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书写别毁在咱这一代手中”
《新民晚报》2010年6月9日刊登一篇题目为“汉字书写别毁在咱这一代手中”的文章中指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庹纯双说:“年轻一代正面临书写困境”,并且说现在不少青少年的字越写越差,错别字多,字形丑陋,对毛笔字更是陌生。庹纯双担忧,电脑键盘越用越熟练,而字越写越差劲。……5月中旬,一记者在一家公司采访时,巧遇要求应聘者“须用钢笔现场书写”的场景。尽管多位应聘者均属本科以上的学历,可是还有不少人束手无策。甚至,有几位耗费了半个多小时才写完一份不到300字的自荐书,字写得歪歪扭扭。一个应聘者尴尬地说:“从大学毕业至今,从未手写过一份文件,所有的操作都是用电脑打字,唯一的手写机会就是在银行的回执上签名了。天长日久,不少字的结构都忘记了,突然放一张白纸在面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自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电脑很快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中,近20年来,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普及使用,已经使得我们的经济生产、科技知识、文化交流、生活质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更新提高发展。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电脑、打印机的普及,人们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电脑键盘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人们提笔写字时经常会忘记字怎么写或者书写得歪扭潦草的现象,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5月中旬,《民意中国网》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072人中,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较多用手写字的机会,这其中大部分是大中学生;有 4.4%的人则说,现在根本已经不用手写字了。真的,现在虽然人的流动很频繁,但人们的交流都是利用手机电话通讯或者利用电脑上网用QQ视频交谈聊天,用网上开设博客交流已是很普遍的情况,所以除了有些老年人不会电脑外,绝大部分人平时根本不用写信,不用手写文章,平时都是按按电脑键盘,用字母或符号转化成为汉文字,实在需要的话,打印机就会把文章印出来。调查中的大部分人都表示平时很少用得着用手写字。所以他们表示当需要用手写汉字时就会感到陌生,感到生疏,感到费劲,因为平时不经常使用,对汉字的遗忘率就高,写字时常常会感到很吃力很困难。
《新民晚报》继续疾呼:古人对汉字有着神圣的敬畏感。《淮南子——本经训》曰:“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能够“定天立地”,连上苍和鬼神都感到害怕。过去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凡写有字的纸张,人们都会郑重收存或焚化,丝毫不敢怠慢。反观当下,电视上到处是篡改成语的广告词,大街上到处是错别字张贴,很多大学生不识繁体字,不能读传统典籍,很多白领不知道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为何物,甚至不能提笔写字。常此下去,汉字书写就真的会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
这不是危言耸听!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会认识字和会写字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许多半文盲就是不会写字但是可以认识一些常用字,只会认识字的人最多只能算作摘掉文盲帽子,而会写字写文章的人才能算作文化人。当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得一些先行者开始利用电脑硬件和软件及互联网,建立起“无纸化”办公,甚至扩大到学校,将来学生也要建立“无纸化”学习环境。这一新事物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和好处,但如果长久坚持下去而不作改进的话,不免要担心负面作用的产生 ——许多人将要变得不会写或者写不好汉字了。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对一个事物经常使用或者重复记忆,一般需要三个月才能形成习惯或者记牢,但是如果以后不使用或者不去记忆的话,根据“遗忘规律”,过了十星期左右,原先的习惯或者原先的记忆,就会迅速地减退80%,剩下的20%反而要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最后遗忘。在心理学的书本上,还出现了根据这个“遗忘规律”制成了以“时间”与“遗忘率”为坐标的“遗忘曲线图”。
我们想一想,成年人对于过去学生时代所学到的知识要义,如果不经常使用或者不经常复习,不是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吗?!除非由于兴趣爱好或工作需要,经常有意无意地接触利用或者继续扩大知识领域的探索,才会对这部分知识牢记和印象深刻。再想一想,为什么在校学习时间,要每隔十星期左右,就会有集中考试,平时更有频繁的测验呢?这还不是在遵循“遗忘规律”,就是为了增强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和掌握程度。
人类的文字种类成千上万,绝大部分以字母形式出现,汉字是作为世界上极少的几个继承象形文字中之一,存在了几千年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它既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又是中华民族丰富精神遗产的载体。而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丰盛的文化生活,就通过汉字的形式来表达其内容的。历史上汉文化和汉字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许多民族文化与文明的进步历程,也对世界现代文化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应有的作用,是国内外许多知识人文化人仰慕赞叹并且学习探索的对象。尽管汉字的学习很艰难、很深奥、很复杂,要掌握它非常费时费力,但是丝毫没有影响真正的知识人文化人去探索去研究去继承去发展汉字,并且不断地把汉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但前提必须是会熟练使用汉字,会写、会用、会触类旁通汉字。
作为中国人,千万不要遗忘汉字的书写!不要忘了我们老祖宗的宝贵遗产!有条件的话,应该经常书写毛笔字,特别是书写繁体毛笔字。我想,把它作为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普遍推广的内容之一,这个要求不为过吧。
二、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与许多学生接触下来,常常发现有不少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必须重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要对它产生隔阂或冷漠,也不要把它当作封建的无用东西而不去理会。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灿烂,它创造了古代中国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塑造了古代中国为礼仪大国的辉煌形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朽灵魂与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美德与人性的溯源,它也是一座属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及其丰盛的精神宝矿,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国格和优秀品质,就根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说起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人们会津津乐道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其实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明了科举考试制度,也就是比较公开透明的选拔人才的先进制度,逐渐传播到了国外,被许多国家采纳,最后进步到许多国家通过考试、考核和考察,来选拔人才、提升职位、鉴定官员。中国人的这一伟大文明发明至今被各国人民赞叹不已。
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顺其自然”的思想代表着我们祖先的真实朴素的宇宙观;佛家的“行善积德”“因果报应”“善恶有报”是社会需要的基本善良常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廉、耻”是规范中国人和古代中国社会行为美心灵美的道德基础。儒、释、道三家思想就鲜明而形象地弘扬了“真、善、美”的优良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神州大地上交相辉映,给中国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定的良好的道德价值体系,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长期赖以融合、安定与和谐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礼仪基础。
无论是完整的史记文学、汉赋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的精彩文字和丰盛内容,还是儒家、道家、佛家包含的精华思想和深邃哲理,都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吸吮其精神食粮,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保留下来到今天,也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中唯一能够完整地传承保留下来的文明,说明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糟粕,例如过分美化帝王将相的专制制度、愚昧、奴性、保守、重男轻女、轻视科技与商业、践踏人权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颂扬君王家天下的独裁思想等等都属于糟粕,但是却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精华,我们应该积极地去糟粕存精华。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中,有许许多多人类共同认知的优秀价值观和先进人生观,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品尝、去提炼、去领悟、去升华。例如热爱大自然、歌颂人间美好的人与事、歌颂亲情和友谊、忠诚祖国与人民、弘扬种种美德、鞭鞑种种丑陋、有浓郁的民本和民生思想(如“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有许多和谐的修身养心观念和社会规范理念(如四书五经等等),因此熏陶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品质,如勤劳、勇敢、智慧、仁爱、本分、憨厚、淳朴、忠诚、俭朴等等(现在有些优良品质已经在某些人中间大打折扣了!)。我们呼吁广大中国同胞,应该极其重视吸收并且努力继承祖辈们留下的这一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千万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遗留下太多的遗憾。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我国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和道德精萃一直是奠定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道德规范的精神源泉,也得到了现在国际上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庄严地发表了著名的《尊孔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教诲,已经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普遍认同的处理国与国关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巴黎的“尊孔宣言”让国人应该好好反思和深省:原来孔子和儒家学说不但早就举世闻名,被国内外健康力量高度重视,而且深受人类社会最出色精英人群的尊崇和推广!
作为孔子后代的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学习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和道德精萃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汉字书写好、把汉文化继承好并且发扬光大呢?!
2010年6月11日-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