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热钱短期性、投机性和双向流动的本性在金融危机后暴露无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逐利热钱已经几进几出,流动频率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境外热钱还大举流入,推高国内资产价格。然而进入5月份以来,热钱突然变脸掉头外流,恰与A股市场一路下行形成一致。
不过,一些迹象显示,经过两个月多的潜伏,境外热钱又出现伺机入市的迹象。海外资金悄然加码A股市场,境外买家又进入一线城市中高档地产,热钱再次入境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监控热钱不仅要堵,更要疏。除监控方面堵住热钱入境之路外,还应疏通国内资源、资金价格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波动频率加快
2008年10月后,金融危机导致热钱撤离,我国外汇储备一度出现不增反减的现象,随后中国率先复苏的信号再次吸引逐利热钱自2009年年中快速涌入。然而当年底迪拜债务危机风波爆发,境内套利热钱再次出现一波流出迹象,但很快随即反手做多人民币资产。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5月份以来,热钱又一次掉头外流。
热钱外流可以从央行近期公布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数据中得以验证。今年5月、6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分别下降54%和11%,出现近年来的新低。5月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510.06亿美元,接下来的6月仅增加147.69亿美元,与此同时,贸易顺差却呈现大幅增长、FDI也继续流入,以热钱规模一般化测算模型“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FDI”测算,确有其他类型的外资正在流出。
对于“热钱”逆流的原因,一位外汇局人士告诉记者,热钱流动与国际金融形势密切相关。5月份以后欧债危机扩大,国际市场状况连连恶化,资金的风险偏好水平降低。与此同时,中国政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看不清投资前景的情况下,“热钱”选择了撤出。
经验显示,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与热钱流入的变动呈现正相关。譬如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NDF市场1年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为3%左右,热钱也持续数月流入我国。然而5月份以来美元升值、欧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骤降至2%以下,热钱也呈现流出迹象。6月21日汇改重启后,人民币双向浮动的态势明显,升值预期继续回落。目前NDF中反映市场预期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仅为1.2%,热钱流入的动力仍然微弱。
觊觎股市楼市
热钱是吞噬暴利的猛兽,小恩小惠很难满足它的欲望。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与热钱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资产价格,尤其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热钱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往往通过贸易、外资、银行、个人等多个渠道。如外汇局在检查中发现有香港某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境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由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资金垫付土地拍卖保证金,香港母公司通过设立房地产项目公司方式,将外汇资本金结汇后偿还代垫款。也有银行向境外个人发放了中长期房屋抵押外汇贷款,房贷结汇后用于购买境内房产。还有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进入A股市场。
记者通过对2005年至今的“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FDI”数据与同期A股沪指走势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尤其在2007年之后,股指每次阶段性上涨和下跌,都与热钱的流动有密切关系。
外汇局副局长邓先宏表示,由于外汇资金持续流入,推高了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外汇资金流入,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正反馈机制。
今年4月份之后,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打出一系列调控组合拳,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持续降温。广东社科院热钱专家黎友焕表示,根据对地下钱庄、银行体系的追踪监控,5月、6月热钱正在从中国楼市和股市中撤离,其中相当一部分回流到了美国。
不过,一些迹象显示,经过两个月多的潜伏,境外热钱又出现伺机入市的迹象。
就在A股市场底部震荡之时,海外资金却悄然加码。理柏公司最新资产数据显示,新华富时A50中国基金连续2个月出现净申购,5月当月净申购增幅达11.63%。而来自海外一些QFII基金的信息显示,海外资金近期一直在增加A股投资力度。尽管海外客户在二季度前选择赎回,但6月初以来海外资金一直在小幅加仓,有些基金甚至已经用足了外汇额度。
海外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也在改变。摩根士丹利、日本野村证券等多家海外机构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A股自去年11月份以来开始的持续性下降已经接近尾声,市场很可能在下半年出现根本性扭转。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境外人士对上海等地中高端物业的兴致并未减弱。在境外人士集中的上海古北、联洋等地,来自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日本、韩国的购房者仍然活跃。房地产相关人士表示,日元、韩元近年来贬值相当厉害,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加上近期高档房价高位盘整,投资中高档地产是资产重新配置首选之一。
热钱监控疏堵结合
热钱规模和流向的不易把控,以及其所具有的投机性和流进流出瞬间变化,往往对一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不过,我国资本项目管制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非常严格,可以将大部分热钱挡在门外。
外汇部门权威人士表示,尽管近期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放缓,但外汇占款仍在增加,贸易顺差和FDI表明,境外资金持续流入,只是幅度缩小,这减轻了货币当局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也符合国际收支平衡调控预期。
该人士表示,热钱流出所带来的其他冲击并不明显。热钱进入股市、房市的比重并不大,不会对市场波动造成太大冲击。该人士透露,在打击热钱专项检查中查到的73.5亿美元违规资金中,大部分是出于申报方面的违规,大部分是有真实贸易和投资背景的,只有十几亿美元流向了股市和楼市。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认为,过去几年资金流入中国大多都是通过正规渠道流入,而这些资金不可能轻易流出,目前流出的资金还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不过,外汇管理部门已经加大对热钱的“阻击”力度。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份下发了《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将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境内非居民间发生的收付款等纳入了涉外收付款的统计范畴,对逾期未申报的申报主体实行“不申报、不解付”的特殊处理措施。
而此前藏匿于贸易项下的热钱,入境难度也在加大。有贸易需求的进出口结汇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结汇银行不仅要求客户填写结汇清单、提交结汇申请报告、发票之外,还要额外提供贸易双方的原始合同,而且在结汇申请报告中,还需要详细写明外汇来源、结汇用途等。
然而深圳等边境城市关口,比比皆是的地下钱庄、非法货币兑换小店仍在营业,跨境资金货币兑换极为方便。在香港大街小巷布满大量货币找换店,当地称作“两替店”。几乎每家都有内地汇款业务,而且标明“量大面议”。这些“两替店”与内地地下钱庄一拍即合,往往成为不少资金进入内地的通道。这些地下钱庄资金来去频度很高,很难进入监管视线。
权威人士表示,外汇局已经在着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将跨境资金流出入应急预案常态化。“正常情况下跨境监测是按月监控,假如出现异常,外汇局可以按日监控,也会通过应急预案向市场投入外汇,干预市场。”
除从监控方面堵住热钱入境之路外,专家还建议应疏通国内资源、资金价格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疏导热钱流动。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彭程建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加快,目前境外投资者可投资的人民币产品和渠道受限,也是热钱涌入的一个因素。如果未来境外投资者可以在境外购买人民币相关产品,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波动和风险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