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是很多人的难题,如何婉转的拒绝别人,又不会失去友谊,真是人生活的一大难题,让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如何以一首诗婉转的拒绝对方。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在字面上,这是一首哀怨凄美的诗,其中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现在也常被人引用,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
诗首“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少妇直指对方的不是,明知已婚,却来挑逗,先泼了一大盆冷水。
“感君缠绵意”,因而“系在红罗襦”揽镜自照,令对方“感受到”少妇亦颇动心。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即明白告诉对方,并非没见过世面,双明珠固然美而贵重,少妇与丈夫身世非凡,岂会因此就受诱惑?
“知君用心如日月”,肯定对方非一般登徒子,情意像日月一样的光明正大,绝无污秽之意。。
少妇受感动,然而回首想到良人,当初早已“事夫誓拟同生死”。
少妇几番思量、矛盾、两难,最后抉择的时刻到了,决定“还君明珠”,但少妇心里仍挣扎,禁不住“双泪垂”,仰首问天:“恨不相逢未嫁时!”表达出虽是还珠拒绝对方的求爱,然百般不舍、无奈、憾恨之情表露无遗,追求者挥泪之外,大概只能怨恨命运捉弄,挟怨报复的心理应无由萌发吧!
然而这首诗的真实含意并不在此,以下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唐元和年间,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以培植势力。张籍就曾被李师道看中,想邀他去做幕僚。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相当于省长加军区司令,唐后的五代十国,皆出自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作为祖国统一的坚定拥护者,张籍只承认一个中国,一贯反对藩镇分裂,但那时的唐王朝未见得是一党独大,李师道也并没有竖起旗帜公然造反,看上的人若是不识抬举,想捏死也不是太难的事。可怜张籍被逼无奈,居然自比节妇,吟出一首诗来,还留下这么一句千古绝唱,真难为了这小子。
所以说,张籍的高明,还不在拒绝人而不得罪人的艺术上,历史证明了张籍对时局把握的准确性。元和十三年,李师道举兵叛唐,后在诸镇大军围攻下,被所部都知兵马使刘悟所杀。叛乱平定后,张籍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