产品与技术剽窃的威胁,他们当中,79%的企业认为,中国是这两个方面的世界冠军。
德国机械与设备行业协会(Vereinigung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DMA)最新发表的针对341家德国机械与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仿冒产品与技术剽窃者说来难度最高的,莫过于机械与成套设备。不过,恰恰在机械领域,与2008年相比,受到剽窃影响的企业数目以及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担心剽窃,不愿进入中国风能市场
德国一直领先的风能机械设备行业正在做出审慎的战略思考。世界第四大风能发电及设备制造公司艾能控(Enercon)驻柏林首席代表鹿特·伯兰特朔克(Ruth Brand-Schock)女士对德国《世界报》发表谈话认为,尽管2009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风能电站在中国投产,但她的企业因为担心受到中国行业大规模战略性技术剽窃的威胁,仍然不愿向中国市场投资。
技术剽窃含有国家行为色彩
德国机械与设备行业协会主持上述问卷调查的负责人之一马克·维斯纳先生(Marc Wiesner)在接受本台中文部采访时特别指出,该协会认为,来自中国的仿冒产品与技术剽窃,已经具有国家行为的色彩:
"这背后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创新战略,这么说并非纯粹臆断,而是有根有据的。中国政府的创新战略有目共睹,在一些关键领域里获得市场与技术双重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北京公开宣布的目标。比方说环保与气候保护方面的创新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这些技术领域里,欧洲和德国目前还占据领先的地位。我们协会的一些成员因此也受到相应技术剽窃与产品仿冒的打击。很明显,中国正在力图在这些领域里,尽快迎头赶上。"
高水平剽窃
比照来自中国官方的信息,北京方面解释欧洲知识产权在中国受到大规模侵害时,始终强调了这属于个别害群之马所为;一旦中国法制完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一段时间里,甚至德国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比如德国工业协会东方委员会中国组前组长、西门子前任董事长冯必乐(von Piere)为德中之间存在的仿冒产品与技术剽窃问题申辩时,也持这样的观点。但在这份最新出台的德国机械与设备行业报告中,援引了剽窃难度最大的成套设备的例子。该报告力图说明,个别害群之马绝对没有如此大规模深度剽窃的能力。马克·维斯纳先生强调说:
"过去几年中,产品与技术剽窃有了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从剽窃个别元件组件,向剽窃整台设备乃至整条生产线过渡。以这样的广度和规模进行剽窃,早已超过后院作坊式的剽窃;这样水平的剽窃,没有相当完整的技术思路和理念是不可能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来自中国的剽窃已经离开了传统剽窃和盗版的轨道,向着获取完整技术过渡;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国家鼓励的所谓自主创新活动,比方说欧洲技术企业要获取中国官方特别领域里的订单,就必须公布自己的技术等等。"
研发应留在德国国内
鉴于类似德国机械与设备行业协会在德国担任着所谓院外活动集团的角色,这类协会提出的研究报告,通常都会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德国对华政策。所以现在针对来自中国的剽窃指责,不但将会进一步影响德中经济互动,而且据德国机械与设备行业协会介绍说:即便是现在,绝大部分德国机械与设备企业也已经考虑不向或者不再向中国转移自己企业的研发部门。对此,马克·维斯纳先生代表他的协会指出:
"我们认为,要保证德国劳动就业市场的稳定,就必须保持德国制造业技术优先,而顺理成章地,就必须保证产品研发保留在德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