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投降仪式任警卫营长,他晚年的一句话道出心酸
寻找发现,反思历史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二日,麦克阿悉将军在日本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接受日本投降,九月九日,中国的何应钦将军在南京中央陆军学校大礼堂接受冈村宁次的投降书,这一天,才真正的意味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时空交错,当我懂事的时候,《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沙家浜》、《红灯记》,等等等等。我儿时的认知,是伟大光荣正确们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蒋介石是迫于西安事变才违心的同意和伟大光荣正确们联合抗日,而且在日本投降的时候,还抢时间下山摘桃子,把抗战的胜利果实据为己有。伟大光荣正确们为了捍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不得不展开了三年解放战争,最后推倒了蒋家王朝。建立了另一个王朝......
我有一个发小哥们阿锋,他的父亲刘恒耀是一位抗日老兵。后来在四野又参加过塔山阻击战,小时候常到阿锋家里听他老爸讲战斗故事,每每讲到东北战场的往事,刘伯伯都会讲到一位国军大人物,孙立人。那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在讲到孙立人的时候,刘恒耀伯伯总是连声叹气的说“孙立人哪,厉害啊,远征军司令呢。”然后,他的眼光总会望向窗外遥远的天空。后来我有好几次机会问这位抗日老人,为什么在讲八路军的故事的时候,总会牵扯到那些“战犯”?比如郑洞国,比如廖耀湘,比如胡链。还有很多被我们在《南征北战》里描绘成战争贩子的张灵甫们?每每。老人都会轻叹一声,说。小弟,长大了你也许会明白的。
八十年中期,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过一则讲述蒋介石在台湾的军政往事,里面提到了孙立人兵变。具体的描写早已忘了。但是,孙立人将军的大名却从此铭记于心。时光飞驰。到了2007年,在《中国地理杂志》的一篇游记里,第一次比较细致的了解了滇西战场和中国远征军的梗概。真正的,主动的想去了解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却是在和讯博客上,偶然被晏欢好友的文章所吸引。晏欢讲述的是一张老照片。那是一张很老很老的老照片,照片里每一个人都是一段血与火的故事,他们那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历,如果我们不去详细的阅读,他们的存在,也许就会被湮没,他们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意义,也会被我们的后代善意的遗忘掉。所幸,这个世界还有晏欢和樊建川们,还有章东磐和邓康延们,还有远在美国的江汶和芭芭拉女士们。
10日傍晚,在凤凰卫视看到预报,将在8月14日晚播出纪念抗战胜利专题节目《寻找少校》,11日下午,接到晏欢的留言,说他拍了一个专题片《发现少校》,一开始我以为就是《寻找少校》,后来晏欢给我发来信息,才知道《寻找少校》是章东磐们的杰作。《发现少校》是晏欢在看了《寻找少校》之后主动找到制作该片的原帮人马,向他们讲述了另一位少校的故事之后拍摄的。晏欢说,是他忽悠导演龙淼渊们来拍摄《发现少校》的。但我知道,晏欢如此说,不是自嘲,而是一种谦逊。13日下午收到晏欢寄来的一盒DVD,封面是《寻找少校》,附带了一张尚未正式发行的《发现少校》,晏欢在一张便条上特意留言,要我先看《寻找少校》再看《发现少校》。
把DVD放进电脑驱动器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声说:遵命!
《寻找少校》是民间学者章东磐先生在前几年拍摄的。章先生带者他的微型“文职远征军”自2002年起就行走在高黎贡山和怒江两岸。腾冲,松山,和顺乡,大塘子。中国远征军在滇缅的足迹他们几乎都重走了一遍。此间,他写了一部《父亲的战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网络名流十年砍柴和炎黄春秋的吴思先生有相同的感慨:读了十几节,就已禁不住泪流满面。我那天下午把《寻找少校》的DVD放到驱动器里之后,感觉,震撼我的不是影片的内容,是那一声一声扣住我心弦的背景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在叩击着观者的心灵。每一声叩击,都像一个巨大的问号像电波似的呈现在你的脑海之中。那问号又在你的眼前幻化成一幅幅血与火的画面。事实上,当我翻读章东磐的《父亲的战场》的时候,才十几二十行,我已感觉,面颊上有暖暖的水流下,就像章东磐说的,那不是雨丝。此前,我用近半年的时间才读完了晏欢好友和他父亲协力编著完成的另一部巨作《密支那战役全记录》
而今,看到电视机的画面在絮絮述说着寻找梅瑞姆少校的时候,我反而平静了下来。《寻找少校》的内容和过程是《父亲的战场》头几节的影视版。主要讲述了章东磐们在一张远征军的老照片里发现了当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除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之外,美国援华军事行动中还有一支军事顾问团。六十年来,这个顾问团成建制的被遗忘了。一个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在这片土地上被传颂了六十多年,而同样不远万里,在中国滇缅战区协助中国远征军完成战略大反攻的三千多美军顾问团的硬汉们,他们的故事,在这六十多年里竟然被湮没于人为的政治语境之外。任何人,当你了解当年的滇缅大反攻对于中国的命运的重要性的时候,你断然不会对那一段血于火的洗礼无动于衷。
章东磐们的《寻找少校》显然是一部感恩之作。说实话,看完这部影片,我的感动远远没有前不久读他的《父亲的战场》时那样的深刻和悲恸。尽管各章节里的描述是一样的。中国人集体遗忘了美军少校们,但美国政府没有遗忘。为什么?因为梅瑞姆少校们是为国捐躯的美国英雄,出征中印、滇缅,少校们的职责就是协助和训练中国军人在战争中取胜,而美国政府的终极目的是阻断日军在中国境内全面南下进占印缅地区从而完成与德国纳粹的会师。从这一战略角度去解读美国政府的援华军事行动,会令所有的中国军人感到无奈的。甚至有点尴尬。尽管近代以来,中国人从未碰到过一个懂得感恩的中国政府。但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这是一个信念。在章东磐的《父亲的战场》和《寻找少校》里,时刻传达着这一个信念。而在晏欢的《发现少校》专辑里。感恩,更多的倾注于参加过那一场战争的中国少校们。
少校是一个军阶,少校也是一个人。一个军人。少校又是一群人,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少校是一个不远万里来华援助的美国军人。少校是一个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少校是一个在滇缅战场上把日军赶下松山后倒在另一堆尸体上的中国军官。少校,是一个跟在戴安澜身后,跟在孙立人身后,跟在潘裕昆身后,跟在余程万身后,跟在胡琏身后,跟在张自忠身后日本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那一位军官。六十五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倒下去的和活下来的中国和美国的少校们,他们代表着不屈不挠,代表着正义和平,代表着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我没有跟我的儿子讲过我的历史,街坊,只知道我当过兵,谁都不知道我干过什么”赵振英老人对着摄影镜头喃喃的说,那眼神,你可以看得到一种藏的很深很深的隐痛。
“他是我的老长官”赵营长望着廖耀湘将军的塑像,掩饰不了内心的敬畏之情。
“他派十四师,四十团去担任受降仪式的警卫,我呢,是这个当时受降仪式会场的警卫营营长”
“我不敢非得说站在那里的那一位军官就是我,但我当时的职务应该是站在那里的”赵振英老人说起当年那一段辉煌,我看到他满脸的自豪。那是一种民族自尊心在全世界面前展示的时候,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会有的自豪。那是赵振英少校在六十多年后向他的后代再一次展示出来的自豪,那代表着整整的一代中国军人的伟大和荣誉。我一边在键盘上敲打着,一边回头看着电视机上的正在放的DVD《发现少校》。这是我从8月13号下午到今天看的第几遍?我真的忘了。但我真的能背的出赵振英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我能背的出晏欢好友在影片里的每一段讲述和旁白,但我还是止不住为赵振英少校们的苦难落下的眼泪。
1945年9月9日,少校营长赵振英被廖耀湘将军派到南京中央陆军学院大礼堂负责安保重任。那天上午,何应钦将军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日本侵略军的投降。同一天,另一位少校也见证了那一个伟大的时刻,他就是约翰.葛顿南。美军援华顾问团少校。在《发现少校》里,晏欢向我们讲述了少校们的故事。
葛少校回国后,当过小投资人,还在一个小镇当了十年的镇长。在那个自由的国度,约翰葛顿南少校的战后生活平淡,温馨,又充满了活力,这从葛太太在向人们展示他的各种社会活动证书和留影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而在葛少校回国被当做凯旋的英雄受到万众欢呼的几年后,1948年,赵振英少校脱去戎装来到南京,成为中央大学一名学子。毕业之后,他成了一位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一直到了1969年。政治斗争的噩运无可避免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到了1969年,有一天是星期六还是星期天,我照常上街买东西回来。我被叫到一个房子里,有两个警察,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逮捕我,反革命,判刑二十年。”
“一直到79年,南开法院来了一个人,就给了我一个裁定书,我还记得是这么说的,赵振英曾经担任过国民党什么什么官,判决书中所列的各项罪名,经复查,因证据不足,不足以论罪科刑,因此撤消原判......”赵振英老人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压在心里的愤愤不平。
“今天的话跟谁都没说过,跟我儿子都没说过。我现在每个早晨就向我老伴的相,鞠几个躬,说说我刚才说的那套话,确实,每天跟她说话我就说,我知道,你在苦苦等待我,我也每天在怀念你,我们还是早点到一块去吧,我每天都跟他说这几句话”在那双老花镜的后面,赵振英老人那双干涸的眼睛闪动着湿湿的泪光,那眼泪,终究没有流下。
“我跟你们说实在的,我不愿留在这大地上,因为这大地,对我实在是太......”老人摇着头说:“我怎么说呢”老人哽喑着,“太苛了”
八年抗战,从一名热血抗日青年到一名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仪式中的警卫营长。就象晏欢在前年的一篇博文的标题:从七.七芦沟桥到九.九南京受降。赵振英少校南征北战,还全程见证了1945年9月9日那一个伟大的时刻。可今天他说,他不愿意留在这大地上,因为这大地对他,太苛了......